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桂汤治疗心阳虚的对比。

 道之中 2022-02-20



64

条   


   

   

   

   

原文: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

注释:

叉手自冒心:即双手交叉按护于心前区。

这段主讲:论汗出过多致心阳损伤的证治。

解释:

本证成因:发汗过多,导致心阳耗伤。多与素体心阳虚弱有关。

主症和病机:病人汗出过多,心阳暴虚,心脏缺乏阳气的养护,动力不足,于是心中悸动不安,故以双手交叉按护于心胸部位,试图缓解悸动,这正是突然发生心悸而病人出现的被动体位。这里的心下悸,就是指心悸。治宜温补心阳,用桂枝甘草汤。

治法

温补心阳

方剂

桂枝甘草汤

方义

桂枝辛温,甘草甘温,二药合用,辛甘化阳,能温补心阳,养心定悸。本方为补益心阳的主方,药味虽然简单,但桂枝用量大至四两,且一次顿服,故清代医家柯韵伯称本方为补心阳之“峻剂”。张仲景治心阳虚常用桂枝、甘草,如治疗误下心胸阳气不足之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校去芍药加附子汤、治疗心阴阳两虚之炙甘草汤、治疗心脾气血阴阳不足之小建中汤等,皆有桂枝和甘草的配伍。可见桂枝甘草汤是温养心阳最基本的方剂。《伤寒论》补心阳用桂枝、甘草;补脾阳用甘草、干姜;补肾阳用附子、干姜;散肝胃寒邪用吴茱萸和生姜。这些不同脏腑的阳虚寒盛,用不同的药组,是应当注意学习和运用的。

《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用桂心、甘草各等分治疗口中臭,临卧以三指撮,酒服,二十日香。现代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悸,其临床特征有脉虛、脉迟缓、舌淡、苔白者。亦可用本方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治疗血压偏低,而出现乏力倦息,动则头暈等症状者。


   

   

   

   
         

配图


118





原文: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8)

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注释:

火逆:逆指误治,火逆即误用火疗。

烧针:针刺方法的一种,即火针,又称“温针”。

这段主讲:论心阳虚烦躁的证治。

解释:

本证成因:误用火疗,又误用攻下,致使心阳受损。 

主症和病机:烦躁为心阳虚损,神失所养,以致心神浮越,病人因此而心神宁,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甚至精神恍偬、惶恐不安的一种表现,和热邪上扰心神而致烦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此外古代所用火针,由于受到工艺水平的限制,一般针体较粗,烧令通赤,以此刺人,除其生理的治疗作用外,往往会给病人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威慑,令人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也就是先惊其心,这就是第119条所说的“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甚至在“平脉法第二”,张仲景用“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这样的话,来恐吓诈病的病人,这里的“针灸”,当指火针和火灸。于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作用而导致汗出,古人便用这样的方法来达到退热的目的。既然火针有惊心扰神的副作用,本条因火针而导致的烦躁,除汗出心阳被伤、心神失养的因素外,自然也有火针惊心的因素。故治疗用温补心阳,潜镇安神的方法,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一般认为烦躁多属热证,而本条提出心阳虚损而见烦躁,故有较重要的意义。

治法

补益心阳,潜镇安神

方剂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方义

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温复心阳。桂枝甘草汤桂枝用四两,且一次顿服,而本方桂枝仅用一两,分三次服;甘草倍于桂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本证仅是心主神志的功能失调,心神浮越而致烦躁,故药宜甘缓,而不宜过于辛散。龙骨、牡蛎涩可固脱,重可潜镇,二药重镇潜阳,敛浮越之心神;安神定志,除受惊之惶恐。

现代多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心脏神经症、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亦可用于心阳虚所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精神恍偬,惶恐烦躁不安、失眠、心悸、自汗、遗精、遗尿等症。   





         

图文无关


112





原文: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2)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注释:

以火迫劫之:用火疗,如火针、火熏、火熨、火灸等,强迫发汗。

亡阳:亡,失也,此指心阳耗散亡失。

惊狂:精神惊恐不安、狂躁不宁。

这段主讲:论心阳虚惊狂的证治。

解释:

本证成因:表证误用火疗强迫取汗,遂致汗出过多,心阳被伤。

主症和病机:汗为心之液,心液丢失过多则心阳亦受损伤。阳气不足者,浊阴必乘,由于心阳不足,不仅心神失养,还会导致痰浊上乘,心神被扰,再加上火疗惊心,于是就出现了精神惊恐、狂躁不宁而坐卧不安的主症。

