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东陵”、“清西陵”的守陵人

 情缘半岛 2021-12-14
        清朝统治时期,分别设置了东陵承办事务衙门和西陵承办事务衙门,配置有军队保护陵寝,也有专门的维护人员和祭祀人员,归内务府管辖,这些都是清朝政府负担。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中规定:大皇帝辞位之后,其皇室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共和国选设卫兵妥慎保护。

        也就是说,中华民国负责出兵保护清朝皇帝陵寝,祭祀的事情由国家和清朝皇室负责。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重新规定了《清室优待条件》,溥仪被赶出了皇宫,其中第四条规定: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

        溥仪在1917年短暂复辟,此后待在紫禁城内的他不甘心,经常和一些遗老遗少以及外国人勾结,企图复辟登基为帝。溥仪和民国政府交恶后,民国政府逐渐撤走了守卫清东陵和清西陵的少量保护部队,守卫皇陵的责任落到清朝皇室自己头上,少量的守陵人主要是原来的守陵人承担,费用由原来的清朝皇室筹款给守陵人看管,没有钱和利益谁也不愿意守陵。

        国民政府由于战乱,守陵军队也就撤走了,这才导致孙殿英利用军事演习的幌子盗取清东陵,此后,清朝关内的陵寝陆续遭到盗掘,失去政府军队的保护才造成这样的恶果。

        新中国建立后,关外三陵由于早就划归政府管理,地方政府也就接管下来管理,负责都是国家人员,清朝皇室后裔只是负责祭祀事务。

        河北境内的清东陵和清西陵,新中国政府并没有马上接管,暂时还是由极少的守陵人看管,都是定居在附近的人,大都也没有工资。国家派出考古研究人员考察清东陵和清西陵,1952年成立东陵文物保护所,接管清东陵,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成立西陵文物保护所,政府接管清西陵,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时期清东陵和清西陵的守陵人没有多少经济来源,很多帝王陵寝地面建筑原来富丽堂皇,用料考究,这些装饰东西民国期间逐渐都丢失了。新中国政府接手后才改变这一状况,并着手修复陵寝的地表建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