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评论||文论:高新章《夷陵版画概述》及夷陵版画大事记

 元辰1948 2021-12-14

夷陵评论

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办

2021-123 总第754期  编发:元辰

       高新章:湖北宜昌人。毕业于湖北大学,系湖北“非遗”夷陵版画第五代传承人。现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社会实践导师,三峡画院特聘画家,三峡白马营艺术区常驻画家(11号工作室)。现任宜昌市美协民间美术艺委会主任,夷陵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夷陵三峡版画研究院院长。荣获湖北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湖北省人民政府首席技师、荆楚工匠、宜昌工匠、宜昌优秀高级技术人才、夷陵文化名家等荣誉称号。现有工艺品雕刻高级技师、高级注册策划师、高级陶瓷技师、设计师、书画经纪人等国家资质认证。主要从事民间美术研究,领衔主持的夷陵民间版画课题入选湖北 “非遗”保护名录,荣获中国文联、湖北省文联命名的“中国民间版画之乡”、“湖北民间版画之乡”称号。撰写的《夷陵民间版画造型规律初探 》一文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优秀论文奖。创作的版画《醒岛》《同桌》等代表性作品分获省、市奖项。数码版画作品《冬瓜与南瓜们》《有白烟囱的老土屋》《铺红布的神龛》被湖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高新章/《有白烟囱的老土屋 》2013年

夷陵版画概述

文/高新章

《夷陵版画1988-2021》列入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系出版,不仅是夷陵版画成长壮大中又一次集中展示,夷陵版画人的一件喜事,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我这个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创作和辅导夷陵版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又一次总结。回想师从父兄及老师,和同仁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感慨良多。欣喜之余,不揣浅昧,写下此文,以告慰斑斓岁月。

夷陵版画是在古代黑白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民间版画艺术,产生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植根于长江西陵峡两岸深厚的峡江文化传统之中。最早的基因是中堡岛出土6000年左右大溪文化层的各色陶片刻画;其后留存于民间的峡江建筑木刻、石刻,是夷陵版画的衍生期;明清时期地方印刷版木刻插图,是夷陵版画艺术的雏形;民国”初年以来具名或不具名的木刻插图、宣传版画,是近代夷陵版画的形成期,以家族、师徒、村落方式传承至今的谱系有4支;现代夷陵版画形成于1984年高新章调任宜昌县文化馆美术辅导老师以后,有计划地培训指导,以及若干版画人的共同努力。

1988年汪帮琼黑白木刻版画《草垛》首次在全国农民画展获奖以来,已有800多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武汉美术馆、青岛会展中心等地和历届省以上展览中展出,58件作品赴法国参加欧洲巡展;260余件在《人民日报》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发表;200多件获奖,其中全国金奖5幅、银奖3幅、铜奖2幅。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各类文艺刊物,历年来对夷陵版画创作、展出盛况作了大量报道。

上世纪90年代,文化部授予夷陵区“中国民间艺术(画)之乡”。2013年夷陵版画入选湖北省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小溪塔街道办事处被命名为“湖北省民间版画之乡”2016年夷陵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之乡”。夷陵版画被誉为三峡“夷陵山野黑牡丹”、“现代峡江图画民谣”。

更可喜的是,夷陵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装饰、旅游宣传效果,深入夷陵全区街道、社区、机关、学校、旅游景点,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历史和时代哺育了它,民众爱好、各界支持、政府重视造成了它,众多爱好者和版画人心血聚成了它。它如峡江两岸漫山遍野的红杜鹃,风姿卓约地从峡江文化传统中走来,坚定不移向峡江美好未来走去,开放在夷陵沃土之中,装点时代和生活。

