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金山丨疲劳综合征,现代人的“幽灵”

 金秋文学 2021-12-16

健康观察

疲劳综合征,现代人的“幽灵”

作者:王金山

2015年1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称,全球2012年因慢病导致的死亡达3800万人,其中中国有860万人。在这860万人中,男性约四成(39%)、女性约三成(31.9%)属于过早死。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有300万人因慢病而过早死亡。

    另外,据WHO去年年底公布,懒得运动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据估算,全球每年因“懒”而死亡的人数高达320万人,且逐年增长。

    以上说的病症很可能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疾病。长期以来,医学界对此病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直到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根据全美各地相继提出这类病例的报告,才研究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该中心给它下的定义是:CFS的症状首先是突然出现的极端的疲劳状态,延续六个月以上,反复出现微热、咽喉疼痛、淋巴腺肿大、肌肉疼痛、膂力下降、头痛、精神错乱、记忆力减退、视觉障碍等症状。

早在2001年,中国亚健康首次学术研讨会就明确指出,目前,我国约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虽然没有器官、组织、功能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于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健康水平很低。有人称之为“办公室综合征”、“高楼综合征”、“居室综合征”、“企业家综合征”等等,其实,更确切的称呼应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常见的伴随症状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由于在中高收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的三、四十岁人群中类似症状和寻求帮助的较多,慢性疲劳综合征一度被形容为“雅皮士感冒”。

                         疲劳综合征,“缠”上现代人

疲劳综合征,国外也有人将其称为“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或“半健康人”,甚至将其划为“亚健康”的范畴。而在临床上,许多医生常将此诊断为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等。此病在心理上的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心慌易惊等。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气短,出汗,腰酸腿软,心律不齐等。

      疲劳综合征,并非“疲劳”的代名词

生活中,我们许多人弄不清楚“疲劳综合征”“疲劳”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样的“疲劳”都往上“贴”。

有关专家指出,其一,弄清正常人的疲劳原因。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健康人在过量体力活动、广泛持续的精神影响以及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也会造成疲劳。环境中促使疲劳发生的因素有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缺盐缺水等等,通风不良、空气中的有毒烟雾、生产设备和设计不良以及保持固定速率等的工作也是产生疲劳的因素。至于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运动性疲劳的概念,1982年第5届国际生化会议已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具体就是:(1)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2)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摄氧量和输出功率在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或同时改变都可作为指标来评定疲劳。

所以,运动性疲劳与疲劳综合征可谓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程度较重,日常活动减少至少一半以上,并且病程达6个月以上,休息后24小时疲劳不可缓解;而运动性疲劳程度相对较轻,经过休息后可缓解或消除,可用心率、血乳酸、最大摄氧量等客观指标予以评判。

其二,疲劳综合征的患者大多有抑郁症状,并且较其它症状出现得早,而运动员在比赛前后的心理变化即喜怒无常则是合乎情理的。想想看,赛前高度兴奋紧张及赛后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等,最易导致身心疲劳。故疲劳综合征和运动性疲劳在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兴奋及抑郁等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往往有许多相通之处。另外,疲劳综合征的患者有肌肉酸痛、免疫功能紊乱等,而运动性疲劳是因为乳酸堆积亦可表现为肌肉酸痛,运动员免疫功能的紊乱亦可增加继发感染的机会等。运动性疲劳虽见于运动员这一特殊人群,而疲劳综合征亦见于普通人群中,但运动性疲劳若得不到及时消除,便也可能产生疲劳综合征。

疲劳综合征,离我们有多远?

