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黛玉说陆游的诗浅近,是独有见解还是目中无人?

 历史最美 2021-12-15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香菱因为“心里羡慕”,拜林黛玉为师学习作诗,却没想到还未进门便遭当头棒喝: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香菱学诗

陆放翁一生笔耕不辍,号称著诗万首,是南宋有名的诗人。为何林潇湘却说了“浅近”呢?此非放翁浪得虚名,也非潇湘信口雌黄,还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出自《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以平常心论,这首诗对仗工整,细绘了诗人晚年埋首书斋,倦则往园中游憩的生活。全诗开篇交代环境,后转入具体事物,结尾自然抒情,也说得上是娓娓道来。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以更加严格的眼光来看,放翁这首诗用字上并无“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开创性,更无立意格局可言,用大白话来讲,只是退休老人无事玩弄文字游戏罢了。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学论丛》中批评得更为深刻入骨:

“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诗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尽有人买一件古玩,烧一炉香,自己以为很高雅,其实还是俗。因为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不同,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

陆游画像

所谓“我手写我心”,说唐诗必称李杜,然而太白自有太白的诗,子美自有子美的诗。将两人的诗放在一起,即使是未读过的篇章,也是一眼便能分辨出的,正如纳兰性德语——“人必有流离之路、每饭不忘君之心,然后有杜诗;人必有放浪江湖、骑鲸捉月之气,然后有李诗”。黛玉曾经取笑宝玉咏蟹诗“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原因就在于诗句仅仅停留在美食吃态之上,并无内在的精神气质。

螃蟹咏(贾宝玉)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宝黛

诗以言志,所谓志,便是诗人的价值判断。古来咏王昭君诗词甚多,但为何王安石《明妃曲》两首最是广为流传?文字技巧是一方面,然而更重要的是王安石突破了以往文人局限于描写王昭君离乡别恨的范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都是出前人所未有,是独属于王介甫的气魄。否则,少了这些,仅仅从字面上看,“汉恩”一句反而冲突了“汉宫侍女暗垂泪”,虽说是曲,也免不了重字之病。黛玉自己咏明妃,“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一句也是注入自身的独特判断。笔者认为,此句或是黛玉流露自己对木石姻缘的看法,或是曹公暗示黛玉爱情悲剧。

明妃曲

【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画像

回到陆放翁身上,其一生著诗虽多,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绝笔《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全诗没有丝毫雕琢,非常朴素,没有典故也没有任何技巧手法,然而其中拳拳爱国之心,却令古往今来无数人感动不已。以前文钱穆先生的评价标准来看,此首中的“人”,只能是一个生于南宋,渴望光复山河的陆放翁。其句虽然不如“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有趣”,但其意境之远大浑厚,却不是“重帘”二句纯粹把玩器物可以相比的。用黛玉的话来说,就是“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主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都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反对的是“重帘”的放翁,但却要学习“示儿”的放翁。

林黛玉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阴魂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