《夷陵版画1988-2021》结集出版之际,我们认真梳理和思考夷陵版画成长的历史经验,思考怎样更好地走向未来,初步答案是“一个坚持”“三个坚定不移”。

高新章/《同桌》2015年

一、坚持民间审美立场,走现代峡江图画民谣的审美之路

夷陵版画植根于峡江文化传统之中,来自民间,传承民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长江西陵峡畔,据长江水道78公里,拥葛洲坝、三峡大坝、西陵峡和虎牙、南津关、石牌三大江关扼川鄂咽喉,是鄂西山区和江汉平原的接合部,巴、楚文化的交融之地,南北文化的汇集之所,地接南北,交通东西,山巍巍而富有,水潺潺而多姿,人杰地灵。以“黄牛开江”为代表的夷陵文化,含括以两颗“金钉子”为代表的地质文化、以黄牛开江和峡江诗文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传说、遗存为代表的盘古文化,以中堡岛出土文物“不断代中国立体通史”的考古文化,以柑橘茶叶桑蚕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以三国遗迹和地名故事为代表的古战场文化,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历代官方文化,以“下堡坪故事”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以九四暴动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石牌要塞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湖北总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等十多个方面,体现其历史悠久、渊源深厚、恢弘开张、错综包容的特色。夷陵版画便是这片土地上生长繁衍出来的艺术奇葩。

夷陵版画源出峡江民间生活,秉承民间审美立场,应和时代审美风气,构成厚重与灵动兼备、简朴与繁复同在、粗旷与娟秀并存、历史书写与个人叙事结合等艺术特征,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审美风格亦如三峡山水特征,既不乏壮阔如山、气势如牛的峡江豪放,也不乏清丽如溪、灵动如丝的峡江秀美;既不乏山川奔走、风云变迁的雷霆震撼,也不乏秋色温润、秀丽可餐的娓娓叙说。

内容与形式不断适应时代变迁,由早年以黑白木刻为主的“山野黑牡丹”蜕变为多种材质、多种颜色、多种手法并用的“城乡红杜鹃”;在保持民间视野、民间情趣、民间手法、民间生活、民间底蕴不变的基础上,做到眼光更深邃、立意更高远、手法更精到、气韵更磅礴。

曾有一些传人,企图从“民间”逃逸,走上“院体”美术之道路,但因为生活积累、艺术修养、审美眼光都来自民间,转型后找不到北,接连失败。

这使我们认识到创作群体的平民性和题材内容的地域性,决定了夷陵版画只有扎根民间,坚持民间审美立场和视野,才能创作出激动人心的峡江时代动魂曲。因而,进一步把现代夷陵版画定义为“峡江图画民谣”,夷陵版画要成为峡江地区的图画《诗经》,立足民间,扎根民间,记录时代,滋润时代,回报民间。坚持这个方向,更好地为时代服务。

高新章/《看戏》2018年   获宜昌“楚天群星”三等奖

二、坚定不移传承峡江版画,兼收并,丰富表现手段

夷陵版画继承中堡岛出土大溪文化层陶刻、历代峡江建筑木刻石刻、明清以来大量木刻插图、抗战宣传版画以及高氏、罗氏家族传承版画技艺,同时吸取现代版画的有益经验,形成自己的材质、工具、视界、布局、雕刻、印染等系统技法和工艺流程。继承与创新是夷陵版画成长壮大一程不变、交映生辉的两大主题,贯穿于选材、选器、构思、布局、绘稿、转稿、雕刻、印刷、染色等五道工艺流程之中。在传承中国民间美术“真诚、朴实、率真、单纯与自然”这一共同美学特点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观察五法”、“造型五法”和“染色五彩”等创作方法,丰富了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语汇,凸显出自身的艺术特征。其中,“空中地面俯仰法、画里画外环顾法、隔墙观物内窥法、走马观花巡视法、移花接木穿越法”的观察与布局五法是夷陵版画与众不同的前提和基础;“木味刻法、绣味刻法、剪味刻法、斧剁刻法、錾点刻法”雕刻五法,称之为“夷陵五彩”的“黄绿蓝红黑”印染设色,运用自制电热拓取代木拓的加热提墨快干印法,正面填色、背面渗色、印前上色等着色方法,还有“大的画小,小的画大,多的画少,少的画多”主观比例与任意取舍等口诀传承法,都是夷陵版画在继承与创新中获得的“武功秘籍”。立足峡江,立足传承,兼收并畜,不断创新,是夷陵版画的历史经验,也是未来必须坚持的道路和精神。

