分享

【学术研究】基于经筋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思路

 xyf4345 2021-12-13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思路

王均玉(中国中医科学院望,北京 100102) 

  摘 要 基于古代及现代文献对经筋理论的论述,对股骨头坏死与经筋的关系进行探析。髋部足六经筋维持着 髋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当髋部经筋发生病变,会在髋周软组织出现结筋病灶点,导致病变部位出现疼痛和功能受 限。结合现代医学及生物力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探析了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和优势,认识到经筋理论指导下的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亦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和“筋骨并重”原则,对临床运用经筋理论指导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筋理论;股骨头坏死;结筋病灶点;筋骨并重;整体观

  股骨头坏死是骨伤科常见的难治性髋部疾病,指由于多种因素破坏了股骨头的供血,进而导致股骨头缺血、变性、坏死,出现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作为骨伤科的常见病,无论是传统中医药的保守治疗,还是现代医学的各种保头手术,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在改善股骨头骨质、延缓或控制股骨头塌陷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1]。然而临床发现,诸多经治疗后虽然股骨头形态已经达到影像学稳定的患者,因髋关节周 围软组织的病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持续存在,而难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状态[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3-5]明确了髋周软组织病变在股骨头坏死病变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而中医学的“经筋”与髋周软组织病变有着密切的关 系,共同参与了股骨头坏死病理改变的全过程。本研 究从中医学“经筋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和生物力 学对股骨头坏死髋周软组织病变,进行初步探析,以 期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1 经筋理论的起源及与关节的关系

  1.1 经筋理论的起源 

   经筋理论起源于“点”,其发生 发展源于古代医家对人体疼痛“点”的规律性总结。古 人注意到过度劳作会出现外周筋肉的疼痛,且多体现 在疼痛“点”上,古人注意、总结并设法解释的最初缘 由,也是古医家最早、最直观、最深刻的认识。对这些疼痛点或刺或灸或熨或引,逐渐形成医学治痛经验并 传承[6]。经过长期的不断观察和积累,古医家发现了疼痛分布从点到短线,再到长线的规律,并对长线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命名,奠定了经筋理论形成的基础。由此可见,经筋理论起源于古代医家对人体 外周筋肉“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亦说明经筋理论可用 于指导临床对股骨头坏死髋周软组织“疼痛”的治疗。

  1.2 经筋与关节的关系 

   “经筋”的名称最早见于《灵 枢·经筋》,其阐述了人体十二经筋的循行和分布规 律、各经筋病症的特点以及治法,并指出十二经筋是人体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骨骼以及关节的完 整结构,是从属于人体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说文解 字》阐释“筋,肉之力也;腱,筋之本,附着于骨。”此处“筋”是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总称,“骨”指骨骼和关 节。骨筋相连、筋骨相络,筋骨平衡则机体的正常功能才得以发挥。《灵枢·经脉》言“骨为干,筋为刚”,认为经筋是维持关节正常运动功能的基础,是人体生物力 学的传导通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维持着 力在关节传输中的平衡状态,是中医学认为经筋的主 要作用[7]。《素问·痿论》曰:“主束骨而利机关”。因 此,经筋与人体关节的运动功能密不可分,随着股骨头坏死病情的发展,髋周经筋病变导致其“束骨”与“利机 关”的作用失常,进而影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出现髋 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这一认识确定了髋周病变 的经筋为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对象之一,对指导临 床如何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的功能具有重要 意义。