当今,我国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有多少?没有准确的数字,根据有关新闻媒体的报道,有关专家通过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城市对2000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其中66%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的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一干活就累的人占了8%;脾气暴躁或焦虑者为48%。不仅中年人如此,大中院校的许多学生也都存在着过劳现象,尤其是科研工作者更面临着过度疲劳的严重威胁。有人就此估计,我国现在大约有1/4的人患有这种病,而患病的性别70%--80%是30--50岁的妇女。

慢性疲劳综合征,不是我国的“专利”,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过度疲劳已日益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日本每年大约有1万多人因过度疲劳而猝死。据美国卫生部门调查发现,美国至少有400多万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英国的类似调查结果表明,约20%的男性和25%的妇女总感到疲劳,其中约1/4的人可能为慢性疲劳综合征。1990年,慢性疲劳综合征在澳大利亚的流行至少为37. 1/10万人口。此外,加拿大、以色列、西班牙、法国、新西兰、冰岛、日本、俄罗斯、北非等均有报告。

由于此病病因不明,一直被当作一种与身心有关的疾病。后来,美国的医学专家们发现这种病是一种被专家们戏称为“懒虫”的病毒(EB病毒、柯萨其病毒、单纯病毒等)感染所致,“懒虫”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可达20年。近年来,又有医学专家们分析此病可能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有关。另外亦不能排除心理障碍和认知障碍,认为社会及心理因素为本病潜在诱因。

那么,这个病会传染吗?目前能否传染还不太好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人群中已有偶发流行的报道,这也许与心理因素或病毒细菌等感染有关。会不会遗传呢?可能存在某种遗传成分,这并不令人奇怪,因为该病涉及某种程度的免疫功能异常,而免疫相关性疾病通常存在遗传成分。当然,科学在不断发展,能否遗传的定论肯定有一天会弄清楚的。

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个现代人的“幽灵”,正在无数人的躯体里肆虐、游荡,吞噬着人们的健康。

疲劳综合征,预防胜于治疗

中医有句名言:“防患于未然”、“上工治未病”,意即高明的医生(患者或健康人)是不让疾病露头就把它扼杀。所以,为了预防该病,我们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睡眠时间要充足,减轻心理压力。其外,在饮食上应多吃些碱性食物和富含维生素C、B的食物。碱性食物如苹果、海带、新鲜蔬菜等,能中和体内酸性环境,起到消除疲劳的功效。

离开闹市的喧哗,置身于大自然景物之中,是一种心身收益巨大的消遣活动。走吧,到大自然中去,不仅景物变化带来精神上的无限情趣,生命机体也增添了新的活力。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对人的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使你的精神放松,情绪开朗,同时可增加心肌营养,提高人体免疫力等等。这些,对疲劳综合征的人快速康复很有好处。

     你有疲劳综合征吗?

笔者中学时的一位同学名叫黄红(化名),现在合肥市某公司当经理。不知何故,近几年来,成了医院的常客。最近,笔者拜访了她。虽然同在合肥市工作,但由于各自忙的缘故,好几年没见面了。这次见面,黄红的“憔悴”确实令我吃了一惊。“当了大经理了,为了事业,废寝忘食,连人也变苗条了!”我开口取笑道。“别逗了,我这几年可难受呢!”黄红苦歪歪地说。“怎么回事?”我急忙问道。“她呀,这几年也不知得的是什么毛病,全身难受,吃饭不香,睡觉不眠,注意力难集中,过一段时间就要跑趟医院,成了我们家有名的老病号……”黄红的先生柳小平给我沏了一杯茶,皱着眉毛喃喃地说。“我也没法子呀,上班有气无力,下班死气沉沉,同事们都说我患了'懒’病,我不是装病呀!”黄红苦恼地叹道。“你看了这么多次病,都诊断是什么病呀?”我追问道。“努,这是她的病历,够出一本书了!”柳小平半开玩笑半讥讽道。“人家不舒服,他还说风凉话,没良心的东西!”黄红生气了。“开玩笑,开玩笑!”柳小平打起了哈哈。

我仔细地翻着这位“老病号”的一摞病历,诊断是够多的了。“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甲亢?”等等。

“从你的病史来看,很像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我寻思了一会说。

“什么?疲劳也有综合征?”黄红惊讶地问道。

“这种病人还不少呢!”我解说道。

合肥市某集团公司总经理孙某,公司的业务做得十分红火,业务量蒸蒸日上,可令孙某苦恼的是,晚上睡不着觉,早上起不了床,全身如同散了架。白天昏昏沉沉,生活和工作索然无味,而且没有食欲,只想吃麻辣口味重的东西。很长一段时间,孙某均被多家医院诊断为“神经衰弱”,中西药吃了许多也没见明显效果。孙某实在抗不住就靠安眠药过日子,每晚从2片吃到3片,现在4片仿佛也不管用了。最近,一位专家才明确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接受相关对症治疗。

疲劳综合症,生理上的表现为疲劳乏力、气短、出汗、腰酸腿软、心律不齐等;心理上的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心慌易惊等。这些症状,现在的你有没有?

