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唐朝不是汉人李氏而是鲜卑人建立,后世是否还会如此歌颂盛唐?

 历史最美 2021-12-15


者按:

众所周知,关陇贵族里面有许多鲜卑家族,譬如万忸于氏改来的于氏,步六孤氏改来的陆氏。就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唐朝不是汉族李氏,而是关陇贵族中的鲜卑人建立,后世是否还会如此歌颂盛唐?是否会把“唐”归为蒙元和满清这样的伪朝进行批判?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陈舞雩

字数:2748,阅读时间:约5分钟

▲大唐帝国

假设,历史上存在一个“鲜卑唐”。

这个政权草创之初,就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关陇大屠杀”,致使百万汉人遇害,剩下的则沦落成鲜卑贵族的私产奴隶。

不止如此,鲜卑唐还大肆跑马圈地,把前隋百姓的土地收归国有,分给鲜卑的王公、贵族、军头们,任由失去土地的百姓们背井离乡、流亡天涯。

这个鲜卑唐的高祖大野渊,在平灭窦建德、王世充后,就下了剃发易服令,要求天下百姓一律改穿鲜卑服饰,若身着长袍汉装,一律格杀勿论,这件事一度引起了刘黑闼等人的反叛,但在大野渊二子大野建成、大野世民的镇压下,起义还是以失败告终。

 ▲刘黑闼

鲜卑唐颁布“逃充法”,允许鲜卑贵族抢夺因隋末大乱而离散的流民们,把他们当作奴隶役使,还可以任意拉到奴隶市场上与昆仑奴、新罗婢们一同买卖。

汉人硬骨,不能折腰,尤其在隋末,他们不甘隋炀帝压迫,宁肯揭竿而起,也不为奴为婢,又怎么会为鲜卑人当奴隶?于是出现了大批大批的汉人奴隶逃亡事件。

 ▲隋炀帝杨广

故而,大野渊又颁布“逃人法”,逃亡的奴隶抓到物归原主,敢窝藏汉人逃奴的,死路一条,连当地士绅官吏也一律处罚。

大野渊起兵太原,又因北魏曾建都大同,故以山西为龙兴之地,实行了长达百余年的封锁,不准任何汉人百姓向山西迁徙,为此征集人力,修建了一堵厚厚的长城,将山西围在其中,直到后来才因突厥、回鹘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不得以松动封锁,于是这才有了轰轰烈烈的“闯山西”。

除此之外,鲜卑唐取天下太易,杀戮却又太重。

武德三年,鲜卑唐宗室王爷大野孝恭南下,平定萧铣、辅公祏,却在江南烧杀抢掠,尤其在隋炀帝兴建的江都城大肆屠戮,八十万人同日遇难。

杜伏威等余部退往流求,打前隋旗号,继续与鲜卑唐争斗。

为此,鲜卑太宗大野世民颁布“迁界禁海”,将三十里到三百里不等的沿海地区,迁移一空,房子拆了,田地毁了,至于原本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失去了生存资料该怎么办,则不再鲜卑唐考虑之列,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在贞观年间,鲜卑太宗大野世民北灭东突厥,一度以武功自诩,号称“贞观盛世”,可他不但没有轻徭薄赋,还把隋炀帝时征讨高句丽、剿灭农民军额外加征的粮饷给算到了正赋里,一旦谁敢欠税就挥起屠刀。

大野世民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开始了闭关锁国,其中玄奘法师由于曾偷渡边关,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违反了闭关锁国令,而在回国时被大野世民处以极刑。

后来,因前隋文人魏征编撰的《隋书》,被大野世民发现其中有指责鲜卑皇室为“贼”的字眼,于是下诏将魏家满门抄斩,就此也为后来的文字狱开了头。

鲜卑唐十分警惕“胡”这个字眼,甚至连与世无争的和尚也不放过,其中法琳大师因提及鲜卑祖上是“胡人”,而被大野世民凌迟处死,全寺僧尼发配岭南。

大野世民死后,大野治即位,是为“鲜卑高宗”,在位期间灭高句丽、西突厥,一度以“十全老人”而洋洋得意,他禁断贸易,与天竺、大食、波斯断绝往来,什么日本遣唐使统统给点钱打发回家,还号称天朝无所不有,只开通了广州供大食人进行小规模的官方贸易。

