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寿,总体上是个好官】 韩延寿字长松,燕国(首都蓟县,北京市)人,迁居杜陵(汉宣帝刘病已陵),年轻时做过郡文学(教育行政事务官)。韩延寿的仕途还算顺遂,主要原因是他老爹韩义死得早。对了,你没看错,他老爹的死对他的仕途帮助很大。前86年,燕刺王刘旦打算谋反,韩义恰巧在刘旦手下当郎中(王宫禁卫官),多次劝阻刘旦别瞎谋反,直到把这位爷给劝火儿了,一刀砍了韩义(详见拙文《燕刺王大做皇帝梦,隽不疑腰斩假太子》)。过了几年,汉昭帝刘弗陵年岁渐长,但还是由大将军霍光主政。一次,济阴(山东省定陶县)人魏相以文学身份参加取士考试,在回答刘弗陵的策问时说,先前燕王刘旦大逆不道,韩义挺身而出,竭力劝阻,却被刘旦杀害,韩义不像商朝比干那样与纣王有亲属关系,但却有比干劝谏纣王一样的节义,我认为应该褒奖韩义的儿子,并广为宣扬,让天下人知道做臣子的大义。刘弗陵和霍光都觉得有理,擢升韩义之子韩延寿为谏大夫(议论官)。 韩延寿曾担任过颍川(河南省禹州市)郡太守,这个地方民风彪悍,豪强众多,不好治理,朝廷每每为此地选配太守都大伤脑筋。先前,赵广汉当太守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各种势力林立,官民搅在一起,官府常常拿底下毫无办法。老赵的解决办法是对豪强调拨离间,让百姓相互攻讦,设置举报箱,抓到主犯就砍脑袋,一时间颍川被治理得治安良好。但这种方法的后遗症也很明显,搞得当地百姓互相视为仇寇,民风大坏。韩延寿上任后,觉得这个风气不大对劲,就想通过礼让之法来教导百姓。老韩的办法是,征召年纪大、阅历丰富的老同志,三天两头儿开研讨会,研究嫁娶、丧葬、祭祀等活动的礼仪,对照着古代礼节,制定了一堆规定。就连贩卖纸车、纸马以及其他陪葬用的各种假器物的,一律没收,全部砸烂,还在街市上展示。后来黄霸代老韩为颍川太守,继续遵循老韩的方法,将颍川治理得相当出色(黄霸,就是以前讲的在大狱里学《尚书》的那位)。
韩延寿为官,以礼义为第一要务,一切皆依古制,推行教化,每到一地,必定聘请当地贤士,以礼相待,广泛听取建议,采纳他们的批评意见。老韩还特别推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人。修建公立学堂。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组织古代的“乡射”之礼(在学校比赛射箭)。届时,赛场上陈列钟鼓、管弦,举行隆重的仪式,人们上下赛场时,都相互作揖礼让。每年八月,检阅民兵,设置刀斧旌旗,演练骑马射箭。整修城池,收取赋税,都于事前明白布告日期,高度重视最后约定的集会时间,小吏和百姓对此极为敬畏,都奔走前往,准时到达。 老韩还在民间设置“正(里长)”、“伍长”等管理人员,督率百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禁止收留奸邪之人,街巷、村落之中如有异常,官吏立即就会闻知,所以奸邪之人不敢进入老韩管辖地界。
老韩推行的这套东西,起步时繁琐腻歪,但进入正轨之后,效果显著,官吏们不再受追捕盗寇之苦,百姓也因此而不必担忧遭受棍棒伺候,上下皆喜。老韩对待手下,狠抓两手,既施予厚恩,又严格管束。如果有属下欺瞒、辜负了他,老韩就紧锁眉头,一边使劲儿揪自己的胡子头发,一边痛心疾首地搞自我批评:这一定是我有什么事对不起他啊,要不然他怎么会如此呢?属下听说后,都深感惭愧后悔,老韩所辖某县的县尉(警察官)甚至因此而自杀(我了个去)。还有一位官吏(掾)也因此要自杀,业务不精,没死了,又被救活了,老韩听说后,感动得热泪横流,连忙派人请医生前往诊治,厚厚地赠送他的家人。老韩在东郡(河南省濮阳市西南)三年,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刑狱大为减少,治安天下第一。 