如何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

下面这些大致标准可供参考。

1、对于以下能解释的慢性疲劳,可排除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

(1)任何有效的医学状况可以解释所出现的慢性疲劳;

(2)任何以前可以解释的疲劳;

(3)任何以前或当前可诊断为主要的抑郁性紊乱伴有精神病或忧郁症的特点,两极情感障碍,各类精神分裂症,各类妄想症,各类痴呆,神经性厌食或食欲过旺;

(4)发病前2年有药物滥用者;

(5)严重肥胖者。

    2、以下不应除外慢性疲劳的诊断:

(1)不能由实验检测确认的诸如纤维肌痛、烦躁、躯体性紊乱、非精神病或非忧郁性的抑郁、神经衰弱、多种化学敏感性紊乱;

(2)任何可导致慢性疲劳产生的条件,但对其产生的条件给以充分的治疗;

(3)任何可以导致慢性疲劳产生的条件,但对其治疗已经完毕。

3、满足以上条件后,下面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核心标准:

(1)从临床而言,不能解释的持续或反复的慢性疲劳,不能经休息充分缓解,并且导致以前各种活动水平的大量下降;

(2)同时发生4个以上的下述症状且持续或反复发作达6个月。

①自述近期记忆力或注意力损害严重到足以导致以前各种活动水平的大量下降;

②咽喉痛;

③颈、腋淋巴结触痛;

④肌肉疼痛;

⑤无红肿性的多关节疼痛;

⑥新型的或严重的头痛;

⑦不能使精力得以恢复的睡眠;

⑧劳累后不适持续超过24小时。

    4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可出现EB病毒抗体效价上升,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增快,乳酸脱氢酶轻度增高;免疫异常有免疫球蛋白A、D、G、M减少或缺乏,抑制性T细胞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等;各种病毒如EB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抗体出现,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上升等;部分病人有异常的肌电图,肌纤维出现萎缩坏死,肌细胞有微管和线粒体结构异常等。

                       过度疲劳的信号

前不久,日本学者提出了27种过度疲劳的信号,现在将此公布,并请有关人士自我对照:1.经常感到疲劳,忘性大。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觉得没滋味。3.突然感到衰老。4.肩部和颈部发麻。5.因疲劳和苦闷失眠。6.为一点小事烦躁、生气。7.经常头痛、胸闷。8.患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不正常。9.体重突然变化。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11.一天喝咖啡5杯以上。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13.喜吃油炸食品。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16.上下班单程需2小时以上。17.最近几年,即使运动,也不会流汗。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20.星期天也上班。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23.最近有工作调动。24.升级或工作量增大。25.加班时间突然增加。26.人际关系变坏。27.最近工作有失误或与合作者不和。

驱赶疲劳,传统中医显身手

疲劳综合征,西医西药对某些病人效果不错,可对另外一些病人则效果不明显,并且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如用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以治疗疲劳、认知障碍和抑郁;低剂量的抗抑郁剂治疗睡眠障碍、肌肉与关节疼痛;用非类固醇类抗感染药物治疗头痛、肌肉与关节疼痛;其他的治疗如营养补充剂等,但毕竟不是最佳治疗方法。

可见,目前对此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急性期予以抗病毒、抗感染,病毒感染恢复期予以休息和轻柔的按摩治疗。如若是慢性期,则应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常用方法有运动疗法,食物疗法,按摩疗法,催眠疗法,支持疗法,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使用抗抑郁药、中草药等。

疲劳综合征,中医虽无这个病名,但疲劳在古医籍中常被描述成“懈怠”、“懈惰”、“四肢沉重”、“四肢劳倦”等,并记载有治疗疲劳的“增力”、“倍力”、“益气力”、“解疲乏”等治疗方法。

