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的静以复命-健康养身

 桃花源士 2021-12-13
体魄强健则能预百病,体魄虚弱则染风则伤寒。

所谓不做死,不会死。影响体魄的饮食、锻炼、睡眠等各种因素,均有着自然的规律,是否顺应规律则由人的心去控制。

所以,凡人多病,病由心生。药物为辅,治心为本。

就像医生无法治好一个酗酒人的肝病。相反倘若心境健康,许多不治之症也逐渐好转康复。西医在近代才察觉感情会致病,才承认癌症等许多不治之症情绪是主要诱因之一,并且是发现癌症后病情迅速加重的主要原因。因为很的癌症的病人,是被焦虑与恐慌吓死的。

产生思维、情绪、意识,为大脑。大脑跟心脏一样,几乎没有停息过。即使睡眠中,大脑仍然使人产生各种梦境。那些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人事纷争、思虑满腹的人,更是夜不能寐。

中医有一个名词,叫做【气】。这是一个神秘而抽象的东西。之所以称之为【东西】,是因为至今都无法用某些物质去定义它。这种【气】在人体里会根据固定的通道循环流动。中医称之为【经络】。

有人以为气是气体,以为是血液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又或者以为是神经网络间周游不息的生物电。这都是局部去概括【气】。在中医治病强调的气,并非为物质而存在。它更多是一种【生命能】。

按照内经描述,这种气是跟天地相贯通。也就是说,这种气在一定情况下能与天地【交换】、【吸纳】、【壮大】。但绝对不是人的物质代谢、营养交换。

人体有各种器官,器官下面是各类细胞,而细胞的背后却是原子、分子、电子,以及它们下层的未知物质结构。而气,是那些深层物质之间流动的某种信息。那些流动的信息,带人体动物质发生变化,而血液营养、各种生物电流,仅仅是被【气】所带动的表层物质。

换句话来说,人体的气,以及气依循的经脉,是人体物质结构更深一层的控制规律。

难以质疑古人的智慧,就像无法解开金字塔之谜一样。普通人不需去解密,因为使用中医治病,才是最值得关心的。

一切生命的发生死亡,都是由内到外,由里到表的。种子发芽、鸡蛋孵化。当生命体外面也欣欣向荣的时候,外部仍然不变,而内部就开始衰减,慢慢脏腑衰老,外部最后才皮肤横皱,年老气衰。

【气】刚开始是在在下面发动,然后气往上面跑,等上面充满了之后,下面气就开始不足,下面就开始衰坏,最后外面的气也消耗殆尽。

这就是生命的出生与死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是多次轮回往复的。生命是一个螺旋式演变的过程。

头为上,身体为下。夜晚,头部的气下降到身体里面,白天,睁开眼一瞬间,气又从里面来到头部。夜晚的时候气对身体产生修复保养的作用,而头部逻辑意识恢复平静。白天气在头部,使人能正常使用逻辑意识进行工作学习。早上人慢慢清醒过来,到了11点,人充满了活力,如日当空。身体与精神都处于顶峰。高峰过后,人又开始走向低谷,到夜晚11点,气慢慢回归身体内部,人便进入休息状态。这就是生命中的一次循环。每一次睡眠与工作学习,都会使人从婴儿成长壮大,又慢慢因为折损衰老死亡。人在大规律中经历出生到死亡的循环,而循环中间的每一天同样是循环,所以人的生命是螺旋式演变。

【气】以某种最高级别【规律】形式而存在,所以把气理解为某些【物质】,是不准确的。

每个人都希望青春常驻,甚至古代道家认为人能长生不老,老的可以返老还童,最终与日月同寿。这看上去是一种精神向往。因为人都难免一死。过多讨论长生不老,在这里会过于虚幻,因为没有走到大海边,无法体会大海的浩瀚。

所以先体会如何祛除疾病,缓和衰老的妙处,再继续深入探索。

四字真言:【寒头暖足】

诸葛亮《诫子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老子《道德经》:想有所成就,要把精力集中在一点,其他方面则做个愚者。《易经》谦卦:即使无所成就,也是元吉。

人活在世上,求名求利。孔子说:食色性也。名利之欲,可求但不可强求,可求但不可求全。

强求、求全,是世上许多人的常见现象。也是心病的由来。

【强求】:因为人有所欲,所以人会得到一些快乐与幸福。所以孔子说,人可以有所求,这也是符合人本性的。但是,人却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自己却有不具备应该的条件,这就是强求了。很多人奋斗一生,牺牲了家人、背叛了朋友、祸害了许多人,为了得到他认为应该得到的东西,这实质上是一种过度强求的结果。因为,人不能一单独的方式活着,当他孤身一人站在高处,才发现背后又是一个无尽的深渊。

