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孩子太黏了,能不能惯着他? -《儿童健康讲记》连载35

 光明丫 2021-12-14

法国小镇调皮的街景艺术

给孩子饱足的情感

听众:这是我的孩子,他比较单薄,人倒是挺定的,但是很内向。他小的时候,为了他的个性问题,我都快得忧郁症了。我担心他有自闭,可能是我想得太多。

李辛:他会怕黑吗?一个人睡觉会害怕吗?

听众:现在还好,他小的时候会害怕。后来,我觉得作为成年人,需要把自己的焦虑放开,可能因为我焦虑太多,对他会有一种投射。

李辛:不光是投射,和刚才这位家长的孩子见陌生人会腼腆一样,这其实是感应。当我们跟某些人在一起,能够一下子放松下来,而跟另外一些人在一起,就会容易紧张。我们成年人会用意识来说服自己忽略这些,但孩子他是以自己的内心感受在面对这个世界的。

他平常会很黏你吗?

听众:特别黏。

李辛:这时你会怎样呢?

听众:有时候让他黏一下,有时候让他走开。

李辛:你让他黏的时候,心里面是想让他黏着呢,还是在想:太黏了,我不能惯着他。

听众:确实有这个心态,因为他那种黏度很强,常常会有陌生人说:“男孩子这么大了不要再黏你妈妈了。”我对别人的建议已经算是抵抗力比较强的了,因为我觉得我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可能这个阶段就需要这种情感多一点。因为他是早产,发育一直比一般的孩子要慢一点,虽然他现在长得这么高。

其他听众:但是他智力特别超常。

听众:也没有。但学习确实比较好。

李辛:神质清的人智力通常会比较高。你的孩子在这个阶段还要给足他,这个部分是他的短板。不要考虑周围的杂音,如果你在他的童年期给他补足,他这个部分就平衡了。你是直觉很好的妈妈,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其中的变化。

如同饮食在身体中的吸收和代谢,情感和爱这个部分,你给足了以后,也会转化成纯粹的能量,滋养和通畅他身心灵各个部分的需要。但如果这个部分不够的话,物质营养再丰富,他也可能表现得病怏怏的,精神上的不饱足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问题,也会导致以后很多选择上的偏差。

从发展来说,不饱足的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要不就是比较封闭自己,裹足不前;要不就是太容易投入感情的寻觅当中。而从小饱足的孩子,在情感方面,比较容易在一个平衡自然的状态。

听众:以前我在比较焦虑的时候,跟我先生交流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孩子没有什么问题,他说如果你给孩子正确的引导,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会去看一些书,会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力量。

我先生也是对儒家的这些学说比较感兴趣,他说孩子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自己信仰的话,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他觉得我是过度焦虑。他们俩是同一类型的人,以前我不太了解他们这一类型的人,所以我会焦虑,后来我觉得我先生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知道这样的孩子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吧。

李辛:你先生说得很对,他的态度是非常正面和自然的。你只需要给予他,不要因为他现在的状态好像不够完美而过度焦虑。只要给他一个饱足的情感环境,然后让他慢慢长大,他会有很强的后发优势。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学会这些知识和学说,这些东西其实只是一些原材料和碎片,而最终这些东西需要我们精神的消化吸收,才能成为生命的养分。

当孩子消化不了的时候,先不要给很多指导和要求,要跟着他的状态调整。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在十几岁之前,建立一个相对健康、饱满、稳定的一个精神结构,有了这个之后,他在长大的过程中能够平衡地发展他自己。

心理学经常讲精神的发展,就是在内部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程序来。而且这套程序还能继续升级、发展。

当孩子像小猫一样黏你的时候,你就把自己当成一只大猫,安安然然地陪他,这样就能滋养他。不要去评价:这么大了还黏我,然后让他走开。这样并不能让他早点长大。你先训练这一点。

听众:最近我在学习气功之类的方法。

李辛:可以试着用观想来给自己的内心做更富足的准备。比如你可以每天在孩子睡觉的时候,观想一朵莲花给他。或者,虽然有时孩子不在你身边,但你可以观想你抱着他,这个很重要,是无形能量的传递和给予,现代的量子物理已经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证实它的存在。

哪怕你现在在听课,你心里一想到他,他能接收到,特别敏感的孩子能感觉到,但不一定能意识到,但是对他会有效果。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再忙都不要忙到忘掉自己,也忘掉了对你重要的人。