疲劳综合征病因可归纳为:情志不畅,劳役过度,外感时邪;病位以肝脾肾为主,尤以肝为要;病机为肝脾肾气化功能失调,病理关键在于肝气失于对气血的疏泄而引起脾肾功能异常导致疲劳综合征的产生。

目前,有关中医学家将此征分为三型,即湿热阻滞型、脾虚湿阻型、中气不足型。

湿热阻滞型:头晕头胀,胸脘痞塞、烦热,甚则发热、心神不宁、恐惧易惊,或感郁闷悲伤厌世,或烦躁欲狂,舌苔多见黄腻,脉滑。这类病人在治疗上应以清热化湿、健脾为原则,在饮食上注意少用易化燥生热的食品,多吃清淡利湿的膳食。即多吃青菜、萝卜、野菜、番茄、瓜类等蔬菜,多吃新鲜水果,少吃油腻的东西,还要注意不吃蚕豆等易胀气的食物。

脾虚湿阻型:不思饮食、四肢困倦、腹胀便溏,或四肢、肩背等局部疼痛,舌苔白腻,腹部按之柔软,脉缓或虚。此类病人饮食应注意清淡松软,易消化,平时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不抽烟少喝酒,避免辛辣刺激,少食肥甘厚味,同时对糖、盐摄入量不可过高。

中气不足型:倦怠懒言、心悸气短,甚则短气不足以息,纳差,舌质多淡红,舌苔薄白,脉虚。此类病人应予补中益气、升提中气或补益元气、健脾养胃。平时可给予黄芪鲫鱼汤、参芪鸡、人参黄瓜炒鸡丁等食疗。

疲劳综合征,除了情绪调节外,运动调节、生活起居调节以及饮食调节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链接

                   传统中医,教你调理身心,赶走疲劳

一、按摩

按摩疗法,可谓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按摩具有调整阴阳、调和脏腑、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卫外营内的功效。

按摩手法很多,无外乎就是推、拿、按、揉、捏、掐、摩、擦、滚、拔伸等。

按摩手法操作:

    (1)患者端坐位,双目微闭,术者位于前方。以按揉法施于百会、四神聪穴2分钟,继以按揉太阳、睛明、印堂、抹眉弓及眼眶周围约5分钟;术者再立于背后拿风池、颈项肌从上至颈根部往返3—5遍,拿肩井3—5次。

(2)术者立于一侧。以一指禅推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梁门、建里、关元、气海(脐下1.5寸)穴各1分钟,分推膻中,从锁骨下至脐往返操作10—20次;按顺时针方向摩腹300—500次,再按揉足三里、太冲(足背,第一、第二跖骨底中间凹陷中)穴各半分钟,宜重刺激,以酸胀为佳,两侧交替;点揉涌泉3—5次。

(3)患者俯卧位,术者以一指禅推心俞、膈俞、脾俞、肾俞,每穴1分钟,横擦脾俞、肾俞、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以发热为宜,再拿肩井5—10次;用一手或双手鱼际或五指端轻叩击胸、腰背几下肢后侧,上下往返3—5遍。若兼有关节酸痛、肌痛,用滚、按、揉法在局部作重点治疗;有头晕、失眠、耳鸣者加按揉大椎、三阴交、耳门、神门、志室、太溪诸穴。

患者可实行自我按摩保健法:

(1)揉印堂、抹前额,分推两颞、按揉百会、指叩头、搓手浴面,共3—5秒种。

(2)推耳旁、按揉风池、天柱、擦大椎、拿揉神门、合谷、三阴交、太溪,共3—5分钟。

(3)摩中脘、揉气海、关元。按揉脾俞、肾俞、志室、擦涌泉,计5—10分钟。

(4)每次治疗10—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二、放松运动

  (1)经常将两手掌相合,来回快速搓动10—15秒,使掌心产生强烈的热感,再将双手摇动8—10次。

  (2)坐直后把头使劲向后仰,用力拉动颈肌,坚持8—10秒。然后把头低垂在胸前静坐10—15秒,如此重复3—5次。

  (3)合上双眼5秒,然后睁开眼自视鼻梁5秒,如此重复3—5次。

  (4)做上10次深呼吸,吸气要短,呼气要长。一次吸入,3到4次呼出。

  (5)坐正,双肩后弓,下腭微收,双肩下垂放于躯干两侧,手心向后。然后用力收缩背部、臂部、肩部、颈部的肌肉,坚持12秒;然后全身放松10—15秒,如此重复3—5次。