【求全】:人总喜欢什么都完满。有钱有名还要长命百岁。这是不可能的。或者世上有这种幸福的人。但是这个幸福是建立在自己的逻辑上。你眼里的幸福,在别人身上不一定幸福。权倾天下的皇帝李后主,不费吹灰之力接手帝位,却独上高楼,心锁清秋深院,无心当皇帝。那些处心积虑的乱臣却历尽千辛都无法尽享他心中的荣华富贵。世界就是这么奇怪,永远都不会完满。月亮一圆,就开始缺,浪头一高,那边就在最低。

强求与求全的人,心都是永不安宁的。心不安宁,满腹思绪的人,夜不能寐,寐不能稳,【气】常常灌注与头部,身体无法得到【气】的涵养修复,自然容易衰老死亡。

所以,懂得将欲望削减、平息安详,常常将气从头下降回肾水之中,回归婴儿懵懂无知愚钝的状态,气脉自然就发动,身体充盈,血气顺畅,又会慢慢恢复健康。那些常常处于喜怒悲忧恐的各种情绪之中,处于思虑耗神的工作压力中,气脉混乱,精气透支,人就在损耗中衰老。

道家修命名著《参同契》:顺为凡,逆为仙。如果长期懂得清心寡欲,将大脑冷却下来,静坐养气,使气滋养身体,不像凡人那样,白天睡醒就立刻耗费精力【过度】去追逐名利,而是清心降【气】,将身体涵养得很强健。当身心宁静到极致,【气】就与天地来往,使身体内固有的气更加充盈,最终突破物质规律,超脱生死轮回而成仙。

名利皆浮云,生死不往来。《易经》谦卦中开示,即使无名无利,亦是元吉。人使自己变得伟大,那是人杰,如果使自己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那才是圣人。所以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无论在处世,还是养生,都值得去深思。

具体的方法是:

1,平时生活间隙,闭上眼睛,叹出一口气,坐3~5分钟,暗示自己很累,什么都不想了,头脑像一片虚空,像一个冷清的月夜,又像一片寒凉的清秋,感受那种清凉。随即慢慢深呼吸,呼吸慢而悠长,将注意力放在起伏的肚子上,也就是将呼吸回归肚子,而不是肺部。

关键点在于,将头脑慢慢冷却,将注意力放在肚子起伏上。久而久之,就会喜欢上那种清凉的感受,闭目养神久了,就会逐渐放下过多的欲望,打开身心回归平静的一扇门。

2,感受到片刻的宁静,可以通过打坐去强化效果。使身体更容易恢复。传统各种各样的气功,而根本的道理是一致的。

十六字真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盘腿坐下,舌顶上腭凹凸不平处,缓慢吸气的时候,提起肛门。注意力同样下降到肚池上,头脑像一片清冷的深秋,如果有口水就慢慢吞下去,继续舌顶上腭。

这是最简易的打坐方式,无需过于复杂,也无需做各种各样的搬气、运气。等身体静养到一定程度,气脉自然就运转。实际上,气脉本来就在运转,只是气很弱,不明显而已。当静养到气脉充盈了,气脉自然就有各种各样的身体流动感受,过多去关心气脉现象,反而使人神经兮兮,无法静心。

如果不怕麻烦,还可以在打坐前,增加一项按摩:两个大拇指由太阳穴一直掐到后脑,就是刺激脑下垂神经这一部分。掐了之后,开始闭眼摇头;

摇了以后转眼睛,眼睛转圈子,转个多少圈随便喜好,转来转去,这个眼睛近视眼都会好,

老花眼也会好。转了眼睛后,再按摩一下后脑下垂体,再摇摇头。

做完上面的按摩工作,就可以开始打坐。

打坐初学者,设定为20分钟。每天一次。日后根据喜好增加。

3,以上两种均为【养生的做功夫】,真正的养生是贯穿在生活之中。时刻留意,【气】在哪里。会发现,气,常常都灌满在头上。那个时候,就要意识将呼吸回归肚子,将气往下降,将人的情绪平和,将聪明灵巧为虚静愚钝,不要争夺花花碌碌的功名利禄,而是认真做好一件事,并且仍不要执着那件事。如佛主沾花一笑,却又浅尝即止。不沉迷、不贪恋,则能品尝出人生真正的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