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来时路,感恩遇见的美好 中山市东区竹苑小学/张慧 2018年,中山市教研论文写作组成立了,很幸运,我第一期就进组了。回首来时路,我惊奇地发现,我的论文写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没有进入写作组,我可能这几年都不会写一篇论文,但是现在我每年都能够写10余篇论文,还发表了几篇。写作组的学员代表在今天的年会现场总结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让我不仅感慨,在漫漫长路中,我们因写作聚集在一起,我们与写作成为了朋友,我们应该感恩这份相遇。 一、来时路上有看不见的成长 姗姗姐以《坚持,坚持,再坚持》为主题讲述了自己的的写作之路。第一期的一年中,她共撰写80篇随笔,而80篇随笔后,姗姐的写作开了挂,她看到别人写完了以后激励自己:“人穷智不能短”,论文随笔怎么能不穷呢,实现途径就是多写。第二年的论文组学习中,姗姐已经把写作当成了自己的习惯,她介绍准备公开课的最初一步是看文献,在文献中选取片段,给自己的课提升亮点。在姗姐的第三年中,她把论文写作当成了爱好。她在这一年中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多元表征,在这个方向上,她写了10篇论文,已经发表了5篇。三期以后,看见的收获有很多很多,但是看不见的收获却更多。第四期,姗姗姐将专业成长作为一种习惯。进入写作组以后,姗姗姐将专业成长作为自己的习惯,我与姗姗姐在写作组的时间是一样长的,但是成长的高度却有很大不同,并不是因为姗姗姐的时间比我多多少,也不是姗姗姐比我们聪明多少,而是因为她付出了与她获得相对等的努力。 二、即使是菜鸟也不要放弃 晓男老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写作“菜鸟”。其实,在论文组见面之前,我就听说过晓男,她班主任工作做得非常好,是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因此也获得了我们东区的“优秀班主任”称号。她讲述了自己加入写作组的成长过程,讲述了自己如何作为“菜鸟”在组里存活下来。其实,与晓男老师一样,我们又何尝不是菜鸟?但正是我们这样的菜鸟,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不再菜或者是没有以前那么菜了。晓男老师讲述在论文组里收获了论文的随笔的数量,积累了十几万字。她讲述了自己在发表论文的路上的焦虑,在焦虑的化解中,晓男不仅收获了字数,还收获了友谊。与晓男老师一样,进论文组的这几年,我感觉自己多了很多朋友,他们都有用不完的能量,他们能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方向,他们也在我失落的时候安慰和鼓励我,这份友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了。 三、永远都在打造优秀的自己 天生做老师的霞姐身为一校之长,谦虚而温和。霞姐将写作当成一个生活方式,她用写作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与学生的点点滴滴,整理成册,分享给学生和家长。霞姐非常谦虚,加入写作组后从没有因为自己是校长而拖欠作业,从没有因为自己工作忙而耽搁论文研磨。霞姐与很多老师一样,靠着自己的经验都能够很好地应对工作,但是她仍然坚持自己专业提升的方向,追求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看到霞姐的状态,我感觉她是我的榜样,我不敢保证自己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后还能保持一颗上进的心。我们虽然称霞姐为姐,但是实际上霞姐是我们写作组的女神,听了她的分享,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她调离学校学生会哭成一团,她真的能想到孩子的心里,她真的热爱教育。 四、狠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罗诚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所思所悟。从分享的语言我可以判断,罗诚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语文素养的老师,随时能够出口成章。她作为一位高中老师,担任行政,工作已经很忙了,但是她在看到论文组黄媚老师发表论文后,自己又找到专业发展的另一个方向。罗诚老师从参加论文组以后的半年多时间共撰写了15篇论文,其中发表了的有5篇。罗诚老师一年之内发表这么多论文,是因为她对自己够狠,她模仿他人的论文,学习做一个会阅读的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她采用撒网式阅读、目标式阅读、解读式阅读、研究式阅读等,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做一个会积累的人。罗诚老师的恒心和毅力是我非常缺失的,她能够成功是因为她对自己的要求够高,她能够优秀是因为她对自己够狠,我要向她学习。 2018年4月,郭哥的一份公文让我对自己学术水平的提升充满了期望,参加写作组我从未后悔。而今回首来时路,我再一次感恩我遇见的写作组,感恩我遇到亦师亦友的郭哥,感恩组里的每个小伙伴。我们纯纯粹粹就是为了一件事,以教研论文写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