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上的思考、现代医学的不足、养老的实践---读《最好的告别》(下)

 云蔚志读书 2021-12-13

一,哲学上的思考

1,衰老是自然规律

生命老化就是身体器官走向衰竭的故事。

随着年龄渐长,人体内最坚硬的牙釉质也会磨损。由于咀嚼能力弱化,人们转而吃柔软的食物,而这类食物一般富含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腐蚀牙齿。

血管、关节、心脏瓣膜甚至肺,开始变得坚硬。为了使同样数量的血液流经变窄、变硬的血管,心脏只得产生更大的压力。所以,一多半的人到了65岁时就得了高血压。从30岁开始,心脏的泵血峰值稳步下降。人们跑步的长度和速度都赶不上过去,爬一段楼梯而不喘粗气也成为往事。40岁左右,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开始手的灵活性下降,已难以准确触及手机上较小的按钮。

大脑的能力早在40岁之前就开始降低,所以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通常在年轻时取得最大的成就。到了85岁,记忆力和判断力受到严重损伤,40%的人都患有老年痴呆症。

头发变白是因为色素细胞及作为替代的干细胞的枯竭。到50岁的时候,一般人会有约一半的头发变白。

清洁废物的机制慢慢失效,皮肤也就出现了老人斑。汗腺逐渐失灵,中风和中暑发生概率增大。

许多人往往从40岁开始就有老花眼。晶体还在逐渐发黄,即便没有白内障,一个60岁健康人的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也只是一个20岁年轻人的1/3。

这一切的衰老都是正常现象。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等方法,可以延缓这一过程,但是无法终止。

大多数人在经历了漫长的医疗斗争后,最终死于无可阻止的晚期癌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慢性器官衰竭。现在,死亡都是确定的,只是死亡的时间并不确定。

2,万能的医生

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人相比,现在的我们活得更长、生命质量更好。但是,科学进步已经使医学在干预生命进程中的衰老和死亡。

1945年之前,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家里。到20世纪80年代,这个比例降至17%。目前,在美国及其他工业化国家,对高龄老人和垂死者的照顾已经转由医院和疗养院来负责。

于是,医院成为起死回生的地方。好像死亡都不应该发生,都是一种意外。

其实,患者死亡并不代表医生的失败。死亡是极正常不过的现象,也符合事物的自然规律。

医学的存在是为了抗击死亡和疾病,但死亡注定是最后的赢家。

(书中写到这样一段与疾病战斗的规律:其他人离开房间后,里奇跪在萨拉旁边,哭着对她耳语道:“可以放手的,你不用再战斗了,我很快就会同你再见的。”)

3,寿命的增加

在10万年的历史中,人类在大多数时候的寿命都不到30岁。现在,世界上多数地方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

事实证明,遗传对于长寿的影响小得惊人,是医学的进步在延长了我们的寿命。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社会人口构成呈金字塔形:小孩子占比最大,年龄越大的群体占比越小。1950年,美国人口中,5岁以下的儿童占11%,45~49岁的成人占6%,80岁以上的人占1%。今天,50岁的人和5岁的人数量相同。未来30年,80岁以上的人和5岁的人一样多。整个工业化世界都会出现同样的人口结构。(即工业化之后,必然是老龄化。)

各个国家都还没有着手处理这种新的人口构成状况。在65岁的人只占人口一小部分的时候,65岁退休是合理的。但是,当这部分人群接近20%时,加上少子化和养老储蓄的不足,这样做就越来越不可行。

老龄化下,养老也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因为老年人容易被骗,也需要看护。如果不入住疗养院,家中的女儿可对父母提供至关重要的帮助。但是,子女一面要照顾老人,一面还必须挣钱养家,难以兼顾,就很容易引发各方的矛盾和痛苦。

4,生活的意义

当我们年老体弱、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

研究发现,年龄大了以后,人们交往的人减少,交往对象主要是家人和老朋友。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存在上,而不是放在做事上;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缩小生活范围与追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是背道而驰的。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快乐程度会降低。但是,卡斯滕森的研究发现,结果刚好相反。随着年岁增长,人们的快乐程度提高了,他们比年轻时更少焦虑、压抑和愤怒。

1908年,哈佛大学哲学家约西亚·罗伊斯(Josiah Royce)写了题为《忠诚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Loyalty)一书。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超出自身的目标,比如家庭、国家、原则,或者一项建筑工程、照顾一个宠物等等。

要想让死亡变得有意义,就应把自己视为某种更大事物的一部分,如家庭、社区、社会。这也符合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中的自我实现,即人们有一种发现和帮助他人实现超越的愿望。

的确,有时候生命终点的痛苦难以避免、也难以忍受,帮助人们结束痛苦可能是必要的。

即便医学界强烈抗议“辅助自杀”(assisted suicide)这种做法,但我们仍然允许人们绝食、绝水或者停止用药和治疗,加快其死亡,这说明我们显然已经部分承认了这种权利。作者不那么担心对这些权力的滥用,而更担心对它们的依赖。

