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2087期:左颞叶内侧脉络膜裂囊肿

 zskyteacher 2021-12-15
左颞叶内侧脉络膜裂囊肿

【临床资料】

男性,13岁。头部外伤1周。

图1左颞叶内侧脉络膜裂囊肿

图片

A

图片

B

图片

C

图片

D

【影像学检查】

A-D.CT平扫见左颞叶内侧有一类圆形均匀低密度灶,密度与脑脊液一致,边界光整,灶周无水肿,内后缘与四叠体池相邻

【最后诊断】

左颞叶内侧脉络膜裂囊肿。

【诊断要点】

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al fissure cyst)属于神经上皮囊肿,具有原始室管膜和/或脉络膜丛的特征,其内衬有上皮组织,可以同时具有或缺乏基底膜。本病的成因尚不十分清楚,神经外胚层及血管软膜的残留可能为该囊肿形成的原因。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就可能在脉络膜裂的任何一处形成脉络膜裂囊肿。

1.临床表现:脉络膜裂囊肿可见于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症状出现较晚,或无症状偶尔发现。

2.X线平片:无阳性征象。

3.CT表现:

1)多发于单侧颞叶内侧脉络膜裂内,体积较小,病灶最大层面一般位于环池旁。

2)平扫囊肿为边界清晰的均匀低密度,CT值多在0〜20 Hu,呈椭圆形、卵圆形或纺锤形。

3)囊肿内无钙化、出血,邻近脑组织无水肿。

4)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

4.MRI表现:

1)平扫呈均匀T1低、T2高信号,FLAIR及DWI呈均匀低信号,边界清晰,灶周无水肿信号。

2)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邻近脑实质及脑膜亦无强化。

3)矢状位显示颞叶内侧卵圆形或纺锤形囊肿,其长轴沿后上至前下斜行。

4)冠状位显示囊肿位于脉络膜裂内,其外下方可见颞角呈点状或条状结构,海马和颞角等周围邻近结构受压变形,但无异常信号。

【分析思路】

诊断依据:

1.平时无症状,常因其他疾病行CT或MRI检查偶尔发现。

2.CT平扫显示左侧颞叶内侧单发类圆形病灶,为均匀脑脊液密度,边缘清晰,灶周未见水肿征象。

3.病灶内后缘与四叠体池相邻,提示本病的存在。

鉴别诊断:

1.蛛网膜囊肿:①多发生于颅中窝、外侧裂池、鞍上池、四叠体池及枕大池处。②蛛网膜囊肿的密度或信号与脉络膜裂囊肿一致。③较大的囊肿挤压周围脑组织或颅骨,致脑组织变性或颅骨变薄。④形态多样,呈不规则形、方形及类圆形,但无沿脉络膜裂走行的特征。本病发生的解剖位置特殊,临床容易诊断,很少误诊。

2.表皮样囊肿:①多见于桥小脑角池,有沿脑池缝隙匍匐样或塑形样生长即“见缝就钻”的特点。②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匀,FLAIR和DWI上均呈高信号。③病灶内含有脂肪成分时,T1WI呈高信号。所以易于鉴别诊断。

3.脑囊虫病:①常有头痛、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②常为多发,偶尔单发。③囊肿内可见头节,CT呈 点状高密度,MRI为T1高信号。④胶样囊泡期病灶周围有水肿。晚期病灶可钙化。⑤随访观察病灶可见脑囊虫病的各期演变过程,而脉络膜裂囊肿随访多无变化。

4.脉络膜裂囊肿:在CT横轴位上常误认为是颞叶病变,分析时应把握:①囊肿发生部位的特殊性;②MRI和/或CT扫描后重组在矢状位上显示囊肿沿脉络膜裂走行的特征,在冠状位上易于分辨颞角与囊肿的解剖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