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缺点被取笑是霸凌的起点,教孩子一开始就好好应对很重要!

 逸星erqovpj8bo 2021-12-13
从我不太懂事的时候开始,就听我妈不停的念叨我说:别吃了,别总坐着,要多锻炼,要不然你长太胖还跑不动,上了幼儿园,上了学,就会被其他小孩子欺负嘲笑,到时候有你的苦吃。

结果被我妈不幸言中,我真的从小到大被同龄人嘲笑欺负,起各种侮辱性的外号,我妈也两手一摊表示没办法:谁让你就是那么贪吃爱宅瘦不下来呢?我说了多少遍你也不听啊!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之所以被欺负都是我自己的错误,是因为我改不掉我的缺点,所以被嘲笑被贬低也是应该的。

直到我长大成年,有了更多的生活经历,我才突然发现逻辑完全不是这样的,被霸凌的原因根本不是你的“缺点或缺陷”,而主要在“气势”上。气势足了,有多少缺点都无所谓,甚至还会成为一种别样的酷炫。可如果气势上太弱,那你什么特质都会被拿来作为攻击的理由,大胖子瘦麻杆矮矬子傻大个,人类语言如此丰富多样,总会有一款侮辱适合你。


所以呢,如果你怕孩子个性软弱被欺负,一定不能像我妈那样,总惦记让他改毛病,因为这反而强化孩子认为自己有毛病,往往是越改越没自信,从而就越没气势越被欺负,那可真是墨菲定律的现实操作。

可如果不改,那毛病明晃晃的摆在那儿,不是就会引人注意招人嘲笑嘛?

但问题是,是人谁还没个把毛病呢?为啥就对孩子要求那么高?非要他完美呢?

其实孩子本身有什么特点,导致引人注目或招人嘲笑本身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孩子第一次面对这些注目和嘲笑的应对,如果他心里有自信,应对得比较有气势,让对方碰个钉子,发现小丑反而是自己,那么这种嘲笑也就仅此一次。但如果孩子本来就心虚敏感,一被笑就表现出很崩溃很受伤,就会正中对方下怀:挖,戳到痛处了,原来他随便一说就会哭,太有意思了!那么接下来,连续的、有针对性地嘲笑乃至进一步的霸凌就会随之而来,甚至会传播成群体性的,到那个程度无论再做什么都很难扭转这个霸凌氛围了。

所以,霸凌者有意无意地嘲笑一个孩子,可以说是一种试探性的冒犯,看看对方是不是软弱,所以头几次的应对非常重要的,无论对方是恶意嘲笑还是善意的玩笑,只要孩子感觉糟糕,都应该认真对待。所以如果孩子回家哭诉有小朋友笑话他,我们当父母的不要不当回事,随便安慰几句打发了事。孩子表现出受伤是对我们的求助,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好好和孩子谈一谈,让孩子对被嘲笑这类的事情有所准备,从而不会遭到进一步的霸凌。

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

孩子因为嘲笑而难过,我们先要让孩子解开心结,让他不要对嘲笑耿耿于怀,在安慰他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可以和他好好谈一谈,让孩子充分认识到以下两点:

1,你现在的样子很好,只是和别人不太一样而已,不一样不是错误。

2,就算你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也是你自己的事,别人没资格说你。

当然,我们和孩子说的话,要浅显易懂,只说道理他可能不太明白,所以最好是举例说明,举自己的例子,或者举孩子熟悉的人的例子都可以。

譬如,孩子因为胖被嘲笑,就可以这么说:世界上就是有很多不一样的人,有些人瘦自然也有些人胖,胖一点也不是犯错啊,你看妈妈就挺胖的,你会因为这个讨厌妈妈吗?不会对不对?那其他人应该因为妈妈胖而讨厌妈妈吗?也不应该对不对?所以你胖不胖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用这个来笑话你是他的错,是他不礼貌而且很坏,因为伤害别人而感到开心,就这种人的话我们还要听嘛?那就不听他的,把他的话当个屁,噗~~~放掉就好啦!

