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描作文,解决“作文教学难”的一剂良方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1-12-15
从《小学作文怎么教》中,学会的不仅仅是“教作文”

素描作文,

解决“作文教学难”的一剂良方


      常有学生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其实,许多语文教师也有这样的感叹:作文教学太难了!不教不行,教了感觉也是白教!
      是的,作文教学是有其规律和方法的,方法不对路,不符合作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了或许真的是“白教”。
      有啥规律和方法?这个问题,贾志敏老师做了精辟的概括。
      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了。贾老师去北京参加一个会议,恰巧与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同住一个楼层。一天晚上,贾老师邀请叶至善先生到房间小坐。闲谈时,他问叶先生:小时候,您的父亲叶老是怎样教您作文的?叶先生说:“不教的。”
      不教,那又是怎样做的呢?
      通过了解,贾老师才知道,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子女每天读书,至于读什么,任凭自己选择。叶老还要求子女每天“写一点”,写什么也不加限制。
      空闲时,叶老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读给他听。叶老倾听时,不轻易说“写得好”或“写得不好”,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若叶老说“我不懂”,孩子们就得重新组织词句,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我懂了”。
      叶至善先生最后总结:“父亲这么做,算不算在教我作文?反正,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会作文的。”
      通过这件事,贾志敏老师总结出了六个字的“规律”: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多读多写多改”。
      如果再具体一些,怎样让学生“多读多写多改”?贾老师总结出了八个字:严格训练、自由表达。具体内容我在《从《小学作文怎么教》中,学会的不仅仅是“教作文”(链接)一文中都介绍了,这里不再赘述。
      今天主要是介绍一种“严格训练、自由表达”的方法——素描作文。
      这种方法是上个世纪由吴立岗和贾志敏两位老师合作完成的——吴立岗老师负责理论建构,贾志敏老师负责实践积累。
      这种方法效果如何呢?请看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
      1985 年 6 月 13 日,《解放日报》第三版发布头条新闻:
      黄浦区昌邑小学八名学生在今年四月份举行的全国小学作文邀请赛中全部获奖。
      这条新闻发布后,在上海小学语文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家都在思索: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何以能在全国性的比赛中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呢?他们的老师是怎样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呢?
      这个学校就是贾志敏老师所在的学校;这几名学生都是贾老师的学生;贾老师所运用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素描作文”。
      第二个案例:
      早在1978年,贾老师就开始在上海市黄浦区的一所普通小学进行写作教学的试验。他抓了一个生源极其一般的三年级班作为试验班,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担任班主任。通过教学改革,该班学生一年学了两年的课程,作文写得尤其出色。到1979年的暑假,该班获准破格参加黄浦区初中入学考试,结果80%的学生成绩达到区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
      贾老师所运用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也是“素描作文
      说得这么热闹,那“素描作文”到底是咋回事呢?
      我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根据贾志敏老师的描述,它来源于美术学科上的“素描”。
      美术课上的素描,是让学生打好人物绘画的基础。画人首先要画好造型,不学好素描,人物形象就塑造不好。
      同样道理,作文中要把完整的人物、对象和事件写好,首先要学会独立地描写各个局部,包括单个物体、自然环境、房间、建筑物、人物外貌、连续动作等。不掌握素描的基本功,学生就不可能独立地搜集作文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内容贫乏,言之无物,套话连篇。
      而借用这种美术素描法,创设情境,把心理学的科学成果引进语文教学,引进作文训练的的方法,就称之为素描作文。根据“素描”对象和要求的不同,它又分为静物素描、写人素描、叙事素描等多种形式。
      素描作文如何操作呢?我最近听了贾老师的一节作文课(视频链接附后,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看一看),简录于下,供大家参考:
=============================
      一、听写训练
      1.教师朗读巴金《海上日出》片段:天空还是一片浅蓝~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逐句读两遍,学生听写。
      2.学生放声自读两遍。
      3.三生展示,教师点评指导。
      4.将写景的句子画横线,将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上括号。
      5.教师范读,简介文字作者出处。
      【备注】
      以上内容是“素描”之前的小练笔。贾老师提倡作文教学要“严格训练、自由表达”,这些内容便是“严格训练”中的“听写”。
      二、静物素描
      1.教师拿出一个大大的红苹果,要求学生说一个句子。
      先说“这是一个苹果”,然后进行扩展,说得具体一些。
      教师指导:从形状、颜色、大小、轻重、香味、口味、心理活动等角度去写。
      教师示范(略)。
      2.学生按照老师的口述写下来。
      3.请三位同学上前台读。只要达到这三点要求中的一项,就可以举手展示:
      (1)对比这句话:啊,这个苹果真可爱啊!咬一口真甜呀!只要这句话写得比例句长,就可以上来。
      (2)感到老师从来没叫过自己。
      (3)感到这次写得不错。
      4.三位学生展示后教师点评。教师要求:连贯、清晰、带感情。
      三、叙事素描
      1.请一名同学上前台与自己合作表演小品。大致内容是:爷爷锻炼回来了,给正在写作业的孙女带来了一个大苹果。孙女想到爷爷这样疼爱自己,想把苹果给爷爷吃。但是又恐怕爷爷不吃,便谎称“苹果是酸的”,爷爷咬了一口,孙女拍手笑了起来:“爷爷上当了。”
      2.教师讲故事叙述一遍。学生写下这个故事。
      3.请三名同学上台来读。
      4.教师示范:把“爷爷把我看作掌上明珠”扩展成120字的小作文。
      5.教师示范拟题:
      (1)家里发生的一件事;
      (2)外公把我看作掌上明珠;
      (3)一个大大的苹果。
      6.学生自己拟定两个题目,展示,教师点评。
      7.作业:写成600字的作文。
=============================
      从这节课来看, 我觉得这种素描作文有这样几个优势:
      一是注重听写训练,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多次动笔书写。
      二是创设生活情境,而且人物鲜活,情节有趣,既解决了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问题,又使学生充满乐趣。
     三是有利于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文字组织运用能力进行直接指导。
      朋友们,您觉得这种方法如何?我认为,这种方法虽然年代久远,但仍可作为解决“作文教学难”问题的一剂良方。

      附贾志敏老师《素描作文》教学视频:贾志敏《素描作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