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家在香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研发管线一览(下篇)

 药融云 2021-12-14

自从2018年针对创新产业公司的新上市制度生效以来,截止2020年4月9日,据药融云统计,已有31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通过《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第十八A章)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主板上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再鼎医药的市值位列众多公司的前三甲,深受投资人的追捧。之前的上篇、中篇已经盘点了20家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剩余的11家企业的研发管线将一一呈现。

按2020年4月9日市值排名。数据来源:药融云整理

1.  康宁杰瑞制药

康宁杰瑞生物制药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创新肿瘤药物。2019年12月12日,康宁杰瑞生物制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9966.HK。公司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大分子药物发现、研发、生产技术平台,包括蛋白质/抗体工程平台、抗体筛选平台和多功能抗体开发平台。

2021年3月23日,康宁杰瑞生物制药(以下简称“康宁杰瑞”)公布2020年全年业务进展及财务业绩。由于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商业化,该公司2020年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政府补助及其他杂项收入,全年收入总额共计1.111亿人民币,全年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达4.278亿人民币,研发支出为3.312亿人民币。


康宁杰瑞研发管线
(数据来源:公司2020年财报,药融云整理)

目前,康宁杰瑞拥有由16款候选药物组成的高度差异化的研发管线,2020年有4项关键临床研究启动,3个在研产品获得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9项IND获批。其中2个产品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KN046同时靶向PD-L1及CTLA-4,有望成为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的基石;KN035(恩沃利单抗)是首个可皮下注射的PD-L1抑制剂,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受理,获批后将为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KN026等药物同样具备best-in-class潜质。

2.  永泰生物

永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免疫治疗药物研发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是中国最早将个体化免疫细胞制剂按照药品注册研究并向国家药监局申报新药临床研究批件的企业,多年来承担并获得了多项国家部委及市级科研项目课题资助,已经建成一整套从理论论证到实验研究、从体外实验到动物实验、从安全评价到临床研究的完整研发体系。

2021年3月25 日,永泰生物公布了其2020年年报。财报显示,2020年永泰生物研发开支达到2.7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349.6%。永泰生物目前共有10余种在研产品。除EAL®外,公司在研管线还包括CAR-T细胞系列药物和TCR-T细胞系列药物等,适应症包括肝癌、白血病、淋巴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核心产品EAL ®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准进入实体瘤治疗II期临床试验的免疫细胞产品,现已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301医院等京津冀豫地区14家三甲医院开展了临床试验研究,有望填补我国在实体瘤领域细胞治疗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永泰生物最新研发管线

3.  亚盛医药

亚盛医药(6855.HK)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处于临床阶段的原创新药研发企业,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公司所有在研项目均为新化合物结构的原创新药,旨在瞄准中国乃至全球患者“无药可医、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研发具有“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潜力的国际新型原创小分子药物,以填补国内空白,并进军国际高端医药市场。

2021年3月31日,亚盛医药(6855.HK)发布2020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45万元,全年研发支出为5.65亿元。公司已构建包括8个处于临床阶段的小分子候选药物在内的丰富在研产品线,在美国、澳洲及中国有超过40项I期或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公司产品管线主要专注细胞凋亡路径关键蛋白的抑制剂,通过抑制Bcl-2/Bcl-xL、IAP、MDM2-p53 等,重启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序;以及新一代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等。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外合作获得一项基于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s)技术开发的MDM2蛋白降解剂的全球独家权益,进一步扩充产品布局。

亚盛医药研发管线

4.  嘉和生物

嘉和生物药业为一间实力雄厚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嘉和已成功研发出靶向通路且极具潜力的候选药物,涵盖全球前三大肿瘤靶标及十款畅销药物中的五款。嘉和主要凭借内部能力建立由15款靶向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该等药物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涵盖已知及新型生物学通路。

2021年3月24日,公布2020年度业绩,分享公司在2020年度的财务业绩、业务进展等方面的亮点。报告期内总收益为人民币1,030万元,主要来自根据按服务收费合约向客户提供研究及制造服务。报告期内研发开支为人民币6.966亿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年度研发开支为人民币4.388亿元。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30.328亿元。其中截止2019年12月31日亏损总额为5.23亿元。加速推进旗下新型双特异性/三特异性候选产品进入临床阶段。

5.  和铂医药

和铂医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商业化及全球运营的生物制药企业,针对肿瘤及免疫性疾病领域创制具有巨大临床价值的生物新药。和铂医药自有的Harbour Mice®平台能够产生拥有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的全人源抗体(H2L2)以及全人源重链抗体(HCAb)。而且还基于HCAb开发了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HBICETM)来开发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以实现传统的药物联合疗法无法达到的抗肿瘤疗效。