一般说到这里,孩子就会卸下负担,心情变轻松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这个一般要先听听孩子的想法,看看他想采取什么策略,有的孩子比较温和保守,更倾向于消极应对,有些孩子气性比较大,可能觉得怼回去更舒服。这两种方式没有孰优孰劣,只要表达出自己对嘲笑的强硬态度就好,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尽量想,将相关的方式罗列出来,让孩子选择一种自己最适合最舒服的做法。

防守策略

防守策略不需要说话,但需要表情到位

1,自然地跟着笑一下,然后不受影响该干嘛干嘛。不过这个笑容要足够自信坦诚,不能是讨好心虚的笑容。大概是“我知道你在贬低我,但是我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这么一种感觉。


2,故意做出皱眉的表情,重重地冷哼一声,然后平静地臭脸离开现场。

3,面无表情地翻对方个白眼,好像他说了什么很白痴的话(大概是流川枫看樱木的眼神)

以上策略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表现得够冷静够酷,无论内心多生气至少表面不能崩溃,越是不动气才说明你真的不在乎,对方的精神攻击就越是无效。

反击策略

反击就得说话攻击对方了,可以说得不复杂,但气势一定要足,声音要大一点:

1,关你屁事啊!有病!

2,疯了吧,有什么好笑的!

3,切,什么都不懂,还傻笑呢!

4,我妈妈说没礼貌的坏孩子才会这样笑别人!

反击的重点在于,避免去反驳和争执对方嘲笑自己的点,而是要攻击他的行为,指出对方刚才做了一件很傻很差劲儿很无聊的事儿。这样就等于嘲笑了嘲笑本身,对方就很难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尴尬的就是他了。

无论是挑哪种策略,都要在家演练一下,到时候才能发挥好。

当然以上都是针对嘲笑者是孩子不太在意的路人,可以撕破脸闹掰的情况下,但如果是孩子很看重的朋友嘲笑他让他不舒服,想维护关系,就不好直接怼回去,这种情况我们要鼓励孩子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XX你这样说,我很难过,我会觉得你讨厌我,你能不能不要这样说了?

和孩子说明,友谊的原则不是讨好,越是要好的朋友,越是不能互相伤害就算开玩笑也要在双方都不介意的情况下。如果你不喜欢对方开这种玩笑,就要及时说出来,如果你不说,对方会继续做出让你不喜欢的事情,所谓朋友是要两个人都很开心,如果只有一个人开心就不叫朋友。

图片

说了这很多应对嘲笑的技巧,感觉就是一种死鸭子嘴硬不许别人说自己有缺点的感觉。

不过客观的说,确实是这个原则,就算心里承认那表面也不能承认,一承认气势上就输了,就会让找寻弱者的坏孩子有机可乘。

那可能有很多父母会问,那这是不是鼓励孩子破罐子破摔,有缺点也不改了呢?

当然可以改缺点,只不过要将改缺点和拒绝嘲笑这两件事分开。

我们可以找别的时间问孩子,你要不要改变你的某些习惯?如果孩子想要改,就尽力帮助他,如果孩子不想,也可以尽量说服他,但最后还是要尊重他的选择,但无论怎样说服,都千万不要拿“改不好别人会嘲笑你”去刺激他。

因为改缺点就应该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

虽然看上去是一个行为,但是“为自己”和'为别人'两种不同的驱动力带来的心理感受却是天差地别:

为自己而改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适合自己的步调和节奏,还可以决定自己可以改到一种什么程度,这样每改变一点就觉得自己更棒棒。

但如果是为别人的评价而改,那就全都照着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那很可能并不符合孩子本身的情况,又容易导致急于求成,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就算最终历尽艰辛地“改好了”,也是以孩子讨厌自我为代价,因为他会认为真正的自己很糟糕,需去扮演别人认同的“另外一个人”才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自卑,会更容易被霸凌。

虽然说“知耻而后勇”也是一种动力,但是对于自我认同还没有成型的小孩子来说,知道太多羞耻是会从根本上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认知的,还是一定避免用这招。

图片

说了这么多对外策略,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当父母的自己不要嘲笑孩子缺点,更不要看孩子因为嘲笑脸色差,就批评孩子太敏感,开不起玩笑。只要孩子在意,就要尊重他的感受,好好和他道歉。父母是孩子面对世界的镜像,只要我们能够维护好孩子的自尊,孩子自然就有勇气有底气面对外界对他的攻击。

最后,愿每个孩子都挺起胸膛做人,从小懂得拒绝PUA,不怕被嘲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