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0岁。头痛数月。 图1右侧脑室三角区室管膜囊肿 A B C D A.B.CT平扫示右侧脑室三角区可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周围脑实质呈受压改变,左侧脑室未见明显扩大,中线结构居中,未见脑水肿; C.D.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 右侧脑室三角区室管膜囊肿。 室管膜囊肿(ependymal cyst)起源于胚胎时期异位室管膜,属于神经上皮囊肿。发病率极低,多见于侧脑室内。囊肿大而光滑,囊壁薄,内含清亮液体。囊壁由典型的室管膜细胞组成。与脑室有一均匀薄囊壁相隔,有占位效应。 1.临床表现:室管膜囊肿可无明显症状,亦可以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侧脑室室管膜囊肿好发于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2.CT表现: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呈低密度囊肿,密度均匀,呈水样低密度。壁菲薄且光滑,无壁 结节。增强扫描无强化。 3.MRI表现:为侧脑室内较大囊肿,呈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的信号相似。侧脑室扩张积液。在 FLAIR序列室管膜囊肿与脑脊液信号一样被抑制。 诊断依据: 1.患者为女性,30岁。头痛数月。 2.CT平扫于右侧脑室三角区内见一较大低密度囊肿,密度均匀,呈水样低密度。壁菲薄且光滑,无壁结节。 3.增强扫描无强化。侧脑室三角区扩张。中线结构稍向对侧受压移位。 本例患者的CT表现符合室管膜囊肿的典型CT表现,所以首先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鉴别诊断: 1.脉络膜裂囊肿:有其独特的发生部位。脉络膜裂是位于海马与间脑之间潜在的脑脊液间隙,斜行沿后上方至前下方分布。当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出现障碍时,就可能在脉络膜裂的任何一处形成脉络膜裂囊肿。CT和MRI均表现为水样密度或信号,边缘光滑,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扫描不强化。 2.松果体囊肿:可能是松果体胶质斑块退变坏死所致,囊肿壁上无室管膜细胞。松果体区先天性囊肿在MRI或CT上多表现为椭圆形囊性病变,具有完整、光滑、均匀的囊壁,囊壁菲薄,囊内容物的信号变化类似于脑脊液的长T1、长T2水样信号,其CT值近似于脑脊液。囊肿通常较小。根据发生部位通常容易进行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