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辨证要点] 本方证为太阳少阳合病之证,因太阳、少阳之证俱微,故治疗时各取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原量之半合剂。因其具有和解表里,通达内外,调畅气机,舒肝和胃,调和肝脾等多种功效,故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注家方论] 1.柯韵伯《伤寒附翼》:桂枝柴胡二汤,皆调和表里之剂。桂枝汤重解表,而微兼清里;柴胡汤重和里,而微兼散表。表证虽不去而已轻,里证虽已见而未甚,此太阳少阳并病之轻者,故取桂枝之半,以解太阳未尽之邪;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阳之微结。外证虽在,而病机已见于里,故方以柴胡冠桂枝之前,为双解两阳之轻剂。 2.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桂枝汤重于解肌,柴胡汤重于和里,仲景用此二方最多,可为表里之权衡,随机应用,无往不宜。即如肢筋烦疼,太阳之邪虽轻未尽,呕而支结,少阳之病机已甚,乃以柴胡冠于桂枝之上。 3.陈修园《长沙方歌括》:此言伤寒六七日,一经一周,又当太阳主气之期,其气不能从胸而出人,结于经脉以及支络,故取桂枝汤以除发热恶寒,藉小柴胡汤以达太阳之气从枢以转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