再忙再累,都要把你自己和重要的人放在心里,这就是古代说的“神光照耀”。

好奇又胆小的黑猫警长

家长需要清晰和稳定

听众:孩子比较单薄。我想通过运动来改变孩子的体质,但孩子也不擅长运动。我后来想想自己小时候体育也不是很好。对于一个体育不好的人,让他多运动,其实挺受罪的。他现在在学游泳,还有溜旱冰什么的,但是他在学校里的体育成绩不行,那是另外一套要求,体育老师很严格。一年级结束,他最差的就是体育评价。

李辛:体育老师有固定的量表,爆发力、耐力、技巧、柔韧性、平衡感......这些体能和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们先放一边。对于孩子的健康来说,如果体格稍微有一点单薄,能量还不够,我们需要找到让他的能量提升一点的办法。

慢跑不需要什么技巧,重要的是培养“动”的习惯。可以每天安排慢跑,每天做二十个下蹲,或者做俯卧撑,定一个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大家可以一起做,有个能让孩子看见自己进步的记录表,做完了还有蛋糕吃,像玩儿一样先培养兴趣和习惯。等他体能好一点,你看他喜欢做什么项目再选择。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如果是过于单薄的孩子,游泳不要作为运动的第一选择。环境太寒,身体就要消耗能量去抵抗这个寒。就像你的车油和蓄电池本来就不够多,还要在寒冷的环境开。慢跑对各种情况的体质都很合适,冬天慢跑注意不要出太多汗。

听众:对于身体厚的孩子,应该怎么调整?

李辛:不用特别地想怎么调整,你先了解他的需要。

听众:让他自然发展?

李辛: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关于身体的问题。体质厚的人永远需要有更多的运动习惯,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不要吃的太多,不要养成暴饮暴食的习惯,尤其是晚上那顿不要吃太多,因为体质厚的人容易堆积,造成堵塞。

关于教育的问题。所有有关孩子教育的选择是由父母来决定的。但人的选择常常很不确定,比如上哪个学校,在哪定居,甚至跟谁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居多。

在这些不确定性和由此而来的诸多可能性面前,我们的选择跟我们当时的状态有很大关系。我们能发现,在我们的状态相对清晰、稳定度相对高的时候,我们的选择的余地就会大一点,前面的路也看得清楚一些。

我们不可能学会所有的学科,也不可能把所有学科的专家找来问一遍,他们也不一定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随便听一个专家的建议是不理智的,无论是你读到的、听到的,包括我现在说的,只是提供一个参考,完善你对某一件事情的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理解架构和角度不一样。你最后还是需要更多地观察、用心体会孩子,才知道怎么帮到他。

现在,大家对神质和体质的判断有了一个框架,接下来要留点时间给自己、训练自己,经常观察自己的清晰度、稳定性,是散的还是定的,是清的还是浊的。我们无法要求自己永远在清、定的状态,但至少需要知道自己最近有点不清晰,也不太稳定,有点散......这就已经是一个很清醒的状态了。

只要有这个状态,说明这辆汽车行驶没问题,油有没有我知道,电池有没有我也知道,刹车也没问题,司机也算清醒,乘客也比较健康,大家都在路上,你不用想我要不要再调整些什么东西,往前开就行了,你会发现你的需要是什么。

听众:我家孩子唯一的问题是戒不掉吃糖!他自己知道吃太多糖对牙齿不好。他早晨说:妈妈,我今天就吃两块,我先吃一块,你拿一块等会儿再给我。到了晚上他又把一盒糖都吃完了。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他控制不住自己。

李辛:厚重的人喜欢糖、肉、口味厚重之类的东西,而越是清秀的人就越容易成素食主义者。这个在传统文化中叫“同气相求”,是一种感应。这个部分你去硬性阻止他吃糖不一定能够奏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强硬的管制会造成事件在心理上的放大和固化。

可以有两种途径来解决你担心的问题:一个是通过增加他的运动,足够的运动能完全消化他喜欢吃太多糖而摄入的多余养分;另一个是引导他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是一个自然分散和化解孩子对糖的过度关注的有效办法。我们一生中总有一段时间会特别喜欢某一样东西,当时好像很难放掉,这很正常。孩子一路长大,一路往前走,小时候的习惯自己就会改掉。

人的注意力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我在这个小房间,我眼前只有这个,我就吃这个,或者我只能搬搬桌子写写字,把地板擦一擦,因为我可能还没有机会了解什么更好吃,什么更有意思。我们眼前关注的东西决定了我们精神投在哪里。但如果当我被引导离开这个房间,我就有可能去做点别的事情了,这个大人小孩儿都一样。

(未完待续)


友情小广告
请有余力的朋友们协助或转发
衷心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