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守好“学校主阵地”?有人以8年的研究,给出了7个建议

 课程教学研究 2021-12-14
图片

“双减”如何实施,已经成为每个教育人都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双减”的目标是告别教育短视化和功利化,走向更有创意、更生态、质量更高的教育。要实现这个目标,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案,不仅需要理念更新,也需要方法升级。

而这,也是一个教育媒体的编辑部所不断追问的——实施“双减”所涉及的作业设计、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家校社协同、多元评价等,《新校长》杂志社前后数十位编辑记者,过往八年不断沉迷在其中每一个专业维度,以一期期扎实的主题,为学校直面未来教育的转型挑战,提供多方面的思维脚手架和系统方法论。

今天,有请他们来为学校的“减负提质”出谋划策。


逃离“题海”内卷,

作业怎么设计


作业怎么“减”?

几年前,《新校长》杂志就立身教育现场,讲述了《作业的故事》。

还有《学习的科学》,对学习科学的专业探究、透彻实践、系统建构,帮助老师们看见学习如何从一件事倍功半的事,变成一件事半功倍的事。

还有《学习力生长术》,告诉我们怎样“玩出学习力”……

“题海”战术,作业全国性的“囚徒困境”,困住了老师们的学生观、教学观,更困住了中国的基础教育,不在“困境”的漩涡中重复盘旋,懂得做“加法”,才能有效做“减法”。

图片

课堂教学做“加法”

课后自然做“减法”

“双减”时代,有质量地“加”,才能有效率地“减”。校长书架上的《新校长》杂志早就藏着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秘籍”——

《聚焦深度学习》:整合深度学习要素:认知起点、内在关联、同伴交互……追问面向未来的学习设计如何优化,怎么搭建脚手架,“让复杂变得简单”。

《聚焦学科素养》:通过系列协同研究,实现学科的重塑、连接、融合、突破、升华……使之成为学生精神发育、破土生长的主要动力。

在真实的情境中,以《项目式学习》搭建脚手架,教育者与学习者一同系统解决复杂问题。

探寻《中外新课堂》,提交《《全球课程报告》),把对未来学校研究的理论变为真实场景里的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的建设。

素养进阶,

教师如何实减负

“双减”无论对学校的教师队伍还是每一位教师个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担当学科前沿探索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终生自主学习者等角色,要具备学习行为设计能力、跨界多方合作能力、美好师生关系发展力等素养。

这进一步对学校的“师培体系”提出了挑战。“双减”对教师培训的实践性、外延性要求更迫切,陈旧的教师培训模式已无力安枕,更需要“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教师培训。

《未来教师素养图谱》《教师行动学习》,帮助学校管理者把握新时代教师必备的素养、教师基础职能的底线标准和高位自主的发展逻辑,以更清晰的目标感,搭建“双减”背景下解锁教师成长难题。

图片

携手“同盟军”,

走向新型家校社协同


落实“双减”,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离不开家校社协同,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

学校需要以“双减”涉及到的真实问题为支点,以机制流程与学习方式设计为纽带,向城市要资源,向社区与企业要资源,向老师学生家长要资源,以更多样、更立体、更全面的资源供给,减轻学生和教师负担。

《家校新关系》《学校的周边》《小学校大社区》,帮助学校管理者搭平台、创机制,拓展和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让家长、社会成为“双减”的同盟军、资源库和能量源,以建立家校社多方教育主体之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评估与诊断,

让减负从经验走向科学

诊断和评估是改革的牛鼻子,当各地将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内部也需对“双减”工作进行自我评估。

通过评估,一方面能避免“干打雷,不下雨”;另一方面会发现“双减”落地过程中存在的真问题,进而提出改进预案。校长和老师不仅不会当局者迷,反而能实现目标感、方位感和进程感合而为一。

《学校自我评估》学校管理者从学生素养、课程与课堂、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进行学校自我诊断,打通“诊断——改进——再诊断——再改进”的行动链条,促成“双减”工作的近期改善和长远的可持续推进。

图片

“双减”背后,

是教育生态的构建


逃离“空心”,“双减”是要看见教育中的“人”,守住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线。当《新校长》杂志与教育人共《问世间情为何物》,期望引导孩子在蓬勃的情感与深刻的理性之间,认识到这世界的美好,坚韧面对纷繁芜杂的真实。

化繁为简,《底线与空间》深入教育现场,勾画出教育最实质的框架——“底线 空间 支撑”,为教育做“减法”,还“空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生长”。

把学习主阵地还给学校,还给学习者,《生涯教育领跑者》在时光的纵深里领跑学生自主发展。《未来学校整体建设》给出由虚转实的整体方案,站在未来看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当我们与教育人一同回溯教育最初的心,《寻根问道说教育》,探寻《教育之美》,好的教育清晰明了:“大道至简”。

用系统的力量,

帮助学校“过大关”

教育是一条没有路标的未来之路,每一步都面临重重问题,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发现问题,寻找路径。作为教育同路人,《新校长》杂志从不是“指点江山的媒体人”,而是站在校长背后,做战略与行动研究的协作者。

《新校长》杂志一直致力于在海量的平凡中发现涌现的精彩;引导学校面向未来,洞察今天的教育;不断追问如何去构建资源、要素与场景——

教师怎么成长?课程怎么搭建?课堂与学习方式如何变革?教育治理怎么现代化?空间环境品牌如何提升?图书馆长什么样?教育法治化如何推进?学校装备怎么设计?

深入教育现场,每期回应一个教育当下最关切的挑战,一年十二期构建系统方案,规划最体系的学校挑战应对图谱,以更宽广的建构、更纵深的思考,用系统的力量帮助学校从容“过大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