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苏轼被誉为其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他之所以如此高明,是因为读书有法,最知名的是所谓八面受敌法。简单来说,就是一本书包罗万象,每次只做一意求之,只探求书中关于某个主题的内容。一方面是用心专一,所以就读得深。另一方面是反复研读,直至了然于心。用心用力的结果,当然是常人莫及。 还有苏轼抄《汉书》,抄《史记》等记载,用的是笨功夫,苏轼自称是“迂钝之法”。 我比不了苏轼,但近几年不断摸索,也有些自己的心得。简单来说,就是把书本化成声音,变成空气。 这当然是借助他人努力,使用电子产品,也是我多年不断寻找的结果。 朋友昨天问我除了喜马拉雅,有没有其他听书的APP推荐,我便回答用来用去,还是MP3更合心意。于是又把自己下载的一些音频推荐。 内容也很广泛,诗经、唐诗、宋词、左传、史记、孙子兵法、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内容实在太多。 我把这些拷贝到MP3里,走路的时候听,坐车的时间听,在不能看书的时间听。拷贝到一只旧手机里,洗脸的时候听,吃饭的时候听,洗衣服的时间听。因为听书,每天夜里外出锻炼便成了赏心悦事;因为听书,洗漱烧煮每平添了意蕴。简而言之,与这些书可以行走坐卧,须臾不离。 尤其是,所听的基本都是经典,演播者也多为名家。人言“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把这里的“仁”置换成“书”。 人言“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这些书变成了我的空气,朝天每日我都畅游其间。所以不经意间,所见所闻,往往会触动某点记忆,书中的某句就跳跃来到目前。比如“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比如“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实在是耳熟能详。 这就是我的野人献曝,特别求教于大方之家。 2020年6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