(6)两腿放于桌下,用力伸直,然后坐正,放轻腿部,如此重复3—5次。

三、食疗

(1)取银杏叶5克,开水冲代茶饮。新鲜银杏叶更佳。常饮能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心脑血管供氧量,消除疲劳,抗衰老。但低血压者不宜。血压正常者不宜长期饮。

(2)取粳米100克、鲜荷叶1张,将荷叶洗净,剪去蒂及边缘,再将粳米淘洗干净,加水适量,把荷叶盖在粳米上。开火煮粥,待粳米熟透,揭去荷叶,放入白糖,分次服用。常服能健脾利湿,助消化,缓解疲劳。

(3)取生山楂10克,生薏米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常服能活血,健脾消食,缓解疲劳。

(4)取核桃仁50克,大枣10枚,粳米80克。将核桃仁、大枣、粳米洗净,同放锅内,加水适量,共煮成粥。常服补肾健脑,可辅治失眠、健忘、肾虚腰痛。

(5)取柏子仁15克,粳米60克,蜂蜜适量。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煮熟时,兑入蜂蜜。常服能养心安神,可辅治心悸、失眠、健忘。

(6)取冬瓜100克,生薏米100克。将冬瓜洗净切块,加水适量,与生薏米同煮粥。常服能轻身,解除疲劳。

疲劳综合征常伴发头痛,也就是以疲劳为主而兼有头痛。有一些民间的单方和验方对治疗头痛效果很好,现在简单介绍如下:

(1)大枣10枚,怀山药60克,红糖20克,升麻20克。服法有两种,一是蒸煮后食用,每日两次,每次两汤匙。另一种是将上述药物用量减半,煎水代茶饮。此方适于气血亏虚所致的头痛,能益气健脾,养血补心,止头痛。

(2)菊花30克,煎水代茶饮。或用菊花10克,草决明12克,苦丁茶15克,煎水代茶饮。此方适于肝阳上亢的头痛,功能平肝潜阳、醒脑明目。

链接

“疲劳”女士要“三通”

   许多爱美的女士一到秋季只重视进补而忽略了体内的循环流通,继而出现疲劳等不适症状。然而,医学研究发现,很多人需要的不是“补”,而是“通”,只要体内通畅,平时食物中的营养基本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如不讲科学地盲目进补,往往适得其反,损害健康。

一般人体内的各种管道包括消化道、排泄管道等,首尾相连大约有1 0万千米长。经过几十年的工作,这些管道很可能变得通而不畅,从而导致老化、硬化,进而引发疾病。管道不通,医学上称为“流通障碍”,可以导致高血脂、代谢紊乱、便秘、胸闷等疾病。

刘莉,一家大公司策划部的负责人,有名的“白领丽人”。“丽人”也有难言的“苦衷”,即进入秋季后,她不仅经常便秘,心慌、胸闷、心烦、乏力、食欲减退等,且原来细嫩的皮肤也逐渐变得干燥、粗糙。往年,她只是买来一大堆化妆品及补品或营养药,又擦又吃,以此达到润肤滋补的作用,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可想而知,秋天,岂不成了刘小姐“烦恼、愁闷”的季节?

