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佛堂石窟,东北石窟之最

 海棠海平_行者 2021-12-14

无论您远走何方

我国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以来,历时近两千年,摩崖石窟造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一个极其重要的表现。西起边陲的新疆克孜尔石窟,至甘肃河西走廊上的敦煌莫高窟,再至中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北面山西的大同云冈石窟,几乎在黄河流域以北的所有省份都有佛教石窟的存在。

在东北三省,能上得了我国石窟殿堂的,只有一座,就是万佛堂石窟。万佛堂石窟为我国所有石窟中,最东最北者。

无论您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栖息港湾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起看世界

万佛堂石窟位于义县城西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的万佛堂村东福山上,是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石窟分东西两区,据碑刻记载,西区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由平东将军营州剌史契丹人元景为孝文帝祛病祈福而开凿,现存9窟。东区现存7窟,建于北魏景明三年(502),是尉喻契丹使韩贞联络同乡开凿的私窟。公元499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容易记住的年号,因为这一年,动荡分裂近四百年之久的乱世—魏晋南北朝里,影响最为深远的北魏王朝中最著名的皇帝孝文帝去世。

我国古代选石窟的开凿地点在风水学上尤为考究,貌似我去过的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恩施来凤仙佛寺石窟等都是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背靠着山,山下是河。及至在万佛堂石窟面前,看着远去的大凌河,我再次赞叹:好一座绝佳的风水宝地!

踏进山门,仿佛走近远古时代的梦境。诸窟在山南麓沿东西一字排开,中间断开,形成东、西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石窟佛像大者丈余,小者不过盈寸。

很神奇,进入西区见到的第一尊塑像,居然不是佛像,而是石窟开凿者元景将军的铁制造像。细看元景将军貌似是个秃头,脸型椭圆状,貌似吃的不错,眉较浓较粗略带威严,嘴唇抿着,肚子犹大,左手扶着被肚子撑着的腰带。元景造像旁还有一尊低头颔首的佛像,面容颇为淡定超然。

逆序前行,第六窟规模较大,当中一尊交脚弥勒佛是真正的摩崖石刻,与倚靠之石壁完全连为一体。佛像的背光及周遭装饰,极为罕见的均保留下来了原作的彩色。窟顶虽已风化变黑,但纹路依然肉眼可辨。

第五窟没有大佛,原先的佛像今已无存,但小窟里边有三尊小佛像,左右两壁上仍有一小部分彩色的小佛龛。窟顶有一朵硕大精美的莲花藻井,这朵莲花从内到外分成几层,在花蕊外有六身飞天围成一周,在飞天外层是一圈细长尖角的两层莲瓣,雕饰精美,构图精巧。

此窟目前最有价值的当属东南壁上的摩崖石碑—《元景造像碑题记》。这座碑由于风化特别严重,仅有的上半部分304个字记录了造窟的经过,用玻璃罩子罩了起来加以保护。魏碑字独成一派,有方笔和圆笔之分,这座的碑文真可谓“方圆兼备,遒劲挺秀”,这304个字的北魏石刻,在中国书法碑刻上价值高的吓人!

再往东,会依次钻过第四、三和第二石窟。这三窟洞壁上的小佛像,每个不过巴掌大小,整整齐齐的雕刻在石壁上,每一个神态动作都不一样。在这阳光无法正面直射的洞窟里,这些彩色的佛像居然坚持了千年之久,而今日几乎仍能以彩色的面目面对每一个过客,不得不令人啧啧称叹。

第三窟的千手千眼观音和胁侍菩萨是明清时匠人所塑的泥塑金身,为密宗造像,生动别致,他处少见。

第一窟即为万佛堂,算是整个万佛堂石窟保存最大最完好的一窟。门楣上有“佛光普照”、“法轮常转”和“佛日增辉”三个“摩崖匾额”,匾额旁均有小型佛像雕塑。左侧立有“哼哈二将”的其中之一,身体部分风化非常严重,头部尚可,然而整个身形仍能辨认清楚,甚为威武严肃,尤其那一对铜铃般瞪大的双眼,让每一个试图进入此窟的人都为之一肃!但右侧那位已经不见了。

窟内正中是一根四四方方的大石柱直通窟顶,石柱上边大半部分均是彩色。石柱四方均有佛像,结跏趺坐。

除窟入口外的三面墙壁上,均各坐着三尊佛像,三尊佛像前还夹着两小尊佛像—阿难和迦叶。

窟内造像差强人意,窟顶上有几身飞天还是值得一看。

西区二层的第七、八和九三个小窟,只能立足眺望,行注目礼了。

从西区出去便是东区。

东区一眼望去,一个石窟颇能引起注意:该窟正中端坐一个一看就是新造的“俗骨人相”,煞风景至极!

然而它的右侧壁上竟安然端坐着一位浅浅而笑的暗红色瘦佛,占全窟的比例很小,仅露上半身,然而这身形、面容、衣褶让任何仰视他的人都不会有丝毫的怀疑—这必然是万佛堂石窟中最早的雕像之一,纯粹无掺杂的一尊北魏雕刻。

尤其那小而含笑之口,你近看,它似乎不怎么笑,可是退一步,发觉这尊佛像竟然满脸都是慈悲之笑,可偏又笑的那般收敛有蕴味。这笑容雕刻得那样经典迷人,据说历朝都有不少工匠效仿雕刻起笑容,但都很难雕刻出这样淳朴自然的笑容。这尊佛像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旷世经典,真是让人啧啧称赞!

东区的洞窟大多空了,遍游东区所有洞窟,再无一尊佛像能比这尊小小的瘦瘦的佛更有历史与艺术双重价值。

相形之下,它旁边这个以及整个东区及以东大大小小的摆在山间山脚的数十个我们现代人放的佛像,皆为批量生产的下等货色,真是平庸市侩至极!!!让人不愿久留,匆匆离去。

东区山上有一株千年菩提树,生长在石壁缝中,在半山腰展开,亭亭如车盖,人们在树上挂了许多小红绳。菩提树之侧,孤零零的矗立着一座白塔,不甚高,无任何其他雕饰,没时间近前细看。据资料说,这塔叫文峰塔,也叫孝子塔,明朝成化年间左军都督府金事骠骑将军王鍇,为其母吴氏寿日祈寿而建该塔,圆柱形,石灰抹面。在东区之上与菩提树倒也算一处别致风景了。

统观万佛堂石窟,洞窟并不多,但能在东北辽西的义县藏一千五百年之久也算是奇迹。

千古的石窟艺术久经风霜,当后世的探访与千佛对望,时光好似为之凝固。那沉静于悠然转世的久远风韵,令观望者恍如隔世,置身穿越千古的幽梦。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