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苏记】黄州东坡:东坡居士之号的起源地(上)

 真友书屋 2021-12-14

苏轼被贬到黄州一年多后,原有的一点积蓄基本花光了,他不知道被贬的日子还会有多长,为此,更让他为生计发愁。跟随他多年的老朋友马正卿很清楚苏轼的窘境,但是马正卿性格耿直,也无余钱帮助苏轼,对于他的处境,《东坡志林》中载:“马梦得与仆同岁月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

苏轼以其特有的诙谐讲述马正卿与他同年同月生,只比自己小八日,他说凡是这年生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发大财,而他二人是这一年穷人中的最穷者。如果将其二人做比较,马梦得比苏轼还要穷。

但是两人原本就不是富贵相交,苏轼被贬到黄州,马正卿特意来看他,当他了解到苏轼的处境后,想办法予以疏困。马打听到黄州城内有一块废弃的营地,马找到相关管理者,经过疏通,得以让苏轼将此开辟为农场。

Image

新修的城墙

苏轼开垦的农场位置在黄冈城东,那是一片坡地,故当地人称此地为东坡。王文诰在《年谱》中说:“元丰四年辛酉,先生年四十六,在黄州,寓居临皋亭。正月,往岐亭,访陈季常。先生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其乏食,于郡请故营地,使躬耕其中。是岁始营东坡。”宋朱彧曾在《萍州可谈》中说:“苏子瞻谪黄州,居州之东坡作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人遂目子瞻为东坡,其地今属佛庙。”

正是因为苏轼耕种这块废弃营地,从此有了东坡之号,但是按照他给王定国所写之信中所言,苏轼在耕种东坡初期所起之号不是东坡:

近于侧左得荒地数十亩,买牛一具,躬耕其中。今岁旱,米贵甚。近日方得雨,日夜垦辟,欲种麦,虽劳苦却亦有味。邻曲相逢欣欣,欲自号“鏖糟陂里陶靖节”,如何?

Image

在地图上找到了雪堂位置

苏轼特别敬佩陶渊明的为人方式,其不为五斗米折腰,在41岁时弃官归隐。苏轼觉得他被贬到黄州的处境与陶渊明相类似,所以他给自己起了这样一个号。按照王水照的解释,鏖糟陂是宋汴京城外的一块污浊的沼泽地,苏轼曾骂程颐是鏖糟陂里叔孙通,而今他给自己起此号,乃是谦称自己是比较差的陶渊明。

另外,东坡也很欣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做过忠州刺史,当年忠州刺史官邸附近有一地名东坡,白居易在那里种花,还做了两首《东坡种花》诗,另外还写过《步东坡》诗,可见白居易对东坡之喜爱。而今苏轼在黄州城内得到的废营地也叫东坡,因为这个巧合,使得他放弃了鏖糟陂里陶靖节之号,再加上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于是苏轼将两者结合,自号东坡居士。但人们在称呼他时,都简称东坡,自此苏东坡之名响彻天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持这种说法:

东坡居黄州,始称东坡居士,其意盖专慕乐天而然。如《赠写真李道士》云:“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商山老居士。”《赠善相程杰》云:“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送程懿权》云:“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入侍迩英》云:“定是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缘深。”《去杭州》云:“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则公之所以景仰者,不止一再言之,非东坡之名,偶尔暗合也。

Image

从医院穿行

洪迈举出了苏轼几个诗句,以此证明苏轼是何等喜欢白居易。苏轼甚至以他那戏谑的语调说自己各个方面都与白居易相类似,唯独缺少白居易的那两位有名的侍女:樊素和小蛮。这两位妓人一个善歌,一个身姿曼妙,唐孟棨在《本事诗·事感》中说:“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时至今日,樱桃小口和小蛮腰仍是人们欣赏美女的标准,看来九百年前的苏轼与今日之审美标准并无二致,但虽不能得,说不定他自号东坡,也希望能像白居易那样得到樊素与小蛮这样的侍女。

关于苏轼东坡一号本自白居易的问题,日人近藤元粹在《苏诗纪事》中亦持此种看法:

苏公谪居黄州,始自称东坡居士。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白公有《东坡种花》二诗云:“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又云:“东坡向春暮,树木今何如?”又有《步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又有《别东坡花树》诗云:“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皆为忠州刺史时所作也。苏公在黄,正与白公忠州相似。

Image

十三街景

苏轼得到东坡之地自然很高兴,因为此地有五十亩之大,他想象着丰收时的喜悦。但是苏轼以前没有种过地,而这块荒地上月师的瓦砾,他努力将其清理出来,清理过程令苏轼疲累异常,他在此期间撰写了《东坡八首》,其一为: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有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废营垒中残垣断壁,空地上长满了蒿草,需要将其清理出来才能播种。这样的土地很贫瘠,同时又赶上干旱,这令苏轼体味到了作为农人的艰辛。

Image

不知名的美食

这么大一块地,主要告苏轼来清理,显然不现实,然他被贬到黄州初期,与过去的朋友基本断了来往,但黄州当地的一些百姓并不担心与苏轼交往会受连累,他们看到苏轼种地十分艰难,纷纷来出手相助。东坡在《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中写道:“四邻相率助举㭌,人人知我囊无钱。”

邻居们都知道苏轼生活拮据,他们给苏轼提供帮助完全不图报酬,这些人中有三位给苏轼提供的帮助最多,他们是潘丙、郭遘和古耕道。苏轼在诗中写道:“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餐。”(《东坡八首之七》)

Image

十三坡内小巷

为了能够耕地省力,东坡买了一头牛,某天,这头牛得了严重的病,看上去像要死了,东坡不知找谁来医治,没成想其妻王闰之的一个秘方救了这头牛。苏轼给章惇的信中写道:“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梁廷枏《东坡事类·与章子厚》)

以青蒿熬粥喂牛吃,竟然有奇效,不知道屠呦呦是否受王夫人启发,方研制出青蒿素,但至少说明在北宋时,人们已知青蒿治病有奇效。王夫人的妙招治好了牛的病,令苏轼很高兴,以至于他在给章惇写信时还谈及此事,但后世却忽略王闰之的功劳,而将医牛的本领安在苏轼头上,比如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说:“黄鲁直善相犬,苏子瞻能医牛。”将妻的功劳归于夫,显然这是对妇女的偏见。

Image

由此穿行

苏轼当年在东坡主要是种麦子,因为初次务农,苏轼掌握不了技巧,致使麦苗过早茂盛,黄州的一些老农告诉他,要尽快让牛羊啃掉麦苗,重新长出后方能有收获。苏轼对这些提醒颇为感谢“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Image

烟草专卖局宿舍

经验是总结出来的,苏轼渐渐懂得了务农之道,因为有丰收的喜悦,他的心情也逐渐变好。他在某天的一个夜晚,拄着朋友送给他的铁拐杖,走到东坡去欣赏他开垦出的田地,为此,他写了一首名为《东坡》的七绝: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