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写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读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2)

 云蔚志读书 2021-12-13

历史的写法

1,增添新史与旧史新写

增添新史与旧史新写是历史的两种不同写法。

增添新史指历史应该随着时代而增写,以保持记录的延续,进而汇总成为通史。过去的二十四史就是这样写成的。旧史新写就是在保持真实性的基础上,依据新时代的知识,更新已有的旧历史。

钱穆先生呼吁更多的当代人参与到历史的研究、书写和阅读中。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写成了一部《国史大纲》,以推动和培养历史研究的水平和氛围。

2,鼓励青年写历史

今天的西方人对历史已有定论,不会再去翻案。而中国历史似乎一切皆无定论,都有机会将其推翻。

钱穆先生希望青年们能花二十年在中国通史的写作上。开始可不限写法和预定读者群。

具体写作可先参考近代人的作品,再阅读旧历史。等到积累了足够的资料,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就可以落笔。同一时代中写历史的人多了,就能达成一致的历史论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封建政治与郡县政治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期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封建政治的结束,即为中国古代史的结束。此一分法,显然又与西方历史不同,体现出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今天中国人拿自己固有的“封建”二字,来翻译和对应西方历史,反而造成中西双方情况的混淆不清。

在西周初年,周公创立了一套封建制度。具体是天子分封诸侯,再由诸侯各自封国内的卿大夫,形成自上而下的一个大一统局面。

我们常说中国自秦汉开始统一,其实应修正为:从西周以下,中国就已统一。只是那时是封建政治下的统一,而秦汉以后是郡县政治下的统一。

西方历史上的封建社会虽然也有小贵族投靠和依附大贵族,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只是一种理想,空中楼阁而已。因此中西历史上的所谓封建,本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

根据《春秋》的记载,从春秋时期开始,各地诸侯国之间的往来仍遵守着周公所定的封建制度,实际上就是国际公法。清末,曾有人写了一本名为《春秋时代的国际公法》的书,比较了春秋和当今的国际法。

近现代的中国受西方学说的影响,认为西周的封建制度一无是处,又把秦以后的各个朝代政府批判为“君主专制”。依照西方人的说法,国体可分为民主与君主,政体可分为专制与立宪。于是,世界上的政体就只有以下三种: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但中国的传统政制有其特殊性,自秦以后有君主,无宪法,而又非专制。所以,是无法将其生硬地归纳入西方人所设定的分类之中。

2,考试制度

在历代官方选拔人才的方式上,唐代有考试制度,汉代则为察举制度。

由于察举不是由人民推选人才,存在门阀世家等流弊。在唐以后,就改为通过公开考试甄选贤才入仕了。

在中西方开始交流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先在任用职员中,采用了我国的考试制度。此后,英国政府也开始以考试选拔文官,美国也受其影响。

但他们只学了中国考试制度的一半,仍保留了自己传统的政党选举制度。即政府上层的主要职位,如总统、内阁、首相、国务院及各部的部长,都由政党选举产生,只有下一级的官吏才采取考试的方式选拔。

3,军事制度

西方国家实行全民服兵役的制度,而中国并没有,所以有人认为西方的军事制度更先进。

但西方推行的这种制度是从普鲁士才开始,为时不到两百年。中国则早在汉代就已是全民皆兵,以后的制度虽有过改变,如唐代的府兵制度,明代的卫所制度,都由兵农合一演变而来,且比西方的做法更好。

又有人称赞西方限制军人干政,而中国曾经历军阀割据和混战。其实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在兴盛时的汉唐,军人统兵归来,仅享有高爵位和利益,却无实权,与近代西方的制度如出一辙。

4,经济制度

西方实行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各项经济制度,始于德国的俾斯麦。

中国也早就有类似的制度,如汉代的政府就已有官方的盐铁专卖。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出现大资本家的垄断,就是这种控制资本传统的功效。

此外,汉代的平准制度也是一种调整和平抑物价的有效措施。遇到丰年,政府以高价收购过剩的粮食,以免谷贱伤农。待到荒年,政府则低价大量抛售存粮,以赈济贫农。

5,帝国统治

最近的一二百年间,西方帝国主义大行其道,英、法等国都拥有大量海外殖民地。今天的中国人,事事喜欢模仿西方,常随口称“汉帝国”、“唐帝国”云云。

而在中国的郡县制下,平等对待各地人才,税赋和法律也是全国一致,显然与西方帝国征服下的殖民地统治方式不同。

以上仅从各个方面随便举了几个例子,就足以说明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并没有与现代世界潮流有非常大的差异和距离。

只因在近代的科技落后,就有中国人误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切制度就都落后了。这实在是一种可笑的推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