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4 10:38 作者:肖 茜 医 生 王剑婷 心理咨询师 选自137期《督导期刊》 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AD)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 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居丧、离婚、失业、搬迁、转学、患重病、退休等。 一、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适应障碍的症状包括: ①焦虑和抑郁情绪:轻度的情绪低落、无望沮丧、悲伤、哭泣等,焦虑紧张,担心害怕,神经过敏,心悸气短, 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 ②品行问题:青少年常见,打架斗殴、危险驾驶、物质滥用,往往还会出现盗窃、破坏财产或逃学逃课,可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 ③上述症状混合存在:如焦虑、抑郁、做事依赖和矛盾性、无故发脾气、行为紊乱等。 (二)临床评估 由于应激源、负性情绪和功能失调在诊断标准中并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目前适应障碍主要是基于临床访谈和评估。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ICD-10 界定适应障碍的起病时间在应激后的 1 个月内,而 DSM-5 规定在应激生活事件后约 3 个月内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适应障碍的诊断要点如下: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 2)患者病前具有易感人格基础,生活事件发生前精神状态正常, 既往无精神病史,但社会适应能力差。 3)表现为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以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或躯体不适症状。 4)社会功能受损。 5)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 6 个月。 (二)鉴别诊断 适应障碍需要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或其他应激相关障碍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相鉴 别。适应障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一般较轻,且脱离应激环境后其症状减轻或缓解。患躯体疾病后 也可出现适应障碍,但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呈正相关,但其症状大多围绕躯体疾病的现 实问题。另外从病程、发作特点可加以鉴别。 三、治疗原则与药物治疗 采用心理治疗措施,减少或脱离应激源是适应障碍的治疗原则,必要时可采用药物对症治疗。 (一)心理治疗 一般来说,适应障碍是对应激生活事件的过度反应,并损害日常功能或学习生活,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也就是说, 治疗应有助于患者认识和理解应激源背后的含义,即消除或减少潜在的应激源,减轻症状,培养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增强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压力 的能力(表 8-4)。 (二)药物治疗 适应障碍一般不首选药物治疗,但针对某些特定的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等,造成患者 主观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可酌情采用药物对症治疗,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用药可从有效改善睡眠、焦虑及抑郁症状入手,严重的抑郁情绪影响功能时可酌情考虑SSRI 类药物治疗。 (三)自我调节治疗 无论是离婚、失业、职业变迁还是重大疾病等,自我调节治疗都有助于提高自信,应对压力。支持小组提供一个表达并处理自己感受和经历的平台,有助于获取额外的应对方法。此外,自助手册和基于网络的自助干预也是有益的。养成健康的生活节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参加有趣的娱乐和体育活动。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写日记、肌肉和呼吸放松练习、冥想等。 四、疾病管理 初高中学生、大学新生、新兵、退休人群、重大疾病和致残性疾病人群易发生适应障碍。在 小学、中学、大学均应设置心理课程,以增加人际沟通和环境的适应能力。设置新兵心理和体能性训练,教授部队的生活节律和方式。在社区设置健康讲堂,帮助退休、离岗人员建立健康的生 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丰富退休生活,帮助其再社会化。 表 8-4 适应障碍的心理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