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

 新用户3796in1i 2021-12-15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研习提要    

(一)本章主题:四个字:被褐怀玉
本章是第一人称老子本人的言语,论述"老子知行观",也是老子的一声叹息。行道之难,如41章"下士闻道大笑之″,重在修身,如54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当然这章也是老子在乱世中流露出的寂寞、无奈和感叹!
(二)逻辑层次划分:本章中共分三层。
第一层:“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这一层主要谈我与世人的理解与沟通的问题。
第二层:“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这一层主要讲“我”的言与世俗之言的对立。
第三层:“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这一层是老子本人感叹知道他的思想言论的人太稀少了。
(三)研习难点:
本章的难点在于掌握老子以自己为例,阐述了一个观点,即"圣人被褐怀玉″。表面的意思是圣人就好像是一个身上披着旧衣服的人,可是怀中却揣着宝玉。实际上这句话所比喻的意思是得道的圣人往往不被人理解,他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却具有宝贵的品质。老子的这个观点可以分作两个层面来进行解读,一个层面是人们对自我的心态,另一个层面则是一个人该如何看待别人。后边我会作进一步的详细的解读。

字词句释解

第一层: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甚:非常,十分。知:知道,懂得。行:实行,施行,践行
译文:我说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天下却没有人能理解,没有人能实行。
第二层: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宗就是宗旨,纲领,主旨。言有宗,就是言论有一定的宗旨。君:就是根据,根本。事有君,就是做事,办事有根据。
夫是感叹词。无知就是指别人不理解,不知道这一点。还有一种说法说自己的无知。这里应该是取前者即别人的不理解。
不我知就是不知我。是倒装句。
译文:说话要有宗旨,办事要有根据。正因为人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不理解我。
第三层: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希通"稀",稀少。则:法则,此处作动词,意为效法。贵:难得,难能可贵。被褐怀玉,被同披,穿着,穿在身上。褐:粗布。《说文》:"褐,粗衣"
古代的粗麻衣服,粗布衣均称为褐。怀就是放在怀里。怀玉就是怀揣着玉,此处引申为怀揣着智慧和才能。
译文:理解我的人很少,效法我的人则是更难能可贵,所以圣人好似身披粗布外衣,而怀里却揣着珍贵宝玉一样。
上面不是讲到老子说的圣人被褐怀玉这个观点,可以分作两个层面来进行解读,一个层面是人们对自我的心态,另一个层面都是一个人该如何看待别人。
从第一个层面来说,圣人被褐怀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自我的智慧,即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低调,不争,朴实、追求内在精神的态度去做人。这其实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首先我们应该不去追求外在的衣服的华丽,而应该追求怀中有宝,也即不追求外在显赫的地位和名声,而追求内在精神的纯朴宁静。其次,在我们怀中有宝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在乎披在身上的衣服,也即只要具有内在的高贵精神,不被人理解和重视也无所谓。
从第二层面来说:圣人被褐怀玉——提醒我们在看待别人时,不要只注重外在的东西,而更应该注重内在精神。
实际上这也是老子一向提倡的态度,比如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第38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所提倡的同样是这种不争、处下、谦卑的处世观点,对于老子的这个观点,继承了其思想的庄子也是一个践行者。在《庄子.山木》中记载,庄子身穿带补丁的衣服,脚穿用麻绳绑着的破鞋去见魏王。魏王说:“先生怎么这么惫(疲惫的惫,是困顿潦倒的意思,下同)呢?”庄子说:“这是贫,不是惫。人有道德不能实行,这是惫;衣服破旧,鞋子穿孔,这是贫,不是惫(困顿潦倒)。此乃所谓的生不逢时啊。”这个故事就是庄子对于老子"圣人被褐怀玉″的形象化的阐释。大家知道孔子的为人也是"被褐怀玉"的典型。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颠沛流离,几次差点儿饿死在路上。孔子还依旧弹琴自乐,这显然是"被褐怀玉″的践行。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看看这个图片:一头乱蓬蓬的白发,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一撮横七竖八翘起的胡子,一双浅棕色陷入深思的眼睛,大家都应该认识这个人吧?认不认识?对!这就是爱因斯坦。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他的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呀!”“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回答说。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成为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但还穿着那件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劝他去换件新大衣。“何必呢!”他说,“反正这儿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特别幽默的人。他性情温和,心地善良,从来不忍心拒绝摄影师、画家、雕塑家的请求。然而,要应付络绎不绝的艺术家,摆出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姿态实在花费了他的很多时光。
有一次,一位萍水相逢的客人问及他的职业时,他毫不思考地回答道:“职业模特儿!”这个“职业模特”就是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破烂的衣服之下,怀有满满的珍宝,他就是真真正正的被褐怀玉之人。
再讲个故事作为启迪吧。大家有谁知道美国现在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斯坦福大学的来历吗?有没有人知道呢?!那么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19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一对老夫妻来到了哈佛大学的校长接待室想见见校长。校长的秘书看这对夫妇的老太婆身上穿着褪色的棉布衣服,老头子穿一套价格便宜的西装便服,就爱理不理的。意思是校长没有时间接待他们这样的小人物。反反复复推推拖拖让他们等了两个多小时。迫于两口子诚心,秘书无奈,只好通知校长,校长有些不高兴的同意了。校长在办公室很事务性地接待了这对不起眼的夫妇,希望他们尽快离开。这对夫妇告诉校长自己有一个儿子,曾经在这个学校读一年大学,但在到欧洲去旅行的时候出了事故,死去了。他们知道儿子在哈佛的这一年过的很开心,因此想在校园里为自己的儿子建造一个纪念物。校长一听,想也没想就回绝道:"如果每个在哈佛读过书的学生,在死后都要在校园里留下个纪念物,哈佛校园看上去不就像个墓园了吗?!"女士一听赶紧纠正说:"我不是要为儿子建造一座纪念碑,而是要建造一栋大楼。"校长一听,又看了一眼这对夫妇身上穿的衣服,然后有些阴阳怪气地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吗?我们学校里的建筑造价最低都在100万美金以上的。"这位女士一听不吭声了,校长以为他们现在终于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荒唐。没想到女士沉默了一会儿,对丈夫说:"建造一栋楼才花费100万元,我们有一个亿,何不干脆建造一所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呢?"丈夫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他们建设了另外一所大学,这便是后来美国现在的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斯坦福大学。而这对其貌不扬的夫妇,便是美国加州的铁路大王老里兰德.斯坦福及其夫人。