   2 足六经筋与髋关节的生理病理关系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骨节筋肉之体系。足六经筋分别从内、外、前、后分布在“髀枢”之周,构成 了“机关之室”。髋关节为筋肉结聚最为丰富的关节, 其周围由大量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组成,而这些组 织结构均属于中医学“经筋”的范畴。经筋理论认为, 足六经筋皆起之于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足三阳经从 足走面,其走行均经过“髀枢”,而终于头身。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足太阳经筋分别循行于髋关节的内 侧、外侧、前侧、后侧。根据髋关节解剖结构及经筋循 行的关系,腹股沟处为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筋的循行部位;股直肌、股外侧肌、缝匠肌为足 阳明胃经筋的循行部位;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臀中肌、髂胫束、髂嵴上筋膜、梨状肌为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臀上皮神经区、臀大肌、梨状肌、臀中肌、股二头肌为足 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长收肌、大收肌为足厥阴肝经及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循行经过髋周的足六经筋“结 聚”于髋关节,共同维持着髋关节正常的生理功能。足六经筋在髋部的病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经 筋自身病变、经筋与骨关系失衡。第一个层面是经筋 自身的病变,体现在经筋“以柔为顺”的生理特点与经 筋在髋周病变产生的病理产物之间的力学平衡失调 上。《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 弛纵不收……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在外感、内伤等因素的作用下,经筋自身发生病变,致使经筋的生 物力学特性发生相应的改变。第二个层面是经筋与骨 的关系,如《内经》记载“诸筋者,皆属于节”,经筋结聚 于髋关节周围,骨组织的营养依赖经脉运行之气血,经 筋生理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髋周经脉气血运行, 进而影响骨组织的营养代谢。所以,足六经筋包绕髋部,与髋关节的运动功能密 不可分,其循行过程中产生的病理改变与髋部的病痛 尤为密切,属于中医学“经筋病”的范畴。这一认识更可以说明股骨头坏死髋周经筋病变是导致患者出现髋 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也进一步确定髋周经 筋是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重要对象,明确了经筋理论是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3 股骨头坏死“骨损而伤筋”的病理机制

    股骨头坏死的基本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股骨头内发生缺血,致使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发生坏死的病理过程[8]。仅从其定义看,股骨头坏死的病位在“股骨头”。然而,基于足六经筋与 髋关节的生理病理关系,股骨头内骨组织发生坏死的同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髋关节周围的经筋亦 出现病变。髋周经筋病变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为“筋 急”和“筋纵”[9]。

   3.1 股骨头坏死“筋急”的产生机制 

   股骨头坏死的 早期或中期,髋关节的病变过程涉及气滞血瘀、痰瘀阻 络和经脉痹阻[10],髋关节局部气血经脉不通、痰瘀互 结,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髋关节周围组织出现肌 筋膜炎症,关节囊挛缩,髋周肌肉紧张,韧带肌腱挛缩、 粘连、起止点炎症,关节内压力增高等病变,导致髋关 节周围足六经筋所过之处筋肉的牵掣、痉挛、拘急、转 筋、疼痛、强直等症状,即所谓“筋急”[3-5]。由此导致髋 关节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筋急”引起的疼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酸痛、重痛等特点。

   3.2 股骨头坏死“筋纵”的产生机制 

   在股骨头坏死的中后期或后期,一方面,因股骨头坏死其病程漫长, 结筋病灶点紧张挛缩的软组织对血管、神经产生卡压, 使经筋无法发挥濡养骨节筋肉的功能,日久导致髋关 节周围组织的血液、能量、氧、营养物质难以在损害部位实行物质代谢及转化,因此组织的新陈代谢处于停 滞状态,气血不畅、经脉失养、筋肉痿软。另一方面,患 者由于髋关节长期疼痛,而不得不减少活动、扶拐、坐轮椅、甚至长期卧床。《素问·宣明五气》曰:“久坐伤 肉、久卧伤气”,导致髋部肌肉的废用性萎缩,肌力下 降,关节稳定性变差,柔韧性不足,患者平衡性变差,出 现运动和感觉障碍。这两方面共同导致了髋关节周围经筋所过之处肢体的弛缓、痿软无力、肢体偏废不用、麻木等诸多不适症状,即所谓“筋纵”。总之,无论是“筋纵”还是“筋急”,都是股骨头坏死出现“骨损而伤筋”的两种表现形式,导致髋关节呈现 “筋骨失衡”的病理状态,使髋部疼痛与功能障碍症状进一步加重。“骨损而伤筋”是股骨头坏死出现疼痛及功能受限的关键环节。因此,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应当 从“整体观”出发,重视“筋骨并重”原则,在“保头”的基础上,更应着眼于“保髋”,针对髋关节周围病变的经筋进行治疗。

