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0503期:右侧脑室三角区室管膜囊肿

 影像吧 2017-07-17

右侧脑室三角区室管膜囊肿

【临床资料】

女性,30岁。头痛数月。

图1右侧脑室三角区室管膜囊肿

A

B

C

D

【影像学检查】

A.B.CT平扫示右侧脑室三角区可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周围脑实质呈受压改变,左侧脑室未见明显扩大,中线结构居中,未见脑水肿;

C.D.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

【最后诊断】

右侧脑室三角区室管膜囊肿。

【诊断要点】

室管膜囊肿(ependymal cyst)起源于胚胎时期异位室管膜,属于神经上皮囊肿。发病率极低,多见于侧脑室内。囊肿大而光滑,囊壁薄,内含清亮液体。囊壁由典型的室管膜细胞组成。与脑室有一均匀薄囊壁相隔,有占位效应。

1.临床表现:室管膜囊肿可无明显症状,亦可以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侧脑室室管膜囊肿好发于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2.CT表现: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呈低密度囊肿,密度均匀,呈水样低密度。壁菲薄且光滑,无壁 结节。增强扫描无强化。

3.MRI表现:为侧脑室内较大囊肿,呈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的信号相似。侧脑室扩张积液。在 FLAIR序列室管膜囊肿与脑脊液信号一样被抑制。

【分析思路】

诊断依据:

1.患者为女性,30岁。头痛数月。

2.CT平扫于右侧脑室三角区内见一较大低密度囊肿,密度均匀,呈水样低密度。壁菲薄且光滑,无壁结节。

3.增强扫描无强化。侧脑室三角区扩张。中线结构稍向对侧受压移位。

本例患者的CT表现符合室管膜囊肿的典型CT表现,所以首先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鉴别诊断:

1.脉络膜裂囊肿:有其独特的发生部位。脉络膜裂是位于海马与间脑之间潜在的脑脊液间隙,斜行沿后上方至前下方分布。当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出现障碍时,就可能在脉络膜裂的任何一处形成脉络膜裂囊肿。CT和MRI均表现为水样密度或信号,边缘光滑,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扫描不强化。

2.松果体囊肿:可能是松果体胶质斑块退变坏死所致,囊肿壁上无室管膜细胞。松果体区先天性囊肿在MRI或CT上多表现为椭圆形囊性病变,具有完整、光滑、均匀的囊壁,囊壁菲薄,囊内容物的信号变化类似于脑脊液的长T1、长T2水样信号,其CT值近似于脑脊液。囊肿通常较小。根据发生部位通常容易进行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