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三篇女儿被班级同学和家长“围攻”,妈妈的做法让人大呼过瘾

 昵称cRpcd 2021-12-15

家长“上门”,冷静应对

这个周末,我跑去深圳学习了两天“丹尼逊®健脑操26式”。沉浸在学习中的我,整个身心都整合在了一起,特别轻松舒适。

由于太过认真,在学习期间我都没怎么翻看手机,一直到回中山的路上,我才想起来查看了一下微信。

想到昨天是学校组织学生们带上家人去探访老人做义工的活动,我连忙点开了女儿的班级群。

看着家长们发到群里的照片,我一张一张地放大寻找着女儿的身影。

我慢慢地往上翻看时,突然看到了一个家长的“投诉”:“今天是哪个孩子骂了我儿子啊?我这刚下班回家,就见他委屈巴巴的。”

图片

因为平时这位爸爸在群里说话方式有些直,有些家长不是很喜欢,所以紧接着我就看到大家的回复:

“男孩子大方点,让他别这么小气啦,小朋友之间可能是小误会。”

“小朋友有自己的江湖呢,你别管!”

“你安抚一下孩子就行啦,没事的,童言无忌!”

我微微一笑,刷着刷着,又看到他的回复:“我问儿子了,是小雨同学!怎么这么小就分党派了?”

突然看到女儿名字,我心里猛地怔了一下,我觉察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有点儿生气。

我倒不是气女儿,我是觉得家长群本就是传达学校资讯和与老师沟通的场所,不是指责、控诉孩子的地方。

我并不打算和这位爸爸展开“青春期模式”的争论对错,而是选择继续往下看。

紧接着,连数学老师都在群里回复了他:“其实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同学之间的摩擦,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情商。”

我把整个班级群的消息都仔细看完后,觉得自己作为当事人的家长,是需要在群里进行回复的。

电石火花之间,我脑海里已经清晰地闪过了一个思维导图:

1、 回复的内容,必须要有全局观和次序

2、 可以用“341肯定法”先肯定这位爸爸做得到位的地方

3、 清晰准确地表达我的想法

4、 对群里的老师和家长们有一个交代,这毕竟是一个100多人的班级群,因为这些小事打扰到大家挺抱歉的

想到这儿,我立即就组织好了语音,发送了以下这段话:

XX爸爸,因为我一直在外学习,直到现在才看到你的消息,很抱歉。

关于孩子们之间的争执,我想先回家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再来和你沟通可以吗?

父母看到孩子在外受委屈特别着急,想帮孩子排解这些负面情绪,这些我完全能理解你。从这件事中,我就看出来,你是一位疼孩子、负责任的父亲。

我有两个看法:

1. 下次再发生类似事件,你可以先私聊我,我了解好原委后再与你沟通,我们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也可以避免打扰到其他的家长。

2. 孩子现在所处的年龄阶段,未必会是“分党派”,而且孩子在成长过程过,人际交往也是必修课,咱们的孩子一定可以自己处理好的,我们要相信他们。

我们作为父母,做好引导才是最重要的。由此给你造成困扰,实在抱歉,等会儿我再私下和你联系。

群里的各位老师们,家长们,很抱歉打扰的各位,不好意思。

发完这一整段话后,我整个人瞬间轻松了下来,生气值直接降到了0。

这次我没有被情绪干扰,而是启动思考脑,解决了这个小“问题”。

图片

冰释前嫌,和平解决

回家后,我没有第一时间就是询问女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找到老公,平静地问他:“群里的信息我看到啦,出什么事了?”

老公吹胡子瞪眼地说:“都不关小雨的事,我还正想回复那个家长呢,见群里其他家长甚至老师都在帮我们说话,我就没回复了。”

“你也真是的,还表扬他干啥?”

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也不是表扬他,的确是看到他那份关爱孩子的心了,这一点做得很不错,所以才肯定了一下。”

“他不过是被情绪左右了,没管理好而已,发到群里也只是发泄一下。不过这是他的事,我管不了。我能做的就是了解事情经过,表达一下我的想法,再和他沟通解决呗。”

老公无奈地摇了摇头,又继续做他自己的事了。

这时,女儿听到我回来的动静,高兴地跑过来“邀功”:“妈妈,我告诉你哦,我今天的作文写得特别好呢!”

我摸了摸她的头:“真棒,妈妈先去收拾一下再和你说话好吗?”