   4 股骨头坏死髋部“筋骨失衡”的治疗思路

   股骨头坏死病程漫长,病情呈渐进性、反复性发 展,股骨头内的骨组织病变与髋周软组织病变同时存 在。基于股骨头坏死“骨损而伤筋”的病理机制,其治疗应当针对“结筋病灶点”,以“解结”法消除髋周足六 经筋的“筋急”和“筋纵”,以恢复经筋的正常生理功能为治疗目的。

   4.1 以“循筋触诊”为确定经筋病位的方法 

   中医强 调“治病必求于本”。《灵枢·刺节真邪》云:“一经上实 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此处的 “横络”就是引起气血痹阻的器质性病变[11],导致髋关 节周围结筋点逐渐形成黏连、结节、条索等病理性痛性 病灶,而这些部位也是股骨头坏死临床最容易出现触 诊疼痛的位置,即“结筋病灶点”[6]。因此,经筋理论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采取了触诊的方法,循足六经筋依次按压触摸以确定髋周的痛性“结筋病灶点”。基于“横络”理论的经筋疗法,其辨证与施治均重视触诊的作用,强调“查筋依结”来作为诊断方法[12],并以“结筋 病灶点”为施行治疗的对象,故确定“结筋病灶点”对于髋周经筋病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对髋 关节周围足六经筋的循经触诊,不但是诊断病性、确定病位的重要手段,也是明确疾病治疗操作部位的方法。

   4.2 以“从筋论治”为治疗原则 

   髋关节是人体筋肉 系统结聚最丰富和集中的部位,经筋疗法主要治疗疾 病的病位也多出现在软组织关系复杂的部位[13]。足 六经筋循行于髋关节周围,共同维持着髋关节正常的运动功能。股骨头坏死除股骨头内骨组织的病变外, 髋关节周围组织极易形成具有痛性特点的“结筋病灶点”,出现髋周筋肉的痉挛、牵掣、拘急、转筋、疼痛、僵 硬、强直,以及筋肉的弛缓、痿软无力、肢体偏废、麻木不用等[14],张景岳在《类经》中指出“以痛为腧,即其痛处是也”,《内经》亦强调“病在筋调之筋”“在筋守筋”,成为治疗经筋病变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因此,股骨头坏死髋周病变的经筋是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重要对 象,基于经筋理论的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依照“从筋论治”的原则,重视对髋周病变经筋的治疗。

   4.3 以“筋骨平衡”为治疗目的 

   髋关节是下肢最大 的负重的关节,关节周围有大量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共同维持其稳定性。筋骨平衡是髋关节动静力 学平衡的基础,生物力学平衡得以实现的条件。髋关节的稳定性由内源性静力平衡系统与外源性动力平衡 系统共同维持,两者互相协调,互根互用。内源性静力 平衡系统包括髋臼、股骨头等骨结构,而外源性动力平 衡系统则是由髋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结构共同构成。《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骨正筋柔,气 血以流”“筋”与“骨”是一个动态与静态平衡的整体,两 者在正常状态下处在“骨正筋柔”和“筋柔骨正”的平衡 状态,髋关节的稳定和正常的运动功能才得以实现。股骨头坏死在经有效的“保头”治疗过程中,内源性静 力平衡得以逐渐实现,此时针对髋周软组织,以实现外 源性动力平衡为目的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经筋疗法 通过对病变经筋的治疗,最终达到“筋骨平衡”的治疗目的。

