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符合我们心意的,我们与之相处如沐春风; 有与我们格格不入的,我们与之相处如坐针毡,恨不得立马逃离。 与我们喜欢的人相处,是最容易的。 一个人,如果能够与他不喜欢的人,也能和谐相处,才能体现出他的能耐。 就如同做事,简单的事情,人人都能做成,即使做成了也不算本事;能够做成众人难以做成的事情,才算是本事。 那么,如何与不喜欢的人和谐相处呢? 承认差异这个世界,本就是矛盾的世界。 有我们所喜欢的人,就会有我们所厌恶的人。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当我们面对别人与自己的差异的时候,能够放宽自己的心胸,纵使别人与我们的观念有所差别,甚至是相反,我们也能接受。 只要对方的价值观与行为,符合道德、法律的准则,我们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对方的差异。 有的人,与我们的价值观不同,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坏人。 当我们对于差异的包容性增大了,我们对于自己所不喜欢的人的厌恶感,也就降低了。 别人是一面镜子,当我们带着厌恶之情,去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回应我们的,必然也是厌恶。 反之,如果我们能够以平静的心去对待差异,那么,就自然少了一份敌对,多了一份和谐。 提出要求很多时候,只要对方不是那种胡搅蛮缠、不可理喻之人,那么,当对方的言语、行为伤害到了我们的时候,我们便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 当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让对方能够明白,他们的言语、行为,已经对我们造成了影响,一般情况下,他们为了关系的和谐,会对自己的言语、行为作出调整。 有的人,即使心中有事,也不愿意说出来。 一者,是自己不好意思,于是让自己的不满情绪积压得越来越多,直到自己承受不住,一朝爆发,害人害己; 二者,是认为说了也没用,把对方想得太坏了。其实,不去试一试,又如何能够知道对方不会接受你的建议呢? 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只有自己勇敢地表达出来,别人才会了解自己的想法。自己一味地生闷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会让关系越来越僵化。 敬而远之有的人,是不讲道理的。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不可显露出自己的厌恶。 有人说:“怕小人不算无能”。我们若得罪的是君子,我们也许能够内心安稳,因为君子会“以直报怨”,讲求做事的原则与底线; 但是,如果我们得罪的是小人,小人的报复心,往往是很重的。他们一旦抓住机会,便会无所不用其极,不会考虑这手段是否合乎道义。 结果,我们必会深受其害。 怕小人,不是真的怕,而是没有必要让自己卷入其中。 面对小人,我们不可轻慢,即使内心厌恶,也要保持礼貌、尊重,避免其记恨。 但是,既然与小人难以交往,我们便需要远离他们,避免与他们有过多的交集。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多是产生于亲密关系中。保持距离,是避免矛盾最好的方法。 对于小人,敬而远之,敬,不是真的敬,而是为了避免矛盾的方法。 能够与不喜欢的人和谐相处,最是考验一个人的情商与智商水平。 与不喜欢的人相处,对我们来说,亦是人生的一场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