看来,刘小姐需要的不是“补”,而是“通”。

何谓“通”?中医认为,皮肤之健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内的气血是否畅行流通。有气滞血瘀的人,往往会有肌肤粗糙、紫癜、黑斑、面色暗晦等现象,应以活血祛瘀为基本治法,即“通血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通”。

那么,如何做到“一通”呢?即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川芎、白芷、赤芍、丹参、当归、防风等中草药口服。如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丹参,则有调经活血、祛淤生新、清心除烦的功效。赤芍,也有活血调经、祛淤止痛、清肝明目、消痈散肿的功效。白芷,味辛,性温,气芳香,有散风燥湿、消肿排脓、通窍止痛等功效。

其次,“二通”,也就是“通毛窍”,即“通泄皮肤”或“宣泄皮肤的汗孔”。那么,如何做到“二通”呢?我们知道,皮肤表层的衰老细胞是新生细胞健康成长的障碍,它们阻塞皮脂腺、汗孔,使皮肤粗糙或出现斑点或变得黝黑,呈现凹凸不平。如果使用剥脱法将其清除掉,毛窍通畅,皮肤自然会焕发出青春活力。古埃及用熟石膏、蜂蜜、燕麦粥调为膏,涂之以面,待膏干后揭去,大量衰老死亡的皮细胞被揭除,皮肤便变得白嫩润泽。我们知道,石膏为一种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味甘而辛,性寒。生用有清火、止渴、退热、除烦等功效;煅(熟)用有收敛、祛湿、止痒的功效。内服或煅研干撒、调敷即可。燕麦,有补益脾胃、滑肠催产的作用。燕麦米煮食,对病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或大便不畅者很有效果。现在很多人甚至一些病人每天早餐都在吃燕麦粥。蜂蜜,性味甘、平。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特别是白领女士,多吃点蜂蜜,有健脾养胃、强心安神的作用。中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身体各部组织器官的老化,加上秋天气候的“干燥”,头昏、眼花、耳鸣、口干、舌燥、心慌、胸闷、失眠、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便会接踵而来。平时,我们若能经常取鲜黄瓜适量,洗净后压取汁液,一玻璃杯汁液加入蜂蜜一小汤匙调匀,每天服2—3次,可润肠通便,健肾利尿。中老年人久服有益于防止毛发脱落及甲状腺机能亢进。另外,取芝麻50克、粳米200克、蜂蜜50克,先将浸泡好的粳米洗净,放入水锅内慢火熬煮,待米“开花”以后,将炒好的芝麻研成细末与蜂蜜同时拌入米粥内,稍煮一会儿即可食用。此食疗方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强身健体及延年益寿的作用,可治五脏虚损、脱发、头目眩晕、皮肤干燥、大便燥结等。当然,常洗澡、勤洗衣、化纤衣服不贴身穿,也属通毛窍的范畴。

另外,“通大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通”。那么,如何做到“三通”呢?我们知道,经常大便燥结难解的人,皮肤也易干燥、粗糙及早衰等,若使用大黄或大黄粉等药物“开通”,不仅使其延年益寿还有助于防止皮肤干燥、粗糙及早衰等。大黄,味苦、性寒,走而不守,深入血分,兼走气分,无坚不摧,无积不破,入胃、大肠及肝经,有攻积导滞、泻热解毒、逐瘀通经等诸多功效,因其攻积导滞、荡涤肠胃势如破竹,犹长驱直入之。为此,它有“攻下”之誉。据悉,大黄可治疗实热便秘、癫狂谵语、痢疾初起、里急后重、吐血、衄血、便血、崩漏、阳黄(湿热黄疸)、温疟、痈疮肿毒、毛囊炎、口唇溃疡、下肢溃疡等等。中医曰:“六腑以通为补”。因为大黄主要成分含有大黄泻素及大黄鞣酸两种物质,有刺激肠壁和兴奋大肠及改善肠收缩的功能,从而增加胃肠的蠕动,促进氢化代谢物随排便而排出,达到“排毒”、“解毒”的作用。如熟大黄产生的缓泻作用,即可消除肠内腐败污秽之物,减少毒素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并有健胃作用,使人的腹胀气闷症状得以解除。若因术后肠麻痹引起的腹胀、腹痛、便秘等,可用大黄100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水煎10分钟,过滤取上面清波为大黄汤,存放于滴流瓶内。对术后肠麻痹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暴露臀部于床边,用14~16号无菌导尿管的上端与滴流瓶输出管连接,下端涂润滑油后插入肛门至乙状结肠(成人约20~30厘米),控制滴速每分钟60~80滴,滴瓶高度以60~70厘米为宜。大黄汤用量成人250毫升,小儿酌减。只需1次,即可排气排便。当然,将2根香蕉的皮去掉,加冰糖适量,放碗内隔水蒸,每日服2次;或用麦芽糖、蜂蜜适量,苹果1~2个,放在一起煮着吃,每日吃1~2次。防治便秘效果也不错。但要交代的是,女士“三通”所使用的中草药,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防治皮肤干燥、粗糙及便秘等,还要注意饮食营养。维生素A有促进上皮生长,保护皮肤的作用,秋季要多吃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和绿叶蔬菜、豆类。适当多吃脂肪类、糖类食品,可使皮脂腺分泌量增加。同时禁烟、戒酒,少吃辛辣食品及咖啡、浓茶等,也不宜过多进食甜甘、肥腻、煎炸食品。同时,还要消除由心理、社会等因素造成的紧张刺激,解除心理矛盾与冲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恬静的心境,对皮肤干燥、粗糙及便秘等的防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预防“流通障碍”的养生之道。