译文:

我说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天下却没有人能理解,没有人能实行。说话要有宗旨,办事要有根据。正因为人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很少,效法我的人则是更难能可贵,所以圣人好似身披粗布外衣,而怀里却揣着珍贵宝玉一样。

研习品悟

本章在理论上没有什么新的看点,但对理解老子本人当时的社会状况却是很有帮助的。一个不被当时世人理解和接受,而其理论和思想却能在后世发扬广大,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事情。
(一)老子思想的超前性和局限性。
事实上,老子的思想是甚难知、甚难行的。否则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大师,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从实践上讲,老子的思想难知、难行主要源于两点,一个是他的思想的超前性,二是他的思想的局限性。
首先,咱先说为什么老子思想有超前性?大家想一想。那是因为老子思想充满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及对自然,社会,人生规律的认识,具有许多独到的真理性的见解。他的思想视野恢宏,立意高远,博大精深,非一般的思想家可以企及,因此常人不容易理解。这是所有思想大师的共同特点。山高仰止,曲高和寡,自然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再加上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知识和思想的传播,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授,也使得他的思想难以详尽的阐释并为人们所接受。
其次,客观的讲,老子思想本身也有其特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理论上看,主观想象的成分比较多,至少有些语言不严密,表达不够准确。二是从政治上看,老子所处的年代,有一段时期社会矛盾和动荡,是老子的阶级立场和政治主张,难免左右摇摆,无所适从。三是从老子个性上看,《道德经》极具创造和批判性的思想特征,不仅反映着老子高超的思维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知识经验,同时也彰显出老子清高孤傲的性格品质、特立独行的行为作风和我行我素的处世哲学。这就是他难免陷入离群、孤独、自闭的境地。虽然《史记》及有关史料和民间传说都将老子可划为一个睿智,博学,胸怀豁达,宽厚慈祥的长者。但《道德经》中所有对老子本人"我″的描述所展示的却完全是另一种形象。如第20章,愚人颂,"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独若遗,愚人之心也哉"。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第67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以及本章70章"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他的孤独,苦闷和无奈,无不跃然纸上,以他这样的性格是很难与当权者形成共识,合谋共事的,更不肖说与他们同流合污,而要让这些当权者接受并采用他的思想,并付之实践,也是痴心妄想,绝无可能。

       所以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这只是他的主观想象,事实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思想是甚难知、甚难行的,这正是其思想"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根源所在。

还有,老子是个哲学家,,《道德经》有不少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和人生问题的论述,但基本上是一种哲学式的解释,而非具体的政策主张、施政纲领或者行为指南。因此要使之达到甚易知、甚易行的状态,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从哲学上讲,老子他的思想是让"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取决于他的哲学的价值,而哲学本身就不为常人所理解和接受。
(二)真理一开始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例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论。一开始都不为大众所接受、所认识,有些甚至招来杀身之祸。但最终后来世人都证明他们当时讲的都是真理。地球确实是围绕太阳转的。但是当时不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三)关于对"知行观"的哲学命题的区别
孔子的知行观是认知容易,践行比较困难即"知易行难";
王阳明是认知和践行合二为一,同步进行,知行合一;
孙中山的是天下为公,认知困难,践行起来容易即知难行易;
老子是认知困难,践行也困难即知难行难。
虽然学习《道德经》是知难行难,只要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慎终若始″,不忘初心,就会达到"甚易知,甚易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越努力越幸福!无奋斗,不青春!

作 者 简 介:

 赵胜卫,男,河南灵宝人。业余爱好诗词、楹联、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华楹联报》《对联中国》《函谷》《中国金城传媒》《桃林新韵》等报刊、杂志、微信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