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9倍的大牛股以前分析过很多Biotech公司,比如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德琪医药、沛嘉医疗-B等。 虽然这些创新药公司目前尚未盈利,但是却以优秀的管理层、强劲的研发实力、丰富的研发管线等优势,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例如,百济神州5年涨幅高达近9倍,让参与公司8轮融资的高瓴资本大赚特赚。 还有,近日公布2020年业绩预告的君实生物,尽管业绩大亏,去年涨幅仍然翻倍。 据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0年度净利润亏损16.4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增加8.97亿元左右,同比增加119.96%左右;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5.14%左右。 尽管君实生物业绩“增亏”,研发投入却不减反增:预计2020年年度研发费用为18.2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2.79%左右。这也让其2020年股价涨幅高达112.7%。 1月29日晚间,信达生物公布其核心产品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2020年全年销售收入超过22亿元的利好消息。去年底,该单抗产品还被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同时,1月27日,信迪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铂类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处于“在审批”阶段,意味着即将获批上市销售。 这些预期的利好消息,更是让信达生物去年的股价上涨2倍。 很显然,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2021年医药行业的投资策略,首选肯定是创新药以及产业链(如CXO医药外包等)。 原因在于:一是集采免疫品种,不像其他仿制药企业一样,因为政策的实施而导致股价暴跌,反而会受益于集采,股价上涨。二是由于创新药是大趋势,抓住风口,投资国运,才能赚大钱。 二、单抗将被替代众所周知,单抗赛道近十年来非常热门。尤其是仿制药集采常态化、港交所/科创板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后,Biotech企业掀起了上市热潮,各大投资机构也是争相入局。 实际上,除了单抗以外,还有双抗(双特异抗体:一种可以同时结合两种特异性表位或目的蛋白的人工工程化抗体,具有同时结合两个不同表位的能力)。 由于目前单抗在治疗癌症(恶性肿瘤)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优势更大的双抗,被视为治疗肿瘤的第二代抗体疗法,未来有望替代单抗治疗。 由于双抗比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的PD-1单抗更具前瞻性,发展潜力更为巨大。因此,国内外很多药企都在大力布局,比如安进、康方生物、康宁杰瑞、信达生物等。 如果说过去十几年单抗市场的火热让国内诞生了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10倍股,那么未来十年,能在双抗领域做出成绩的康方生物、康宁杰瑞等,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10倍股。 同样的,以荣昌生物为杰出代表研发的ADC药物也是如此。 只有快速占领医药研发最前沿技术、最能满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的创新药企业,才是投资者要重仓的股票。 三、未来10倍股?目前,国内仅有三家公司拥有双抗平台,包括康方生物基于Tetrabody技术的双抗平台、康宁杰瑞(基于CIRB技术的双抗平台),以及岸迈生物(基于FIT-lg技术的双抗平台)。其中,以康方生物的双抗药物研发管线最多,且进度最快,全球领先。 目前,康方生物的在研管线主要包含肿瘤、免疫学两大领域,涉及20多个药物开发项目,其中9个抗体处于临床阶段,6个双特异性抗体(两个处于临床阶段)及5个抗体获得FDA的IND批准(适用于宫颈癌、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实体瘤等多种癌症)。 其中,核心在研产品包括AK105、AK104、AK101、AK102、AK111、AK112等,不仅研发管线丰富、多元,而且极具差异化优势。 康方生物的双抗在研产品AK104进展很快。 2020年8月,AK104获得FDA授予快速审批通道资格,针对二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同年10月,用于治疗复发或者转移性宫颈鳞癌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预计最快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向NMPA提交有关宫颈癌适应症的上市申请。 在产品销售的布局方面,2019年康方生物与中国生物制药子公司正大天晴达成合作,通过设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及商业化AK105。 这是中国生物制药唯一可用来开发基于PD-1的单一疗法或联合疗法的PD-1抗体,也是康方生物处于临床开发后期、具差异化且可能是同类最创新的PD-1单克隆抗体候选药物之一。 国内医药上市企业销售人员数量对比 从市场前景看,中国生物制药拥有超过12000名专业销售人员,是中国肿瘤领域最大的药品销售网络之一,和恒瑞是国内仅有的两家销售人员过万的医药制造企业。 所以,好的产品+强劲的销售,康方生物很可能凭借这些重磅产品成为下一代的创新药“黑马”。 截至2021年1月29日收盘,康方生物总市值为442亿港元、康宁杰瑞制药总市值为124.3亿元。相比国内很多创新药公司,市值并不高,意味着上升空间非常大,值得重点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