情感虐待——慢性疲劳综合征又一新病因

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有人戏称为“懒病”,这是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疾病。长期以来,医学界对此病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直到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根据全美各地相继提出这类病例的报告,才研究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由于CFS病因不明,一直被当作一种与身心有关的疾病。后来,美国的医学专家们发现这种病是一种被专家们称为“懒虫”的病毒(EB病毒、柯萨其病毒、单纯病毒等)感染所致,而“懒虫”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可达20年。后来,关于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又有了新说法,即与人的白细胞异常有关。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05年最新报道,英国伦敦圣乔治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比研究了25个被确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和25个健康人的白细胞,发现9522个基因中有35个存在差异。后来研究人员又对1000名患者和健康人重复这项试验,获得的研究结果和之前的一样。可见,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免疫细胞中有与健康人不同的基因表达,且两者的白细胞显示异常。

不过,关于疲劳综合征的病因最近又有了新说法。据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文献》2009年1月5日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童年时受到创伤,包括性虐待、情感虐待及忽视的成年人患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风险比正常人高6倍。研究人员选取了113名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和124名健康成年人做对照实验。参与实验者会被问及是否经历过童年期的虐待和忽视。研究人员还对参与实验者进行抑郁症、焦虑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方面的测试和唾液中皮质醇激素水平测试。

研究人员称,神经紧张与其他诱发因素相互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人体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

研究人员还称,实验结果证实童年期创伤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诱因之一,对病理生理学研究以及该疾病的预防工作有重要意义。

当然,并非每个受到紧张因素刺激的人都会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所以,了解致病原因非常重要。

目前对此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急性期予以抗病毒、抗感染,病毒感染恢复期予以休息和轻柔的按摩治疗。如若是慢性期,则应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常用方法有运动疗法、食物疗法、按摩疗法、催眠疗法、支持疗法以及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使用抗抑郁药、中草药等。

文/王金山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金山,男,65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王金山丨若想不花钱又保健——强身健体离不开“五”

王金山丨您“安步当车”了吗?

王金山丨养狗缘何衍生出“狗患”?

王金山丨钞票——疾病传播的“温床”

王金山丨面对火魔,您如何学会逃生

王金山丨哼唱:养生的增氧健身法

王金山丨“30后”女性的自我保健“宝典”

王金山丨您“安步当车”了吗?

王金山丨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王金山丨解开身体打的“结”

王金山丨您会吃吗?

王金山丨床与健康息息相关

王金山丨阻遏糖尿病的“秦晋之好”

王金山丨健康就在你的脚下

王金山丨腰酸背痛,“花样”懒腰来对付

王金山丨如今流行“交替保健法”

王金山丨保健食品何时走出“沼泽地”

王金山丨未来几年流行什么运动?

王金山丨肥胖,呼吸的痛

王金山丨一言难尽“隐私权”

王金山丨全身部位自我保健按摩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