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文明冯太后

 新用户0096fsbV 2021-12-16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初入中原,拓跋鲜卑成功地实施了“一国两制”,即胡汉分治,这个项举措成功缓解了鲜卑与汉族的矛盾,使这个新兴王朝在中原大地上站住了脚,北魏也形成了由鲜卑贵族和汉族共同执政的政权。胡风汉俗,相互杂糅,成为北魏王朝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此,维护民族团结和化解民族矛盾始终是北魏王朝的头等大事。孝文帝元宏登基后,在冯太后的鼎力支持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经济改革正式启动,时值北魏太和年间,史称“太和改制”。

冯太后出生于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去世后谥号文明太皇太后。冯太后出身显赫,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最后一代国君,太平真君三年(442),冯氏出生于长安,她的叔叔伯伯辈都是朝中高官,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在她幼年时,父亲冯朗因牵扯一桩大案,被太武帝下令诛杀,而她从此成了罪臣之女,被收入宫中成为一名婢女。机缘巧合之下,她成了太子拓跋濬的伴读。文成帝拓跋濬登基不久,冯氏便迎来了人生第一个转机,时年十一岁的她被选中做了贵人。

北魏皇宫中嫔妃要立为中宫皇后,必须先要手铸金人,若能铸造成功,则视为吉祥如意,若是铸而不成,则不能立为皇后,这在北魏历史上曾是定制。小小年纪的冯氏暗暗和工匠学习了铸金人的诀窍和方法,太安二年(456),她成功铸成了金人,十四岁的她被文成帝立为中宫皇后。

和平六年文成帝英年早逝,年仅十二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后被尊为皇太后。据传文成帝病逝后,冯后悲痛万分,甚至曾想跳入火里殉情,好在身旁有人及时救回。年幼的新帝初立根基不稳,当时权臣乙浑野心膨胀,企图谋乱专权,朝野内外危机四伏。这时候就突显了冯太后的胆识与智谋,冯太后临危不乱,设计诛杀了乙浑,之后临朝听政,稳定了政治局势,初步显示出超人的政治胆识与才干。

冯太后这次临朝称制的时间不长,前后不过一年半多一点。献文帝皇子拓跋宏(即后来的孝文帝)出生后,不久被立为太子。冯太后遂借此停止临朝。冯太后还政时只有二十六岁,此时的她有个相好的名叫李奕。李奕是官宦子弟,外貌出众还善解人意,经常入宫陪伴冯太后,深得喜爱。但时间一长,不免传出流言蜚语,献文帝十分不高兴,最终诛杀了李奕。李弈的被杀,激化了冯太后和拓跋弘之间的矛盾,最终使得冯太后逼迫献文帝让位于年幼的皇孙,而她以辅佐年幼皇帝的名义又一次执掌朝政,这一年她也只有三十五岁。

孝文帝即位后,尊称冯太后为太皇太后。重新临朝称制的她重用李冲等汉族人士,推行改革:禁止拓跋氏同姓为婚;行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査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和兵役,以抑制豪强隐置户口和逃避租调福役)、租调制。又整顿吏治。冯太后的这些改革举措,产生明显的效果。史称:“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自太后临朝专政,高祖(即孝文帝)雅性孝謹,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高祖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魏书皇后列传》)。

总体看来,冯太后在孝文帝平城时代纵横捭阖,排除干扰,推动了太和改制。她主持推动的这些重大改革措施,无论是沿袭汉族政权旧制,还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对于促进北魏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过渡起到了推动作用,加快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太和十九年(490),冯太后去世,享年四十九岁,谥文明太皇太后。冯太后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她本是北燕皇室,没想却成了罪臣之女,入宫为婢却因机缘与胆识成为中宫之主,其后平定叛臣,辅佐新君,整顿吏治,修改旧制。冯太后的治国理政才能为北魏扫清部落残余和汉化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