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啊,您看我现在病恹恹的,还要抽那么多管血,再抽我都要贫血啦。 在医院就诊看病,基本不可避免的可能需要抽血化验,比如血常规啊、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感染指标、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啊....如此多种的化验,到底能不能少抽点血? 长痛不如短痛,大夫,我这些化验一管血能不能搞得定? 很抱歉,并不能,看看上图那些抽血管,如彩虹般绚丽的色彩,其中红头管里没有添加剂,而其他颜色的采血管里大多含有不同添加剂,以满足不同的临床检验需求。因此,一管血目前并不能化验完全。说一句题外话,当年名动一时硅谷“女乔布斯”的“滴血验癌”的骗局,也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这是一种科技前进的方向,但现阶段我们尚无法实现。 那化验血会导致贫血么? 并不会,一般来说,常规化验的采血管,大概采3-5ml血就够了,一般来说,化验个三五管就足够了,损失十几ml血对于我们身体的损伤来说可以是微乎其微。 抽血后要注意点啥? 主要是保证局部针眼处的清洁以及适当的按压止血,尤其是进行动脉采血后,需要按压的时间较长,至少10min为宜。 那检查呢,辐射量很大吧?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是没有辐射的。虽然核磁共振带了个“核”字,但是别怀疑,它的确没有辐射,为了避免误会,现在基本称之为磁共振检查。但是体内有植入物(比如假牙、心脏支架等)的时候,需要与放射科医师明确是否可以进行检查。但是磁共振较少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在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中运用的相对较多。 有辐射的主要是X光、CT、骨扫描、PET/CT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年受到的自然中的辐射剂量约为2-3mSV。目前普遍认为,年辐射剂量不超过100mSV,则不会明显增加患癌的几率。 胸片作为最基础的影像学检查,由于其分辨率低,容易受到伪影的影响,在肺部疾病的诊治中作用日渐甚微,其辐射剂量约为0.02mSV,大概相当于在大自然中10天自然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而胸部CT的辐射剂量就相对大了很多,低剂量CT的辐射大概有1-2mSV,普通平扫CT大概有7mSV,一般来说,月CT次数不超过1次基本无碍。 当然,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可能需要完善的检查也不尽相同,遵医嘱,安心检查,才是对健康最负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