高新章/《秋色有声》     2019年

三、坚定不移传承峡江文化,培基固本,壮大人文精神

传统夷陵版画内容包含宗教祭祀、风物纪实、抗战宣传、求吉避邪、劳动生产、乡风民俗、生活情趣、自然景观、传说故事九类。现存于秭归县屈原纪念馆的清顺治二年(1645年)的民间版画《离骚图》和长阳县图书馆的《孔子圣迹图》、东湖县时期的祭祀雕板和家谱雕版插图,都具有重要的地方文献和人文精神价值。现代夷陵版画内容则集中于夷陵传说、田园风光、生产劳动、民俗风情、城乡变化、闲暇生活、时政宣传、装饰情趣等八个方面。总体上都体现出峡江民谣的性质,与峡江地区社会中生活与文化传统形成母子关系。

夷陵版画诞生于峡江沃土,作者都是世代居住于此的乡村农民、渔民、城镇职工和居民。版画内容,都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承载的瞬间最美画面,无论是景物、人物乃至一风一俗,都散发着浓郁的山野生活气息,浸润着当地淳朴的地域风情。可以说,没有这里的雄奇山川、动人传说、悠久历史、浓郁风俗、沸腾生活,就没有这些向善、爱美的人,就没有瑰丽多姿的夷陵版画,峡江文化是夷陵版画不能脱离的母体。深入自然,深入历史,深入祖辈和当下的生活,深入峡江人向善爱美、如开江黄牛奋斗一生的滚烫内心,始终是夷陵版画固本培基的立足所在,从这条路上来,还必须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高新章/《乡村变奏序曲》2012年

四、坚定不移立足时代生活,植根民间,加入时代合唱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脱离时代将一事无成。回顾夷陵版画自1984年由传统走向现代以来,每一幅成功的作品,根本原因,无不深深植根于峡江时代生活之中,以娴熟的传统技艺和创新眼光,捧出身边生活中精彩夺目的最美瞬间,濡染着时代气息和峡江泥土芬芳。

夷陵版画能够从原来散落于民间、几乎默默无闻的一朵小花,绽放为闻名远近、遍布峡江的特色艺术种类,在全国展览中屡获金奖,也正是“改革开放活起来”、“全面小康富起来”、“四个自信强起来”时代精神催生和哺育的结果。

尤其是夷陵撤县建区、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后,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加快,城乡面貌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夷陵版画信守艺术真诚的传统,回应时代变迁,紧跟时代步伐,以独特的艺术方式满足时代需求,才使传统技艺重现春天气象,亮相于时代舞台。

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未来的方向。

时代变迁深入每个角落,时代之风吹遍每个角落,时代在民间,大美在民间。扎根时代,扎根民间,是夷陵版画的不二选择。

在时代大合唱中,夷陵版画必将实现由乡村版画向现代都市民间版画的进一步转化,成为峡江地区城乡一体化时代的盛世“民谣”。

20211127于湖北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高新章工作室)

高新章/《行色匆匆》2015年

夷陵版画大事记

19887月,宜昌县文化馆美术干部高新章,发起在冯家湾举办夷陵版画第一期传习创作班并主持授课,特邀《三峡文学》杂志社美编沈良鸿现场创作指导,夷陵版画从此起步复兴之路,结业之际成立宜昌黑白木刻协会。

198810月,第六代传人汪帮琼创作的版画《草垛》荣获中国农民书画大赛绘画二等奖,作者应邀赴北京领奖并作现场创作表演,返回夷陵当天,宜昌县“四大家”领导亲临家中慰问关怀。

19895月,第六代传人汪帮琼创作的版画《归》入选“第七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这是夷陵版画第一次入选“美协”权威大展。

19899月,第六代传人罗来清创作的《薅草锣鼓》21夷陵版画作品入选宜昌县文化馆编辑出版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选》画集。

199010月,《群众文化》杂志发表高新章撰写的题为《山野上的黑牡丹》夷陵版画评介文章。同月《中国文化报》转载。

1992年,宜昌县人民政府在武汉美术馆举办夷陵版画作品展览。

199410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完成《长江三峡黑牡丹》夷陵版画专题片,当月在第三频道“走进幕后”栏目播放。