女儿颇为乖巧地点了点头后,又回到自己房里认真写作业了。

图片

我没有再打扰她,洗过澡,收拾完一切后,我才去了她房间询问事情的“真相”。

我像唠家常一样,随意地问她:“宝贝,妈妈今天在群里看到你和几位同学去探望了那个黄婆婆,你是一个有爱心又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妈妈为你骄傲。”

女儿娇笑了一声,听到我的夸奖后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我温和地说:“那这个探访活动,你都做了什么呢?有什么感想呀?”

她咧开嘴笑了起来:“我们帮婆婆打扫了卫生,买了些生活必需品,婆婆说她很久没吃过肉了,我们特意给她带了盒猪肉,她都高兴地哭了呢。”

我赶紧夸道:“真不错,你们想得很周到!而且只要婆婆高兴,你们就达到了这次探访的目的了。”

说到这儿,我话锋一转:“不过,妈妈听说,在探访活动中,有一个男同学哭鼻子了。”

“他回去后告诉了他爸爸,说你当时说了他,他好伤心的。你能和妈妈说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女儿一愣,随即说:“咦?哦,我想起来了!是XX同学吧?他之前没有报名这次的义工活动,而且他家就住在婆婆家隔壁,那时他做完作业,觉得无聊,见我们在探访黄婆婆,就过来找另外一个同学玩。”

“他来了之后,大家都跟着他下楼玩耍,爸爸当时觉得楼下没大人看着,很危险,所以我就叫XX不要带其他人下楼。”

“我想起来了!我当时对他说了句:'这次你没报名义工活动,就先回家吧。’”

原来如此!听完女儿的描述后,我竟有些感动!

我立刻就肯定了女儿的行为:“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你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你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还想让同学们知道这次探访的目的不是玩,而是帮助婆婆。”

“真的很棒!”说着,我朝她竖起了大拇指。

女儿听到我的鼓励,笑得把眼睛都眯了起来,她说:“他还想去某某女同学家玩,但是那里太远了,我叫他们都不要去哦。”

我摸了摸女儿的头:“妈妈知道啦,你做得很对,妈妈支持你!”

“不过,站在那个男同学的角度来想,他可能觉得你是在驱逐他,不让他跟其他同学玩,所以才觉得委屈,回家就哭了。”

“不同的人,听同一句话的理解可能也会不同。妈妈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咱们下次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可以用上正向表达。我现在给你演示一遍,你感受一下?”

女儿点了点小脑袋,挥着手让我赶紧演示给她。

我温和地说:“XX同学,我知道你完成了周末作业,现在肯定特别开心,甚至想找大家一起玩。不过我们今天有探访的任务,得先完成了才能和你一起玩哦。”

“而且,小朋友们在楼下追逐起来很危险,万一磕着碰着了,就不太好,我不想大家受伤。要不等我们先完成了探访任务,再和你一起玩?或者你也可以一起来帮我们呀?”

女儿有些恍然大悟:“嗯!我知道啦!”

我不知道女儿是否真的已经明白了,但我会坚持用正向表达去练习,先做好女儿的榜样,相信这就是“身教”的力量。

图片

之后,我又主动联系了那位家长爸爸,先肯定了他心疼儿子的行为,再把我从女儿角度看到的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我给他留言:“两个孩子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一个想找好朋友玩、一个想大家安全,只是他们在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所以有了不同的感受。”

“咱们父母都是想孩子好,小雨并没有恶意,我也会跟她沟通,让她以后用正向的词语表达。” 

第二天一早,我就收到了那位父亲的回复:“我最近工作很忙,刚刚才有时间回复你昨天的留言。我家孩子已经没事啦,他早就忘了那些事。”

看着他的回复,尤其是最后一句,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位爸爸哭笑不得的感受。

从言语中,我也理解了他昨天在群里的做法: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身心都很累,一回家见孩子委屈得哭了,他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忘记思考。

这一场看似会充满冲突的事件,就这样被和平解决了。

在这次践行中,我并没有被大家的情绪所牵动,加之健脑操给我身体做了一次很好的整合,让我连通我的思考脑,整个回路都是通畅的,我才能冷静平和地对待问题。

很庆幸我加入了幸福双翼,并且在学习之后,学会了运用。现在,我发现在处理问题时,我能找到自己了,这实在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