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为何都随父姓而不随母姓?并不是封建传统,而是有一定道理

 自然雨 2021-12-14

讲好陈氏故事传播陈氏正能量

传家风丨扬正气丨铸族魂丨促发展

2014年,我国《婚姻法》中规定,子女出生取姓之时,可以从父姓、母姓、抚养人姓乃至隔代血亲之姓,在特殊情况下甚至还能够另起一姓(但条件比较苛刻),可见现代人取姓已经比较自由了。

但是在古代,古人似乎都要从父姓,在西方甚至女性嫁人之后还要随夫姓,时至今日也未曾改变。这其中自然存在一些封建伦理传统,但背后其实还有更加复杂的原因。

封建制度的确立

我国的封建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我国推行的制度是一种类奴隶制度(根据研究,我国夏商时期的制度跟古埃及、古希腊等地的奴隶制度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于夏商时期的奴隶比例远远小于古埃及等地)。

直到西周末年,周王室式微而诸侯强盛,导致百家争鸣的出现。在这段文化、思想和制度的超级盛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逐渐涌现,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封建制度。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等改革都促成了封建制度的确立,自秦朝统一中原之后,封建社会就此正式形成,并在之后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1912年清朝覆灭之后才结束。

姓氏演变

之所以要简单介绍一下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是为了明晰一个时间点,从这个时间点来看待姓氏与封建社会之间的关系。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但因为彼时的生产力还十分落后,为了保障部落的延续,生育资源成为部落最宝贵的资源,因此此时的部落由女性主宰,婚姻上面是“一妻多夫制”(事实上那时候并没有婚姻制度的概念),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此时的人其实都是随母“氏”的,这也是为何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中都有个“女”的原因。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落生存的条件已经大幅改善,生存资料出现了冗余,生育资源不再成为部落最重要的资源,而男性在获取、掠夺资源的力量优势愈加重要,母系社会开始转为父系社会。

同时部落人口大量增长,于是在氏族之中开始出现“姓”,用以分辨母系社会下的不同父系旁支(比如此时出现的风、子、己、祁等姓)因此彼时只有男子有姓,以至于到后来姓、氏还成为地位的划分,男子称姓女子称氏,此时就已经出现了男尊女卑的情况了。

这个演变过程一直到黄帝时期基本结束,自此之后母系氏族社会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黄帝姬轩辕膝下25子当中有14子获得了12个不同的姓氏,其他上古大姓也开始大量分化,尤其在周朝实行分封制的情况下,无数诸侯开始以封地为姓,中国姓氏也由此瞬间暴涨至几千个。

而氏作为同一部族的共识,经过千年演变已经无法让后人产生身份共鸣了,反观姓则在这千年时光里不断分化、完善,成为了家族亲缘的纽带。因此在周朝后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开始合并成为一个概念,而这千年时光中随父姓的传统也随着父系社会的发展而固定了下来,到了封建社会之后宗法制更甚时,这种传统就烙印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姓氏小结

由此可见,姓氏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氏到姓,由随母氏到随父姓的过程,而这整个过程其实是在封建社会正式建立伊始就已经完成了的,因此随父姓其实并非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而是男性力量优势不断体现、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古代社会由落后走向进步的反应。

同样也是因为科技的进步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男性的力量优势逐渐被抹消,曾经昭示着进步的随父姓的传统也逐渐开始瓦解,以至于还在一定程度上被当成了不平等的现象。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也在逐渐消失。按照现在的法律,子女可以随母姓,也可以随父姓,这之间只看夫妻二人的意愿,彰显了新时代的进步。只是千年来的随父姓的传统依然留存在中国人的心中,所以如今大多数人还是在出生时就随父姓,这就跟夫妻二人本身的思想和选择有关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