   4.4 以“解结”为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周围足六经筋出现“横络”卡压,形成结筋病灶点,使髋周经 脉不能正常运行气血。结筋病灶点内紧张、粘连、挛缩的软组织对血管和神经的卡压导致髋关节出现运动和 感觉障碍,形成肢体的拘挛、疼痛,或者痿软无力、麻木不用等种种不适症状[15]。《灵枢·刺节真邪》针对此 “深邪远痹”的治疗,提出了“破而散之”“视而泻之”治 法,也就是说针对髋关节周围形成的结筋病灶点,要以“通”为主要目的,采用“解结”的方法进行治疗。“解结 法”是针灸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治则之一,其治疗目的是松解结筋病灶点挛缩、粘连的病变组织,解除病变经筋 上的条索、结络形成的压迫[16]。故治疗时取足六经筋在髋周出现的结筋病灶点,采用“解结”之法挑拨“横络”,解除卡压,而后经脉通调,气血得行,疼痛 可 宁[17],为股骨头坏死筋骨平衡的恢复创造条件。“解结”法是股骨头坏死髋周经筋病变的基本治法。传统的“解结”法包括中医学之经筋针刺、经筋灸法、经筋推拿、经筋点按、经筋刮痧、刺络疗法等。经筋针刺有别于普通针刺经穴“气至病所”的治疗目的,经筋针刺的治疗更侧重于“针至病所”,采用“解结”法直接对结筋病灶点进行松解。经筋针刺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行气止痛,调节脏腑之功能[18]。经筋推拿、经筋点按、经筋刮痧法亦直接作用于经筋病灶,具有直指 病灶,针对性强的特点[19-21]。

  “刺络疗法”治疗经筋病[22的现代医学研究为经筋病的治疗亦注入了新的思路,该法疏经通络、祛瘀生新、调和营卫、振 奋阳气等。近年来,在传统经筋针刺的基础上,“解结”法得以不断拓展。诸多医家探讨并运用了毫火针、温筋针等 针对经筋病的治疗方法,其将针刺与艾灸结合,具有针与灸的双重作用,可起到“以火之力,焠通经络”、“以热引热、透热外出”的效果,临床疗效显著[23-24]。乐梦巧 等[25]对采用“长针排刺”法治疗骨关节病,其疗效明显 优于传统针刺取穴法。严冬冬等[26]采用“经筋刺血疗 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关节疾病,发现其具有放血逐瘀、针刺疏通、松解粘连等功效,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疗法。王林等[27]采用“长圆针解结法”循经筋治疗筋性疼痛,取得了较好的“解结治痛”的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出现了既体现中医针灸特色,又结合现代人体解剖学理论,同时吸收现代医学中手术作用的针刀疗法。因其同时具有“针”和“刀”的双 重特性,可以对股骨头坏死髋周的结筋病灶点施以切 割、刮磨、剥离等操作,将病灶处的粘连、结节、瘢痕等 病理组织进行直接松解,缓解软组织过高的张力[28-30], 从而破坏髋关节局部的病理构架,恢复关节内外的静 态与动态力学平衡。同时解除粘连对髋部血管、感觉 神经的牵连及压迫,改善髋部血液循环,促进受压神经 兴奋性的恢复,以达到“解结”的目的[31-32]。总之,经筋病的治疗方法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无论 是对传统医学解结法的继承,还是现代医学对解结法 的开拓,都直接推动了经筋理论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治 疗中的运用,为消除髋周足六经筋的“筋急”和“筋纵”、恢复髋关节的“筋骨平衡”提供了诸多可选择的治疗方法。“筋骨并重”的理念,使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更加 全面[33-34],丰富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思路。

  5 小 结 

   经筋理论作为中医经典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以筋论治,辨经施治,对进一步认识股骨头坏死“骨 损而伤筋”的病变机制意义重大。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股骨头坏死,结合了现代医学的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从“整体观”出发,以“筋骨并重,筋骨同治”为基 本治疗原则,以恢复“筋骨平衡”为治疗目的,开拓了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新思路。基于此,临床应重视经筋理论对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指导作用,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发挥其潜在的治疗优势。

