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存建:沂水河畔目夷古国的痕迹——目夷亭

 海曲上人 2021-12-15

目夷原是一个古代方国的名字,《史记·殷本纪》:“契为子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据此可知,目夷国是商王朝分封目夷氏形成的同姓方国。

文章图片1

微子墓

商代末年,纣王昏庸无道,纣王的同母庶兄子启数谏不听,愤而出走,隐于微地。周朝初年,子启被周成王封于商之旧都商丘,建立宋国,死后葬于微地(今微山岛现存“微子墓”),后世因之称为“微子”。《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三十年,桓公病,太子兹甫让其庶兄目夷为嗣。桓公义太子意,竟不听。”太子兹甫(宋桓公嫡子)与其兄目夷(字子鱼,殷微子的17世孙,宋桓公庶子)互相让国,最终兹甫即位为宋襄公。公子目夷被尊称为“目夷子”,死后葬于微,其墓今微山岛尚存。

文章图片2

目夷墓

宋襄公与其兄目夷子互让国君的史实在历史上传为美谈,因此后世在目夷古国旧地立亭纪念。清康熙年间滕县举人、东昌府教授王特选有诗:“狐台山下目夷亭,近接木时一壁青。曾阅春秋见蛮触,雨余犹带戟鋋腥。”早期的古籍也有记述,杜预注《左传·襄公四年》:“狐骀,邾地,鲁国蕃县东南有目夷亭(汉之蕃县,即今滕州)。”2016年2月在木石镇化石沟村又出土了“目夷永固”城门匾额(现珍藏于墨子故里博物馆)。又《国史·国名记》载:“今滕之东南有目夷亭。”

文章图片3

张知寒教授认为,“木石(时)”“狐骀[yi]”皆为“目夷”转音。明万历版《滕县志·山川志》记载:“城东南二十里曰狐台 [yi] 山,一名目台 [yi] 山。”其所附地在今滕州市东南三十里木石镇一带,有狐骀山、蚕母山、落凤山等。清乾隆十三年版《滕阳古狐台 [yi]村刘氏族谱》记载,今木石村当年名为“狐台 [yi] 村”;光绪戊申年据道光二十九年版重修的《滕阳(狐骀 [yi] 村)李氏家谱 / 序》记载,“……于目夷亭之侧定居立村,名为'目夷’”。以上证明,今“木石”为“狐骀 [yi]”之讹。可见,目夷、狐骀 [yi]、木石(时),很可能为同一名称,其地有目夷亭古迹。

1936年,童书业和顾颉刚两位历史学家合作发表了《墨翟为印度人说正谬后案》《目夷亭辨》等文章,顾颉刚在《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中说:“墨确是他的真姓氏,从这个姓上,可知他是公子目夷之后,原是宋国的宗族。”童书业在《春秋左传研究》中也说:“墨子实目夷子后裔,以墨夷为氏,省为墨也。”

文章图片4

20世纪50年代,童书业先生给张知寒先生说:“墨子是滕县人。”20世纪90年代初,张知寒先生嘱咐我进一步调查墨子里籍的实证——目夷亭,数十年来了无痕迹。苍天不负有心人,2016年3月10日下午,滕州市木石镇三村出土了目夷亭四根亭柱,八棱,现珍藏于墨子故里博物馆。其两石柱有铭文:“兄让弟弟让兄,父命天伦千古重;圣称贤贤称圣,顽廉懦立百世师。”上联是写禅让,这是墨家思想;顾颉刚、童书业认为墨家的禅让后又传入儒家。下联体现的则是儒家思想。这也说明了“儒墨都是我们当地的文化”。张知寒先生考证儒墨同是邾娄文化(也叫东夷文化、炎族文化)培养的。薛河支流——沂水河畔的木石这一带,就是邾娄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从以上可知,目夷国很可能就在今滕州市木石镇一带。20世纪30年代,王献唐就曾在今滕州市木石镇木石村北4000米的安上村考古,获得了大量的文物资料,论断有古城遗址。目夷亭柱的出土,无疑为“墨子里籍为滕州”一说增添了证据。


文章图片5

李存建,滕州市墨子故里博物馆馆长,滕州市古薛文化研究会理事。编著有68万字的《墨子故里志》。2017年荣获枣庄市十大新闻人物、2018年度感动枣庄十佳人物称号。

本文首发《古薛文化研究会》,转载旨在传播更多地方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