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入睡时总爱出汗,醒来后汗即止,这就是我经常提到的盗汗。 若是体内阴虚有热,那么热邪就会迫津外流,从而形成了夜间的盗汗。此时主要表现为舌红少苔,脉数;或是伴有耳鸣、腰酸、手脚心发热等现象。那么此时,就需要滋阴清热了。 此外,若是体内有痰湿弥漫,会致使三焦受阻。那么营卫之气在我们肌表的输布就会受到影响,这样也会盗汗。此时的主要表现为,舌淡苔白而腻,脉象较为濡滑。或伴有肢体肥胖、胸闷、恶心、四肢发沉、浑身乏力等现象。那么此时,就需要化痰除湿,清利三焦了。 另外,还有气虚、阳虚抑或是心气心血不足,都有可能有盗汗这一现象的发生。 接下来,就来详细谈谈,由心气心血不足所导致的心液外流而所形成的盗汗。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较为多见的,尤其是上了年龄的女性尤为多见。 其症候表现就是,晚上睡觉特别容易冒汗。醒来后,枕巾、睡衣都是潮湿的。而不明所以的人,大多以为是“更年期”所致。脉象多表现为细弱而且偏数,舌淡苔薄白,体形较为消瘦,面色萎黄,白天偶有头晕、心慌,全身乏力。这个人闲下来就爱胡思乱想、思绪飘忽。 这种情况就在于盗汗日久,心神受伤所致。也就是说,长时间盗汗,导致心液流失太多。 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其实,这类问题,主要就是心气 脉象细弱,舌淡苔薄白,面色萎黄,体型消瘦,全身无力,头晕心悸。而这就是典型的心中气血不足。正是因为心中气血不足,所以才会心慌。心血不足,不能濡养心神,所以就会心绪飘忽不宁。因此,整体来看,这类症候主要就是心中气血亏虚。 心中气血亏虚为什么会盗汗? 道理也很简单,首先,心中阴血不足,那么就容易生内热。在上述提到脉象偏数,这就是有热的表现。热邪会迫津外出,从而就形成了多汗。 到了夜间休息时,由于体表卫气较为薄弱,运行于内, 若是加之本身心气不足,敛摄津液之能不强,于是就形成了严重的盗汗。 中医常讲,津血同源,又可相互转化。而血的生成和输布,正好又源于心。因此,汗水作为津液的表现,则被古人视之为“心之液”。若“心液”流失过多,那么血的生成势必会受损。这就会进一步加剧心中阴血亏虚的局面。而心血的不足,反过来又会加剧虚热内扰及心气的不足的局面。那么此时,就会在患者体内往复的恶性循环下去。 心中气血亏虚该怎么办? 此时就需要补益心中气血,安定心神了。若心中气血得以补充,就可以从根本上来改善盗汗这一局面。同时,心神得到濡养,那么心神自安。 因此在调理时,可以选用中医诸多安神剂里的《养心汤》。 组方:黄芪15克,茯苓15克,半夏曲15克,当归15克,茯神15克,川芎15克,远志8克,肉桂8克,柏子仁8克,酸枣仁8克,人参8克,五味子8克,炙甘草12克,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这其中以黄芪、人参、炙甘草来补气; 在用当归、酸枣仁、柏子仁、川芎来养心血; 当然,这也是调治的基础所在。 在此基础上,再以茯苓、茯神、远志、五味子安神; 加入半夏来和胃消食,配合黄芪、炙甘草以健脾; 而最后,加入肉桂的目的则在于,温阳,促进气血的生长。 从而让总行达到补益心气心血、安神宁心的目的。 当然,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还有归脾汤。然而,对于上述的症候而言,与养心汤相比。安养心神的作用则稍差一点。 总体来看,夜间盗汗,原因是比较多的。上述所提,不过是冰山一角。因此,任何症候,我们都应需要严格的辨证施治,切勿盲目套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