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与迁都 北魏一连几年遭遇天灾,收成不好,很多百姓饿死。依据谶书,太史令建议北魏国主拓跋嗣把都城建在邺城。 博士祭酒崔浩、特进京兆周澹认为此举可以解救今年的饥荒,但却不是长久的办法。 他们认为,迁到新地后,百姓不服水土,生病和死亡的人也一定很多。 而且一旦迁都,就需要分兵留守旧堵,会暴露国家人少的弱点,引起四方邻国的觊觎。 当敌国全军来袭,南迁后的朝廷也受阻于地理上的重重阻隔,难以施展营救,造成名声和实际利益上的损害。 现在我们居住在北方,派骑兵向南进攻时,把部队分布在林中,既隐藏了兵力数量,又可威慑汉人。只要等到明年春天,家畜以长出来的杂草为食,现在的暂时困难便可以克服了。 拓跋嗣担心国库已彻底空了,无法支撑到来年的秋天,将应付不了可能出现的饥荒。 崔浩等建议,派最穷的人家去太行山以东谋生,缓解饥荒带来的压力,只是现在不可迁都。 拓跋嗣很赞同这二人的想法,就据此安排。 拓跋嗣本人也亲自下田耕种,引导人们从事农业和种桑养蚕。到了第二年,庄稼丰收,人民生活也富足安定了。 点评刘裕 拓跋嗣询问崔浩,刘裕讨伐姚泓是否成功。崔浩回答肯定,因为姚兴喜欢虚名,儿子姚泓懦弱,兄弟间又争权。刘裕则趁虚而入,他的将士勇猛善战,训练有素,所以必胜! 拓跋嗣想比较刘裕与慕容垂的才华。崔浩认为刘裕胜过慕容垂。 慕容垂凭借父兄的资本,复兴故有的基业,国人都投靠他,故而轻而易举地建功立业。而刘裕出身微贱贫寒,却消灭了桓玄,复兴晋朝宗室的统治。所过之处,没有敌手,足以显示他的才智过人。 拓跋嗣想趁刘裕在函谷关一时不能进退,派精锐骑兵直捣他的老巢彭城、寿春。 鉴于本国虽有精兵,却无良将,邻国又虎视眈眈,崔浩建议按兵不动。 而且刘裕攻克秦国后回国,一定会篡取皇帝的宝座。关中地区汉族、戎族杂居一处,风俗强悍,又难以被刘裕教化和统治,成为他国入侵的机会。 我们应让百姓休养生息,观察局势的变化,秦国的地盘终究会为我国所有。 拓跋嗣称赞崔浩分析得很周详。 崔浩曾评论过近世的将领和宰相,认为王猛是苻坚的管仲,慕容恪是慕容暐的霍光,刘裕是司马德宗的曹操。崔浩不看好赫连勃勃,因为他深受姚氏的恩情,反而乘人之危,占据一方地盘,与四邻结下了仇怨,终究要被别人吞并。 拓跋嗣非常高兴与崔浩谈话,君臣二人一直聊到深夜。 彗星的对应 彗星出现在天空,北魏国主拓跋嗣心中不安,向名儒、术士请教这天象对应的国家。众人都推举崔浩回答这个问题。 崔浩认为,特别的天灾和天象发生了,通常会对应人间的大事。 如果人间的统治没有发生问题,又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当年王莽篡汉时,彗星出入的方向正与这次相同。我们魏国主尊臣卑,百姓安分。而晋朝皇室日趋没落,离危亡不远。彗星的出现应该预示着刘裕将要篡夺皇位。其他人都没有不同的意见。 后来,得知晋恭帝让位给刘裕,拓跋嗣对崔浩说:“你当年的预言全都应验了,我从今日开始相信天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