19954月,著名书画家尹廋石题名为《现代民间版画》的夷陵版画作品集,由宜昌县文化馆编辑出版。

1996年,宜昌县人民政府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三峡夷陵民间版画作品展览。

1998年,宜昌县人民政府在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夷陵版画作品展览。

19998月,湖北美术出版社《湖北版画60》一书介绍夷陵版画。

2000年,宜昌县文化局建设的平湖文化广场“夷陵版画墙”竣工开放。

2000年,宜昌县文化馆在黄陵庙设立“宜昌版画院”湖北日报专题报道过,后因“无编无费”停办,为期一年。

2001年,第六代传人孙福林创作的版画《圆火笼》被关东民俗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24月,第五代传人高新章和第六代传人张定虎撰写的论文《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语言的拓展》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优秀论文奖。

20129月,第六代传人罗来清创作的版画《采香菇》被推选为《第二届全国农民画展论文集》封面作品。

2013,夷陵版画入选湖北省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3年,宜昌夷陵三峡版画研究院在夷陵楼成立,中国版画泰斗彦涵题写“三峡版画研究院”院名,第五代传人高新章任院长。

2013年,小溪塔街道被湖北省民协命名为“湖北民间版画之乡”。

高新章/《秋时的重构》2014年

20141月,长江出版社“荆楚民间文化大系”《夷陵版画》专著出版发行。共收录作品126幅,发表彭茹娜、彭明吉、元辰、罗家伦、黄世堂、杨建章、傅高文、周士华、林文楷、黄玉梅、张定虎撰写的理论文章11篇。

20141月,第五代传人高新章被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文联联合授予“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称号,同时下批文晋升为国家工艺品一级雕刻师。

20143月,《美术大观》发表黄亚琪、高新章撰写的“夷陵版画发展动因及对高校版画教学的启示——以三峡地区高校为例”学术论文,同版配发刊登罗来清、黄成翠、韩玉红、田德英创作的版画作品。

2014年,第五代传人“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高新章工作室”在夷陵楼建成开放。

2014年,第六代传人习氏兄弟(习长金、习长敏、习长满、习长玉)版画工坊(家庭)建成开放。

20149月,第五代传人高新章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版画(夷陵版画)代表性传承人”。

201410月,《湖北文化》第3期“唯楚有才”栏目发表周士华撰写的“飘香山野黑牡丹——记乡村版画家高新章”。

201411月,第六代传人罗来清创作的版画长卷《百牛图》在首届中国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金菊奖”金奖。

201411月,中法版画艺术交流座谈会在夷陵区夷陵楼举行,在翻译的协助下,法国版画家马克与三峡版画研究院院长高新章做了现场艺术交流,与多位夷陵版画艺人现场作画互赠,院方聘马克为终身客座教授。