大野治死后,其妻子叶赫那拉则天摄政,不久称帝,在位期间突厥复国、吐蕃入寇、契丹反叛,则天外战无能,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把突厥、吐蕃这样的化外胡人奉为上宾,于是出现了“一等胡人二等鲜卑三等汉人”的说法。

则天死后,鲜卑唐复国,大野隆基在位,一度挽回颓势,重振声威,号称“开元盛世”,后来历史学家更是把太宗、高宗、玄宗三朝历史融合在一起,号称“贞开盛世”,长达百年,亘古未见。

玄宗大野隆基独断专行,早年姚崇、宋璟等人只能沦为他的应声虫,稍有不如意,便动辄杀戮,于是李林甫总结,今后朝野诸臣只需要“少说话,多磕头”即可,一切自有圣人做主。

与此同时,大野隆基虽自己附庸风雅,喜欢在古今名画上乱涂乱画,还热衷写酸诗。但是,他却不准别人写,为此大兴文字狱,李白因写了句“胡无人,汉道昌”而被凌迟处死,杜甫由于在家中发现了一本前隋诗书而被判定为“反唐复隋”分子,杜氏一门全家藉没,还有如岑参、高适、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也先后因文字狱或被杀,或终身封笔,鲜卑唐之文化一蹶而不振。

大野隆基晚年宠信杨国忠,大肆贪污敛财,最终酿起安史之乱,直到大野隆基临死还未见其平定,书写《望捷》一诗,可最终捷报也没出现,大野隆基不知道,这场叛乱,也成了鲜卑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之后的几代鲜卑唐君主,也妄图振作,可杨国忠污染的官场让吏治大坏,皇帝也无铁腕反腐的精力与魄力,而这时,回鹘、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由于常年与中亚交流,刀戈、铠甲、马具都有了质的提升,连突火枪也发明出来,而鲜卑唐则进步缓慢,武器装备还停留在玄宗大野隆基时代。

于是,在宣宗大野忱号称“大中之治”年间,吐蕃、黠戛斯、南诏等国入侵鲜卑唐,唐军不敌,连连败退,丧师辱国,后来在懿宗、僖宗时期,一些有识之士一度兴办“胡务运动”,企图救亡图存,而且还借助胡兵平定了黄巢之乱,国家一度出现中兴。

可鲜卑人害怕汉人掌握强大的武器,会造鲜卑人的反,于是始终多方掣肘,结果,曾经大野治瞧不起的倭国,却大刀阔斧改革,成了东亚的后起之秀,一度入侵新罗,与唐军在白江口一战,杀的唐军丢盔弃甲,至此,中国的自尊彻底碎了一地,胡务运动宣告破产。

随着时间推移,鲜卑唐也开始了军阀化,昭宗依赖的军头李克用开始不听掌控,后来朱全忠起兵,振臂一呼,天下诸道借反,李克用率领新练的沙陀军抵挡一阵,发现鲜卑唐气数已尽,于是和朱全忠达成协议,回朝恭请哀帝大野柷退位,自此,国祚绵延近三百年的鲜卑唐灭亡。

有些人吧,总喜欢错误归因。

我们讨厌满清,是因为它做了以上这些事,而不是单纯因为他是满族人建立的。

举个例子。

北魏皇族是鲜卑人,但北魏也能得到汉民族主义者的尊重。而对外族卑躬屈膝的赵宋王朝,虽然是汉族建立的,也饱受诟病批判。

你要只是把历史上唐朝皇室换成纯种鲜卑人,但其他历史进程与事件都一概不变的话,那么唐朝的评价是不会受到多少影响的。

但是,假如另一个位面的“鲜卑唐”是我上面说的这德行。

我想,是个人也得啐一口痰,骂一句:

“这特么什么玩意儿!”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陈舞雩。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一个正确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