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殿的前世今生

 颐源书屋 2021-12-14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陈用宾的人,家里很穷,特别羡慕那些来去无踪、长生不老的仙人。他四处流浪,不觉漂泊来到云南昆明,听说昆明鸣凤山上有座道观是风水宝地,八仙之一的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纯阳子吕洞宾就住在那里,就赶了去,住进一个山洞中。他每天早早起床,除了去道观求仙拜神之外,就待在山洞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修道,期待有朝一日见到吕洞宾。

文章图片1

几年过去,陈用宾一无所获,吕洞宾仍踪影全无。他变得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道观的道长告诫说:“火气大的人,是遇不到仙人的,即使遇到了,也认不出来!”陈用宾听了,心中一惊,又回到山洞里潜心读书修道。为克服自己爱发脾气的毛病,他在洞门口写下十个大字:“了却心头火,要见吕洞宾!”

忽一日,他在洞门口遇到一位八九十岁鹤发童颜、身板硬朗、道骨仙风的老人。陈用宾揣摩:“莫非他就是仙人?”随即上前,笑盈盈地盛情邀请老人到他洞里做客。

陈用宾抱出一罐存放了多年一直舍不得喝的老酒,打开罐塞,用收藏的传家宝玉龙酒杯斟满酒,恭恭敬敬地递到老人手中。老人很高兴,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两人对坐,喝酒说话,好不快乐。推杯换盏之间,只听“当”的一声,老人手中的杯子,掉落到了地上,玉龙杯瞬间爆碎。

陈用宾忘了洞口写下的十个大字,气急败坏地冲老人嚷嚷:“这是我的传家宝,你要赔钱!赔钱!!”老人不慌不忙站起身,道歉说:“我会赔你的,要加倍赔偿你,请跟我来!”出到洞口,老人化为一缕云烟消失了。陈用宾猛然清醒,意识到老人就是仙人!再回头看,只见洞口那十个大字,已变成二十个字:“了却心头火,要见吕洞宾!见了吕洞宾,心头火又生!”

陈用宾悔恨交加,骂自己有眼不识神仙!回洞后借酒浇愁,酩酊大醉,梦见自己当上了云南巡抚。醒来后,他更加发奋读书,经过几年用功,真的状元及第,梦想成真,成了云南巡抚。

文章图片2

做了巡抚的陈用宾,为纪念自己曾在鸣凤山上与吕洞宾相遇,在羊清河上修建了“迎仙桥”,并在山上建了一座金殿,又称铜瓦寺。

传说很神奇,但陈用宾确有其人。他生于1550年,卒于1617年,祖籍福建晋江,从小聪明好学,1567年(明隆庆元年)考上举人,后中进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为他中进士为官,其祖父陈逊因孙而贵,被赠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其父陈春也父以子贵,被赠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陈用宾自己,于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晋升云南巡抚。主政云南时,他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既对云南的边疆国防极为重视,又大力发展边疆经济,构建边疆文化,为云南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章图片3

修建金殿,就是他发展地方宗教文化的举措。陈用宾在鸣凤山考察后,仿照湖北均县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建成了昆明金殿这一重要道教文化活动场所。

但在动荡的岁月中,金殿遭遇了各种变故和伤害。

1637年(明崇祯十年),云南巡抚张凤翮,将铜殿移到宾川鸡足山天柱峰,天柱峰也因此得名“金顶”。当年张凤翮移铜殿时,太和宫铜殿的基座、下层平台砂石浮雕栏杆未拆,遗存至今。

文章图片4

到清康熙年间,在昆明重建鸣凤山太和宫铜殿,据称“采铜五百余万之多”(约250吨)。1980年,金殿景区清洗铜殿烟尘污垢,发现铜殿正梁上有被烟垢覆盖的铭文:“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铭文的发现,证实了吴三桂修葺太和宫,重建真武铜殿,以铜铸神像,竖“铜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的民间传说,是真实的历史。

相关资料表明,吴三桂修的铜殿,于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吴三桂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冲冠一怒为红颜”,举兵反清,地方上立方志碑时,为回避吴三桂这个人,在重铸铜殿记录中遂只称“清康熙九年重铸”。

文章图片5

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把重20公斤的“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这就是碑记中所载真武“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吴三桂还将其使用过的重12公斤、长2米的一把木柄大刀,留在太和宫,用来炫耀其武功。

去到金殿的人,都可看到铜殿正面挂有一块云贵总督王继文在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书写的“南无无量寿佛”铜匾。有人会问,为何在真武道宫里,会挂出一个佛教的匾?

文章图片6

这就牵出了另一个故事。

据武当山记载,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武当天柱峰顶建真武铜殿时,峰巅极狭窄的咫尺地盘上,已有佛教无量寿佛殿。为争地盘,道佛两家互不相让。当得知建铜殿是皇帝旨意时,佛家让步,在真武殿上挂出一块无量寿佛匾,表明“让地不让佛”,要世人在朝拜真武时,也诵佛。后来,昆明金殿沿袭了这一传统。

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和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昆明发生两次地震,太和宫金殿遭到一定损坏。清咸丰年间,太和宫毁于兵变,三元宫也化为灰烬。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太和宫住持李明清,向云南富商王炽募集资金,又向各方集资,得铸铜一万斤,并遍约同仁量力捐助,铸造亭子、侍座神像、格扇瓦片,重修了山门、牌坊、殿宇等。金殿得以重新矗立在昆明的凤鸣山上。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纯铜铸殿。

文章图片7

新中国成立,金殿迎来了一个辉煌时代。1950年,太和宫金殿被军事接管,金殿文物得到完整保护,被命名为“昆明市金殿名胜区”。后金殿景区由政府投资,经多次修复扩建,已跻身云南省一流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从建殿至今,一晃400多年过去,数百年的风风雨雨,泯灭了许多东西,昆明金殿依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拨又一拨游人和文物爱好者,面对古滇传统文化艺术之瑰宝,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