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无德 李巽告发窦参与藩镇有来往,德宗打算杀掉窦参。陆贽认为窦参的罪过不至死,德宗才没有立即处死他。 不久,德宗还是不放心窦参,让陆贽处治他。陆贽认为,窦参是朝廷大臣,杀他需要有合理的理由。 过去,刘晏的罪状不清却被处死,所引起的争论直到今天仍未平息。窦参贪婪放纵,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目前尚无其他明显的罪过。如果不进行审讯,立即将其从重治罪,必将搅动社会舆论。 窦参和自己没有交情,也不打算救他,只是希望能按照朝廷的规定进行处理。 德宗还是将窦参贬为州司马,全家发配到边远地方,又下令株连窦参的同党,抄没他全家的资产。 依据刑法的规定,审理结案后,对于反叛忤逆的人,没收全部财产入官,对于盗窃贪污的人,只惩戒犯法者本人。而窦参并没有经过依法判罪,陆贽劝阻德宗不要这么做。 但在周围宦官的诽谤下,窦参在去达州的路上,就被德宗赐自杀,全家财物和奴婢也被送往京城。 (德宗之前在动乱中流浪时,还曾自我忏悔,称自己的失德造成了天下的不幸。到了后来皇位稳当后,就越来越不顾德行。他的这个谥号真是讽刺!) 轮流值班 贾耽、陆贽、赵憬、卢迈四人担任宰相,对百官禀报的事情互相推脱,不肯发言。 他们上奏,请求依据至德年间的惯例,由各位宰相轮流在政事堂执笔,以便处理行政事务。 德宗颁诏同意。 开始时,每十天换人。后来,又改为每天换人。 改善财税 陆贽提出改善国家财政和税务制度的六条建议: 第一条,清理、废除两税法之外的徭役赋税 第二条,应以布帛作为两税征收的税额,不再按钱数计算。 第三条,以户口的增长、税收的增加、田土的开垦作为地方长官考核成绩的根据。 第四条,征税的期限不应过于紧迫,避免人民的差价损失。 第五条,将茶税用于设置应对水灾和旱灾的义仓。 第六条,立法限制私人对穷人收取高额地租。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经常在持不同意见时,据理力争。 有人规劝他不要锋芒毕露,陆贽却坚持上不辜负天子的知遇之恩,下不辜负平生的学问,再不顾其他。但在宠臣裴延龄的毁谤下,他最终被罢免为太子宾客。 (陆贽离开相位,加速了德宗朝的崩坏。) 白望 朝廷任命宦官采买宫内所需的各类物品,这种交易被称作宫市。 宦官不仅以低于商品原来价值的价格购买,还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繁华热闹的地点安排了好几百个四处张望,白取他人物品的人手,被称作“白望”。 “白望”自称是做宫市,实际上却是巧取豪夺。他们经常把低劣的丝帛付给卖主,还勒索各种巧立名目的杂费。 人们无法分辨真假,也不敢多问和讨价还价,就只得把待售的物品拱手交出。商家不得不把好货都藏起来,甚至只能空着手回家,连小摊都要停止营业以躲避他们。 一次,一个宦官自称宫市,以几尺绢换走一个农夫的木柴,还勒索所谓的进奉门户钱,让他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要靠驴赚钱养家,不愿交出驴,只好哭着把绢还给宦官。宦官仍不依不饶,非要再得到农夫的驴。农夫一怒之下,殴打了宦官而被捉。德宗颁诏免了这个宦官,赐给农夫十匹绢。 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虽然,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进谏,德宗都不听。 户部侍郎、判度支苏弁为了迎合宦官,声称京城中数以万计的游手好闲之徒都靠宫市养活。德宗相信了他的话,更听不进任何对宫市的指责了。 (“白望”简直就是官方对民间的明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