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文物局正式确认,汉文帝的霸陵就位于西安市白鹿原的江村大墓所在地。#汉文帝霸陵找到了#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四子,因为“仁孝宽厚”的德行,被功臣们推举为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了不起我们从其遗诏就可一窥究竟。 公元前157年,汉代的纪元是汉文帝后七年,这一年的夏六月初一,汉文帝在未央宫驾崩,享年46岁。作为一位了不起的皇帝,汉文帝的遗诏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详细的安排,这份遗诏充分体现了汉文帝乐天知命、宽仁玄默、恭俭自律的可贵品行,言辞达观,情真意切,非常感染人。司马迁在《史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全文记载了他的遗诏。汉文帝在这份遗诏中说:“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其奚哀念之有!”(《资治通鉴》卷十五)文帝遗诏说:“朕听说,天下万物萌生,没有不死的;死,是天地的常理,是万物的自然规则,有什么值得特别悲哀的呢!现在这个时代,世人都乐于生而厌恶死,为了厚葬而破产,为了强调服丧尽孝而损害身体健康,朕很不赞成这些做法。况且,朕本人已经没有什么德行,没有帮助百姓,现在死了,如果再让臣民们长期地为朕服丧哭悼,经历寒暑变化那么久,使民众父子悲哀,老人伤感,减少了他们的饮食,停止了对鬼神的祭祀,这是加重了朕的失德,怎么对得起天下人呢!朕获得了保护宗庙的权力,以渺小之身,托身于天下君王之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依赖上天的神灵,社稷的福运,才使境内安宁,没有战争。朕确实不聪明,时常害怕自己做出错事,而使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蒙受耻辱,惧怕年久日长,自己可能会因失德而不得善终。现在万幸的是我得以享尽天年,又可在高庙奉养高帝,哪里还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接下来,汉文帝还在遗诏中对自己身后的葬礼安排诏告天下官员百姓:令到以后,哭吊三天,就都脱下丧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饮酒、吃肉。亲戚中应当参加丧事穿丧服哭吊的,都不要赤脚;孝带不要超过三寸粗;不要在车辆和兵器上蒙盖丧布;不要调发百姓到宫中来哭吊;殿中应当哭祭的人,都在早晚哀哭十五次,礼仪完毕就停止哭祭;非早晚哭祭时间,禁止擅自前来哭祭崐;棺椁入土后,凡属'大功’的宗室 亲戚,穿丧服十五天,'小功’穿丧服十四天,'纤服’穿丧服七天,然后脱下丧服。其他未在诏令中规定的问题,都要比照诏令的用意办理。此诏要向天下臣民公布,使大家清楚知道朕的心意。霸陵周围的山脉河流都保持原貌,不许有所改变。后宫中的妃嫔,从夫人以下到少使,都送归母家。”乙巳(初七),文帝被安葬在霸陵。乾嘉学派的大家赵翼评论说:“汉诏多惧词”,故“两汉之衰,但有庸主,而无暴君,亦家风使然也”。这种家风,在汉文帝的遗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
来自: 新用户2534iHLK > 《历史传说神话民俗文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