201412月,《湖北日报》技能大师在民间栏目,发表题为“高新章:黑牡丹勾勒乡愁”。

2014年,官庄金钟阁夷陵版画体验坊建成开放。

201911月,夷陵区文化馆、夷陵区区“非遗”中心在官庄村举办夷陵版画32传习创作班,特邀鲁迅版画奖获得者徐水辅导传人尝试学习“减版套色技艺”。

2015年,夷陵区文化局在三峡大学艺术学院举办夷陵版画作品展览。

20157月,夷陵版画《三多有鱼》《出行大吉》《三个公公抱媳妇》等58件作品赴法国参加欧洲巡展。

20158月,夷陵版画文创产品荣膺“夷陵十大特色旅游商品”。

2015年,三峡人家景区三峡夷陵版画体验坊建成开放。

2016年,715产业园夷陵版画体验坊建成开放。

2016年,夷陵区实验小学小工匠”夷陵版画传习坊建成开放。

2016夷陵区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之乡”。

20165月,第六代传人罗来清被夷陵区组织部、宣传部、文联授予“夷陵文化名家”称号。

20169月,官庄金钟阁“夷陵版画易贸坊”荣膺“夷陵十大旅游特色名店”。

20179月,湖北卫视拍摄《乡风入画黑白间》夷陵版画纪录片,当月“长江文化潮”栏目播放。

2017年,宜昌市十六中夷陵版画传承基地建成开放。

2017年,三斗坪镇文体中心夷陵版画传承基地建成开放。

2017年,第六代传人万宗成版画工坊(家庭)建成开放。

2017年,夷陵版画参加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中国文博会。

201712月,第五代传人高新章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首席技师”称号。

20181月,三峡晚报“影像记”栏目发表题为《家乡田野似花布——农家女韩玉红的版画世界》的文章,整版介绍夷陵版画第六代传人韩玉红的从艺事迹。

20183月,第五代传人高新章创作的作品《冬瓜与南瓜们》《有烟囱的土屋》《铺红布的神龛》被湖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20186,夷陵版画参加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中国文博会。

20186月,夷陵区实验小学夷陵版画传承基地郑晨阳创作的作品《两坝一峡玉带绕》获第十届黄鹤美育节金奖,全国少儿书法美术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89,夷陵区文化局在宜昌市群众艺术馆举办夷陵版画作品展览。

201810月,夷陵区实验小学夷陵版画传承基地《师生版画作品选》出版。

201810月,成都理工大学拍摄完成题为《三峡版画》的夷陵版画纪录片。

2018年,东山文化城夷陵版画体验坊建成开放。

2018年,夷陵童画培训机构夷陵版画传承基地建成开放。

2019年,黄成翠版画工坊(家庭)建成开放。

2019年,夷陵版画参加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中国文博会。

2019年,夷陵版画参加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中国文博会。

20195月,夷陵区实验小学“小巨匠”版画工坊被评为湖北省黄鹤美育金奖,并应邀参加珠海教博会。

20199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夷陵版画》申报片拍摄完成。

20199,宜都市青林古镇非遗街夷陵版画体验坊建成开放。

201910月,第六代传人陈冬云创作的《百鸡图》、韩玉红创作的《家乡田野似花布》、汪帮琼创作的《晚归》入选中国农民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911月,区文化馆、区“非遗”中心在三峡白马艺术营举办夷陵版画33传习创作班,特邀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王祖龙、田亚州教授做专题讲座

201912,太平溪镇许家冲村罗来清、韩玉红、夷陵版画体验坊建成开放。

201912月,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拍摄完成题为《画时代》的夷陵版画网红打卡微纪录片。

20201月,第五代传人高新章被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聘为艺术硕士“社会实践导师”。

20206月,实验小学夷陵版画传承基地王嘉璞的《书香之家》,陆思逸的《我和爸妈扳苞谷》,马瑾瑜的《妈妈为我们拍合影》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208月,作为三峡民间美术代表性样式夷陵版画介绍和高新章的《春之序曲》入选陈文武编著的《三峡美术史》一书。

202010月,第五代传人高新章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荆楚工匠”称号。

2021年,十六中夷陵版画传承基地教学课题入选“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

202111月,第五代版画传承人高新章应邀在宜昌市美术馆开展“交织·黑与白”夷陵版画体验教学活动。

202112,夷陵版画艺术馆在夷陵区博物馆(夷陵楼)布展开放。

(夷陵区非遗保护中心,执笔高新章)

高新章/《瓜季》2012年


   本号微小,总是在深夜等待您的好稿,包括您的点赞和关注,共同打造优秀平台。创作与评论离不开大家。浪漫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也许您已成了大家。小小的本号,依然欢迎你回来坐坐。

   《夷陵评论》 以推介、评论夷陵文学和网络文学作品为主,兼顾读书和文化建设,开设文论、名作欣赏、新作快递、群体推荐等栏目,常年欢迎惠赐达到省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水平的文学作品,已在微信平台发布的,需对元辰文苑开放白名单。

    所有来稿文责自负,加个人简介、个人照片。稿件微信元辰或发66371560@qq.com信箱。

    元辰赞赏账户陈宇辰只对元辰个人作品开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