辅助生活比辅助死亡艰难得多,但是,它的可能性也好得多。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

二,现代医学的不足

在生命接近终点时,人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结束自己的故事。而现代医学一而再地给他们造成深刻的伤害,并对此毫无觉察。

1,缺乏应对老年疾病的意识

虽然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美国合格的老年病医生数量却在下降。很多医生不愿意照料老年人,而且相比而言,干这一行的收入也最低。

2,忽视老人的需求

高龄老人最害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丧失听力、记忆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

医学院的学生学习到了许多技术,关注的是如何让病人活的长久,却忽视了在社会、心理、文化方面的修养。

三,养老的实践

1,独立生活

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标准,包括以下两种能力: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行如厕、进食、穿衣、洗浴、整容、下床、离开座椅、行走,即所谓“八大日常生活活动”。

独自生活的能力:自行购物、做饭、清理房间、洗衣服、服药、打电话、独自旅行、处理财务,即所谓“八大日常生活独立活动”。

凭着运气和严格的自我控制,人们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掌控自己的生活。但是,最终大多数人无法独立生活。我们总是不愿意思考这种可能性,也没有为之做好准备。

2,历史变迁

过去,老年人常常作为传统、知识和历史的维护者,维持着一家之长的地位和权威。如今由于互联网的发达,老年人不再独占对知识和智慧的掌握,也没有对新技术的优势。因此,他们的地位动摇了,崇老文化也随之瓦解。

在工业化时代,子女离家去外地找寻机会,老年人大多没有经济上的困难。工资上涨和退休金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老人无须一直劳作到死,可以退而休养。老年人在经济上独立,就会选择社会学家所谓的“有距离的亲密”,更倾向于独居。

3,养老机构

在美国,有各种各具特色的养老机构,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既有昂贵的“退休社区”(retirement community),也有庇护老年救济院,主力仍是可提供安全、保健等全面服务养院但老人失去了隐私和控制力,感觉住在里面像是个犯人。

50多年前,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他的著作《收容所》(Asylums)里写到了监狱和疗养院之间的相同之处:

首先,生活在同一个地方,被同一个权威领导;

其次,成员的日常活动是和一大群人一起完成;

再次,日常安排紧密,必须遵循各种强制下的规定;

最后,各种强加的活动被整合为一套官方的计划。

许多老年人奋起反抗,拒绝规定的活动或拒绝吃药。在一些恐怖的地方,争夺控制权的战斗会升级,直到老人被捆起来,或者使用精神药物进行化学抑制。几乎没有一所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会去了解老人的需求,更遑论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为了解决疗养院的三大瘟疫: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有的疗养院在每个房间里摆放植物,开辟菜园和花园,并引入了动物。统计结果显示,这个疗养院居民的处方数量下降了一半,镇痛药的下降尤其明显,死亡率也明显下降了。研究显示,被鼓励承担更多责任的人,即便只是负责照顾一株植物这么小的事,会更活跃,思维更敏捷,也活得更长久。

在有的疗养院,还引进了不抢救条款。如果居民同意此条款,在心跳或者呼吸终止时,工作人员不会尝试抢救。没有胸外按压,电击,或者从喉咙插入呼吸管,他们会让老人走。

辅助生活被视为可以完全取代疗养院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家,老人在此拥有完全的隐私和自我控制权。研究结果显示,住户事实上并没有以健康换取自由,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提高了,同时,健康程度也得到保持。

4,标准医疗和善终护理

标准医疗和善终护理的区别并不是治疗和无所作为的区别,而是优先顺序的不同。

普通医疗的目标是延长生命。为了有机会获得未来时间,现在就要通过手术、化疗、监护室等措施,牺牲生存质量。而善终服务是让护士、医生、牧师以及社工帮助绝症患者享受当下的生活,而不是关注生命的长短。

对于临终病人,尽全力救治也许不是最正确的做法。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才有的悲剧,并且已经重演了千百万次了。

琼瑶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

善终服务就是姑息治疗,就是通过给予相应的照料帮助病人处理这些困难,包括保险、医疗方案、健康助理、心理服务、放弃急救、殡仪馆等细则。

病人放弃了医院治疗,又使用大剂量的麻醉药镇痛,善终治疗理论上会加快病人死亡的速度。但是多项研究发现,这些病人的寿命没有受到影响。对于有些病人,善终服务似乎还延长了存活时间。其中的教训几乎具有禅意:只有不去努力活得更长,才能够活得更长。

在与病人沟通善终服务时,要耐心地帮助人们应对死亡、痛苦、爱人、资金的各种焦虑。接受人必然死亡的规律、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顿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