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专家补充意见(2021)

 强哥nkr81eo3wp 2021-12-16

脑死亡(brain death,BD)是神经病学标准的死亡(death by neurologic criteria,DNC),判定过程复杂,既需要专业、熟练的知识与技能,又需要可靠、严谨的分析与证据,以免错判。

本文仅选取部分内容,以供参考。

脑死亡判定先决条件补充意见

专家推荐与建议

1. 推荐意见:推荐脑死亡判定前,通过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获取神经病学诊断依据和不可逆昏迷证据,特别是神经影像学证实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脑水肿/脑疝),或颅内压大于平均动脉压。

2. 建议意见:建议脑死亡判定前,符合以下条件:

  • 最低核心(血液、膀胱、直肠)体温36.5 ℃,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或平均动脉压≥60 mmHg(儿童不低于年龄相关目标血压)。

  • 纠正严重代谢异常、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和内分泌失调。

  • 排除导致昏迷的药物(或毒物)影响:①怀疑毒物接触史时,应进行毒理学筛查。②肝肾功能受损或接受目标温度管理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发生改变,应等待>5个药物清除半衰期;药物过量、延迟吸收、延迟消除,或与另一种药物相互作用时,需等待更长时间。③连续测量体内(血液/尿液等)药物浓度,确保不超过治疗范围;即使在治疗范围内,也需确保不会对临床检查造成干扰。④怀疑或证实酒精中毒时,血液酒精浓度应≤ 800 mg/L。

  • 采用肌松检测仪,予以4个成串刺激或连续4次刺激,如果有反应可排除药物性麻痹。若无肌松检测仪,腱反射存在也可排除药物性麻痹。

  • 排除其他混杂因素(表1)影响。

图片

图片

3. 建议意见:建议脑死亡判定前,在昏迷至判定之间留出足够观察时间。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至少观察24h;其他脑损伤观察时间不确定,应以确认脑损伤不可逆所需时间为准。

脑死亡临床判定补充意见

专家推荐与建议

1.推荐脑死亡的深昏迷确认条件:

  • 大脑介导的运动反应消失,表现为枕骨大孔以下(胸骨切迹、四肢近端/远端)强烈痛觉刺激时,面部无任何运动反应。

  • 脑干介导的运动反应消失,表现为枕骨大孔以上(眶上切迹、颞下颌关节水平的髁突)强烈痛觉刺激时,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无任何运动反应。

  • 脊髓介导的运动反应可能存在(表2),表现为多样、复杂、自发/刺激诱发的运动反应,包括脊髓反射或脊髓自动反射,但需与肢体自主运动鉴别。

  • 尽可能确认运动反应来源,如果不能界定,或患有神经肌肉疾病,或有严重面部创伤/肿胀,须增加确认试验项目。

图片

2. 推荐脑死亡的脑干反射消失确认条件:

  • 脑死亡的脑干反射消失确认无疑,需要3个条件:①被检查者具有被检查的条件,保证获得检查结果;②执行检查者的检查方法规范,保证检查结果客观可靠;③执行检查者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保证分析结果合理准确(表3)。

  • 如果脑干反射检查无法获得结果或结果不可靠,须增加确认试验项目。

图片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杂志,2021年第101卷第23期:1758-1765页。

本文来源:MIMS医药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