前59年,朝廷调老韩入京师任左冯翊(北长安市长,冯读如平)。有次巡视高陵县(陕西省高陵县),百姓中有两兄弟,因争夺田产而相互控告,都来向老韩申诉。老韩听罢他们的申诉,椎心顿足,老泪纵横,对左右说,这全是我的过错啊,我既然坐在左冯翊这个位子上,我就应该是全郡的表率,然而我却不能宣明教化,竟然使得骨肉兄弟为了区区产业而对簿公堂,不但有伤风化,而且简直就是在羞辱长吏(地方长官)、啬夫(民政官)、三老(乡村教育官)、孝弟(伦理官)嘛,打的是你们的脸,过错则在我身,我也没脸再赖在这个位子上了,不干了,不干了。 【这哥儿俩,生生被老韩给套进去了,呵呵】 于是,老韩当天就自称有病,不再处理公事,呆在客舍中闭门思过。高陵县的官员哪见过这种上司啊,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小眼白瞪眼,最后,大家伙儿一商量,你不干了,我们特么也不干了,这下子好了,县令、县丞(县政府主任秘书)、啬夫、三老也都自关禁闭,说是等待接受处理。公务员全体罢工,搞得诉讼的两兄弟也傻眼了,他们宗族的人也相互责备,哥儿俩受到触动,剃了头发(表示髡刑),脱掉上衣露个光膀子(表示准备接受鞭打),前来谢罪,都争着要把田产让给对方,保证这辈子绝不会再来争抢。老韩大喜,立即开门迎接,吩咐取来酒肉招待哥儿俩,有意让乡里知道,百姓们只要是悔过从善的,都可以得到勉励。老韩这才开始听政事,犒劳县令、县丞以下官员,接见安慰。全郡上下一片和睦,此事广为传播,百姓官吏互相告诫劝勉,不敢犯同样的错误。老韩的恩德威信遍及所属二十四县。老韩以至诚待人,官吏和百姓都不忍心欺骗他。
韩延寿的前任是萧望之,现在已经做到御史大夫。前57年,有人向萧望之反映,说韩延寿在东郡任职的时候,挥霍公款千余万。萧望之就去和宰相丙吉商量此事。丙吉这个人宅心仁厚,轻易不修理人,他答复萧望之说,正赶上大赦,就不要核查此事了。而恰巧有御史要去东郡例行审查,萧望之趁机命令一并审查韩延寿 【萧望之,被他盯上了就惨了】
老韩一听说此事,立即让下属考察核对萧望之任左冯翊时廪牺(首都粮仓及畜牧管理署)挥霍百余万的事,廪牺官被拷打后招供,是他和萧望之共同所为。老韩于是上奏弹劾,并发出文书令殿门禁止萧望之入朝(此处原文是“延寿劾奏,移殿门禁止望之”,颇为不解,还请读者们赐教)。萧望之也上奏说,我的职责是监察天下郡国,既然有人检举,我不敢不问,没想到却被韩延寿要挟。宣帝刘病已从此不再认为韩延寿正直,下令将两人的事都调查清楚。最终,萧望之挥霍百万查无实据,而萧望之派出御史考察东郡,却查到韩延寿一堆问题:韩延寿在东郡时,每年考试骑射的日子,奢侈豪华,多有逾制;又用库存的黄铜,在月食的时候,铸造刀枪剑戟,一切仿效中央政府兵工厂办法;又用公款雇用工作人员供自己差遣;又浪费公款三百余万,加装自己车辆的防箭设备……萧望之弹劾上奏韩延寿僭越、不道,又说,之前,我被韩延寿举奏,现在我又检举韩延寿,恐怕大臣们都认为我有不正之心,用不法手段冤枉韩延寿,请皇上把案情下达给宰相、中二千石官员和博士,让他们来评议。随后,大臣们一致认为,韩延寿之前就无状(指奢侈僭越),后来又诬告掌管法律的大臣,想用这来解脱罪责,狡猾无道。刘病已听到奏报,对韩延寿越发厌恶。韩延寿被判了斩首示众之罪。行刑那天,官吏百姓几千人送他到渭城(陕西省咸阳市),老小扶持车毂,争着进献酒肉。韩延寿是条汉子,对每个人敬的酒都喝下,大约喝下一石有余。命旧日下属向人们致谢说,辛苦各位相送,我韩延寿,死无遗憾!人们无不悲恸流涕。
韩延寿三个儿子都做郎官。老韩临死前,叮嘱儿子们别当官儿啦,看你们老子的下场!哥儿仨都孝顺,全都弃官回家了。老韩有个孙子叫韩威,又出来做官,做到将军。韩威也对百姓颇多恩惠,能得士人的死力支持,然而也跟他爷爷一样,犯了奢侈僭越之罪被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