3月31日,根据和铂医药最新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和铂医药实现收入14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0%。其中,分子许可费为其贡献了主要收入,为1280万美元,技术许可费收入则为110万美元。研发开支为5524万美元,同比增长11.6%。

6.   贝康医疗

贝康医疗是中国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解决方案的领先创新平台, 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2170HK),致力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育健康领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2021年3月30日,贝康医疗(02170.HK)公布年度业绩,截至2020年12月30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人民币8110.9万元,同比增长45.66%,该增加主要由于公司的基因检测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增加所致,其次是由于公司销售检测设备及仪器产生的收入所致。毛利为人民币2771.4万元,同比增长5.57%。期内公司经营业务亏损为5346.8万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内亏损8.77亿元,其中8.27亿元系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账面值变动,这部分亏损并非是经营、业务所造成,而是属于账面亏损。

7.  迈博药业

迈博药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生物医药公司,专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药及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生产。公司致力于透过高效的研发体系以及低成本药品生产能力为市场带来高质量且可负担的创新型生物药品,并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研发经验开发多种治疗产品。

迈博药业-B(02181.HK)发布公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其他收入3223.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1%;期间亏损1.8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03亿元;每股亏损0.04元。

集团的在研药物研发开支由上年度的约人民币1.34亿元减少10.3%至该年度的约人民币1.2亿元。减少主要由于其已于2019年末完成CMAB008的临床试验,并大体完成CMAB007的病例招募,导致合约成本及原材料成本下降所致。

8.  华领医药

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生物技术公司,2011年落户上海张江,2018年在香港上市(HKEX 2552-B)。华领医药秉承“患者为先,创新为本,良药为民”的宗旨,创建“中西合璧,联合创新,共享共赢”的运用模式,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创造高价值”的管理准则,实现“全球首创,中国首发”。

2020年度,公司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3.67亿元,其中研发开支约为人民币2.21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人民币10.32亿元,与2019年末的11.06亿元现金余额相比,仅减少7,400万元,主要是由于拜耳公司支付的3亿元战略合作首付款。

9.  中国抗体

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中国抗体」或「公司」,股份代号:3681.HK)专注于研究、发展、制造及商业化免疫性疾病疗法,主要研制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生物药。公司注重科技研发,其旗舰产品SM03为全球首项用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抗CD22单抗,已在中国进入类风湿关节炎三期临床试验,并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重大项目。

2020年业绩,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5843.9万元(单位下同),同比增长约18.52倍;年内亏损约1.23亿元,同比减少约55.63%;每股亏损0.12元,不派息。

公告称,亏损减少主要由于研究与开发的商务拓展成本减少,于报告期间内研发的商务拓展成本的减少主要归因于并无产生新产品知识产权转让费用(2019年:1.03亿元);及并无产生于合作协议项下有关里程碑付款的合作开发费用(2019年:4370万元)。

10.  歌礼制药

歌礼成立于2013年,2018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1672.HK)。歌礼专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肿瘤脂质代谢与口服检查点抑制剂、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四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满足国内外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甘莱制药有限公司为歌礼制药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专注于NASH疾病领域创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

歌礼制药发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司实现收益3500.1万元,同比下降79.8%;亏损2.09亿元,去年年内亏损为9596.9万元人民币。歌礼制药在公告中称,公司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为2020年终止了戈诺卫(达诺瑞韦)加长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戈诺卫治疗方案),同时,2020年,全口服治疗方案在中国已成为丙肝治疗标准,许多丙肝患者不再选择戈诺卫治疗方案;及公司已于2020年年底召回销售渠道中的库存,并且已自2021年1月1日起下调戈诺卫(达诺瑞韦)的销售价格。

11.  东曜药业

东曜药业是一家研发药品进入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创新型肿瘤药物及疗法的开发及商业化。公司力求打造患者、家属及医疗专业人士信赖的肿瘤治疗领先品牌。目前,拥有针对多种癌症的在研药物组合,包括单克隆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溶瘤病毒药物及特殊抗肿瘤药物(如脂质体药物)。

3月23日,东曜药业(1875.HK)发布2020年度业绩。报告期内,东曜药业实现收益人民币2249.1万元,净亏损为人民币2.88亿元,同比收窄4%。2020年,东曜药业积极推进创新型药物开发及合作,建成集单抗和ADC药物于一体的研发及产业化平台;核心产品单抗药物TAB008、ADC药物TAA013达成关键里程碑;同时快速拓展CDMO/CMO业务,创造企业发展新动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