治法

补益心阳,镇惊潜阳,祛痰安神

方剂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方义

本方由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而成。桂枝、甘草为主要药物,温养心阳,以救亡失之心阳。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补益中焦,以充化源,同时助桂枝甘草温养心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蜀漆即常山幼苗,味辛苦而性寒,配牡蛎,涤痰化浊,安神止狂。今临床以常山代替蜀漆。本方去芍药的目的是为了避其阴寒之性,以利心阳迅速回复。诸药合用,共奏温复心阳、镇惊安神、化痰开窍、止狂救逆之功。本证因火逆为病,故方名“救逆汤”。

现代本方加减可辨证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疟疾、神经衰弱、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多动症、精神躁狂抑郁症、精神恐惧症、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综合征见心神不宁等。





         

图文无关


117





原文: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注释:

奔豚:豚,小猪。奔豚,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奔豚者,气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此证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复还止。

壮:艾灸疗法计量单位。将艾绒作成艾炷,灸完一个艾炷为一壮。

这段主讲:论火针汗后心阳虚损,下焦寒气上冲而发奔豚的证治。

解释

本证成因:误用烧针也就是火针发汗,导致两个并发症,一是引发奔豚,二是针处被邪毒感染。

主症和病机:针处被寒,核起而赤,是针孔处被邪毒侵袭,局部气血壅滞,进而化热化火,出现了红肿热痛,也就是局部发生了感染。一般来说,由于针灸用针较细,并不容易感染,何况是用火针,就更不容易感染。在这里为什么导致多处针孔感染,可能是用针较粗,又没有烧令通赤,所以就导致了针处被感染的并发症。对于这一并发症的治疗,用灸其核上各一壮的方法。因古代灸法多用搬痕灸,即使是保健灸,最少也要灸7壮,也就是连续灸7个艾炷。至于治疗灸则在7壮或7壮以上,如“少阴病篇”有“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又在“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一条下,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有小注云:“《脉经》云,灸厥阴可五十壮”。《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救卒死而张口反折者方》“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了”。可见本条灸其核上各一壮,仅仅是达到一个热敷的效果而已,也就是温通开结、活血散邪的意思。

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是本条误用火针的第二个并发症,其病机一方面是误用火针发汗后,心阳虚损,下焦寒气乘机向上奔冲,而发为奔豚。另一方面,用足以使人多处感染的较粗的又没有烧至足够红的火针刺人,使病人心神被扰,而产生惊惧心理,这也是诱发奔豚的一个心理原因,这正像《金匮要略》所说:“病有奔豚,从惊发得之"。

奔豚发作时,病人自觉有一股气由少腹上冲心胸,同时伴有胸闷气促、心悸不安,冷汗自出等症;冲至咽部,则窒息恐怖欲死;有的病人气可冲至头部而见眩晕,或跌仆、昏厥等现象。当逆气复还于下焦时,诸症消失,一切如常人。其治疗方法,服用桂枝加桂汤扶助心阳、平冲降逆。

鉴别:以上四方证均为心阳虚证,但在具体病机病情上各不同。

桂枝甘草汤证以心下悸,欲得按为主症,属于心阳暴虚,动力不足,心脏失养之急证,是心主血脉功能的失调,故用大剂桂枝甘草汤顿服,以急补心阳;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以心神不宁的烦躁为主症,是心阳虛,心神失养,心神浮越,心主神志的功能失调,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扶助心阳,潜镇安神;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蛎龙骨救逆汤证以惊狂、卧起不安为主症,不唯心阳虚损、心神失养,而且兼痰浊扰神,也属心主神志功能的失常,用救逆汤补益心阳,镇惊潜阳,祛痰安神。

桂枝加桂汤证以气从少腹上冲心之奔豚为主症,是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所致,用桂枝加桂汤温养心阳,平冲降逆。

治法

温养心阳平冲降逆

方剂

桂枝加桂汤

方义

本方为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而成。重用桂枝,与甘草相配,辛甘化阳,能够温补心阳,强壮君火,以镇下焦寒气。更佐生姜、大枣之辛甘,增强桂枝甘草温阳功效。桂枝还能平冲降逆,即方后所注“泄奔豚气”。芍药酸寒,仲景治心阳虚诸证大多不用芍药,此方用之,旨在缓冲气之急,并且监制桂枝辛散之性。

桂枝在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等方剂中用之,具有解表邪的作用;在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和桂枝加桂汤等方剂中用之,有助心阳的作用;在桂枝加桂汤中还有降冲气的作用;在桃核承气汤中用之有开结气的作用;以后讲到黄连汤的时候,会提到,在黄连汤中用桂枝,则有交通上下、协调寒热的作用。

桂枝加桂汤现代可辨证用于治疗心脏病、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结肠炎等,具有心阳不足,心胸不适,有气向上冲逆的感觉者。





         

图文无关

01

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三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心阳虚证

         

心阳虚证的鉴别

         

伤寒论中桂枝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