参考文献
[1] 宋梦歌,李记天,薛志鹏,等.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正骨,2020,32(1):36-42.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股骨头坏死中医疗效评价标准[J].中医正骨,2019,31(6):3-6.
[3] 李付礼,阎 亮,李无阴,等.独活寄生汤联合小针刀松解 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0,12(1):44-45.
[4] 申意伟,徐西林,张晓峰,等.针刀治疗对早中期股骨头缺 血性坏死之髋关节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 志,2019,35(6):44-47.
[5] 李建伟,郝 刚,王馨芳,等.针刀联合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临 床 观 察 [J].山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2019,20(2):120-122.
[6] 林星星,董宝强,马铁明.对经筋理论中若干“点”概念的 辨析与整 合 [J].中 国 中 医 基 础 医 学 杂 志,2018,24(5):584-585,626.
[7] 贺文华,董晓慧,汤臣建,等.“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理论在经筋病中的临床应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5):155-157.
[8] 董天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现代概念[J].苏州医学 院学报,2000,20(12):1079-1081.
[9] 程 永.经筋实质、经筋病病机与治法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5):97-99.
[10] 中华中医药学会.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标准[J].中医正 骨,2019,31(6):1-2.
[11] 韦 嵩,陈志煌,接力刚,等.以《内经》横络解结法治疗顽痹的认识及应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118-119.
[12] 孙 勇,郝 军.筋病理论与经筋理论的异同[J].中医正 骨,2016,28(4):72-74.
[13] 刘建成,董宝强,张文静,等.基于经筋理论的银质针治 疗膝骨性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1):55-58.[
14] 闫 明,张贝贝,贾红玲.十二经筋临床应用浅析[J].中 医学报,2015,30(8):1150-1152.
[15] 谢占清,崔立民,王玉双,等.结筋病灶点的解剖实质辨 析[J].环球中医药,2019,12(10):1569-1570.
[16] 薛立功,张海荣.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22.
[17] 苏鑫童,马晓晶,薛立功,等.论经筋痹痛[J].中国中医基 础医学杂志,2015,21(4):381-382.
[18] 王垒钞,董宝强,林星星,等.针刺结筋病灶点与经穴治 疗非特异性腰痛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 杂志,2020,34(3):13-15.
[19] 王 凯,宋永嘉,董万涛,等.经筋推拿手法治疗早中期 膝骨关节 炎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J].陕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2019,42(3):77-81.
[20] 方燕平,黄于婷,杨岚菲,等.点按法解除“经筋结点”及 其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1):1580-1581.
[21] 杨 扬,李 宁.“经筋刮疗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J].西部中医药,2019,32(2):119-121.
[22] 屈强强,纪昌春,毕宇峰.浅谈刺络疗法治疗经筋病的临 床价值[J].陕西中医,2017,38(5):650-652.
[23] 梁淑芬,傅 敏,吕亚南.毫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颈 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6):144-148.
[24] 郝 峻,彭 娟,赵 楠.浅析“温筋针”治疗经筋病的机理及临床应用[J].江西中医药,2020,51(2):19-22.
[25] 乐梦巧,包烨华,楚佳梅.基于经筋理论的长针排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6):665-669.
[26] 严冬冬,聂 斌.经筋刺血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 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2):40-44.
27] 王 林,肖辉灯,柴 勇,等.长圆针解结法治疗筋性疼 痛65例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针灸,2019,39(4):364-366.
[28] 孙 实,赵环宇,王 琦.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 臀肌筋膜炎临床研 究 [J].陕 西 中 医,2020,41(7):963-965.
[29] 高春雨,王宝剑,金哲峰,等.针刀浅筋膜松解术联合神 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3):369-371.
[30] 贾宇峰.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关节突关节配合腰椎定点 复位治疗弹力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饮食保 健,2020,7(20):228-229.
[31] 陈劲松,张 林,王伟卓.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针 刀治疗颈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疗 效 研 究 [J].陕 西 医 学 杂 志,2018,47(9):1147-1149.
[32] 周宝才,辛鹏飞,张智博.小针刀基础上联合改良骶管注射治疗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的 临 床 观 察 [J].颈 腰 痛 杂 志,2018,39(4):489-491.
[33] 吴以诚,胡吴斌,占茂林.“筋骨并重”思想在推拿治疗神 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急 症,2019,28(8):1427-1429.
[34] 李元浩,陈彦飞,秦伟凯,等.中医“筋”的解剖实质探析 [J].陕西中医,2019,40(3):374-377.
(本院学术编辑:潘俊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硕士研究生)

南京春华秋实中医药研究院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