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地理位置特征类 【巩固训练】 1.解析(1)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2)结合位置分析气候类型,描述气候特征。 答案 (1)地处热带(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位于北半球、东半球;西临大西洋(几内亚湾),北邻喀麦隆,东南邻加蓬;位于非洲中西部。 (2)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2.解析 从纬度来看,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是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地区;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成为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答案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 3.解析 第(1)题,从该国所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方面概括说明。第(2)题,在确定该国地理位置的前提下,结合大气环流、洋流对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分析该国地理位置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 (1)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东临北海;东南与法国等国隔海相望,西与爱尔兰隔海相望。 (2)因该岛国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所以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年际)变化小(或无明显汛期)。冬不冷夏不热,河流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4.解析 第(1)题,大理的地理位置特征描述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区域位置、相对位置分析即可。第(2)题,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成。从云贵高原地质时期石灰岩形成条件和石灰岩变质条件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大理地区的大理石出口日本需要海运,需要借助东偏北方向的风和洋流。夏季,我国南海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向东流动,亚洲太平洋沿岸盛行东南季风,洋流向北流动,两海域洋流流向、风向与轮船航运方向大体一致,顺风顺水航行,节省时间和燃料。所以,大理地区的大理石出口日本的最佳季节是夏季。 答案 (1)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热带地区,中国西南部,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以东,濒临苍山洱海。 (2)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海洋生物遗体经过长期沉积,形成大量的石灰岩;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石灰岩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变质成大理岩。 (3)夏季。夏季我国南海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向东流动,亚洲太平洋沿岸盛行东南季风,洋流向北流动,两海域洋流流向、风向与轮船航运方向大体一致,顺风顺水航行,节省时间和燃料。 2、气候特征类 【巩固训练】 1.解析(1)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注意气候特征在图中主要表现为气温与降水两个要素。(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与洋流等。(3)分布特征可从面积大小及形状角度分析,地形是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 答案 (1)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2)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有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 (3)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成带状,南部面积广大。 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北部近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 2.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塔曼拉塞特纬度低,地处热带、获得太阳辐射多,阿尔及尔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结合气候资料图判断,塔曼拉塞特各月平均气温均高于阿尔及尔。塔曼拉塞特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阿尔及尔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而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所以塔曼拉塞特全年降水稀少,阿尔及尔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冬季。 答案 塔曼拉塞特冬季各月平均气温均高于阿尔及尔。原因:塔曼拉塞特纬度低(地处热带),获得太阳辐射多(或阿尔及尔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塔曼拉塞特冬季降水稀少,阿尔及尔降水量大,集中于冬季。原因:塔曼拉塞特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阿尔及尔冬季受西风影响,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降水多。 3.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图示海陆位置分布情况分析: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即冬季风的影响,且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水少。B地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其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且沿岸有暖流流经,降水多,所以B地降水量多于A地。第(2)题,读图,结合气候资料图分析,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于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 答案 (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流经,降水少。B地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东部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流经,降水多。 (2)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 3、地形特征类 【巩固训练】 1.解析 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和疏密程度上分析巴拉圭的地形特征。 答案 地势较低,海拔在500 m以下;以平原为主;地势自巴拉圭河(中部)向两侧逐渐升高。 2.解析 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及河流的流向可知,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起伏较大,且南高北低;北侧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小,地势较低,且北高南低。 答案 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3.解析 区域的地形特征描述主要包含主要的地形类型组成及地势高低两部分内容,一般可用河流流向判断区域地势高低。 答案 匈牙利全境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丘陵,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地势起伏小。 4.解析 地形、地势特征可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及变化以及特殊地貌等方面描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和变化特征来分析。 答案: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或以低山、河谷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5.解析 第(1)题,结合无定河流域所在地形区的特点、河流总体流向等信息,从地势特点、地形类型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河流特征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可从长度、流域面积、支流特点、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等方面进行比对;流量的大小主要受流域面积的大小、流域内降水的多少等因素影响。 答案 (1)地势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流域以高原地形为主;流域西北部(或北部)主要位于毛乌素沙地,地表较平坦,流域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2)特征:榆溪河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水网密;河流水量大且较稳定;含沙量较小。榆溪河水量较大,原因:榆溪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区(纳林河流经毛乌素沙地),榆溪河流域内年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植被状况较好,支流多,补给多。 4、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类 【巩固训练】 1.解析 注意图中信息的判读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图2中河流的水位数据是分析甲地河流水位特征的关键之处,对信息提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从水位高低、高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加以分析。在分析原因时要从该地的气候特征、该地所处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答案 特征: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 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成因: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解析甲河段位于山地,乙河段地势低平,所以甲河段流速快、乙河段流速慢;甲河段所在纬度稍高,乙河段所在纬度稍低,所以乙河段结冰期短;乙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有较多支流汇入,所以乙河段水量更大。 答案 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3.解析 第(1)题,水文特征主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渭河干流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7、8月,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主要流经渭河平原,流速较稳定;其支流多来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较大;冬季寒冷,有结冰期。第(2)题,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第(3)题,原因:沿渭河城市多,大量抽水截留,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对策:在河流水资源利用上,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 答案 (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 4.解析 第(1)题,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从河流的源头、流域面积、流向、水系形状、流程、河道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源于西北部高原,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大约跨越7个纬度,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第(2)题,可以从气候与支流方面分析其水量的收支变化。第(3)题,可以结合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从自然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分析。 答案 (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2)下游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挟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