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慢性疲劳综合征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女性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长期极度疲劳而严重影响体力活动为突出表现,同时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神经精神症状、免疫功能异常和其他非特异性表现的综合征。既可以爆发的方式流行,亦可以散发的形式出现,自20世纪80年代起病例报道显著增多。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仍未清楚,也缺乏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西方传媒称之为“第二爱滋病”。国际医学界对此日渐重视,近年来连续召开国际会议,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和争论。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此也十分关注,运用中医药治疗CFS亦有所报道。
   对慢性疲劳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很早就有描述。1750年Maningham报道一组原因未明微热、重度疲劳感、各处肌肉痛、关节疼痛、健忘及精神混乱等症状,取名李特耳氏热(Littie,s Fever)。1867年Beard根据疲劳等症状主要是神经功能障碍所致,所以取名为神经衰竭。1871年DaCostarjbmr提出的“DaCosta综合征”(用力综合征)等病,也涉及慢性疲劳问题。到20世纪初由于神经衰竭不能和神经抑郁症等相鉴别而一度放弃,在这期间这类症状曾被称为Effort综合征、Autonomic inbalance综合征、神经循环系统衰弱、良性肌痛性脑脊髓炎等。
  自从1934年首次报道在美国洛杉矶有慢性疲劳爆发性流行以来,世界范围内这类病发生El益增加,称之为病毒后疲劳综合征、慢性EBV综合征、慢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慢性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再度引起医学界关注和兴趣。1987年4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邀请一批专家进行了商讨,一致同意把该病暂定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制定了该病的诊断标准,以利于进一步研究。
  在我国尚未见CFS的流行病学资料报道,英国、美国报道较多。各国各地统计资料结果差异很大,但发现无论散发或集团发生,CFS病人均为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占2:1。年龄从壮年逐渐增多(平均35岁),10余岁的儿童也有发病的。流行病学的社会因素分析,生活富裕及受过良好教育、好胜心强的人群中多有发生,集团发病多在医疗单位,尤其是护士发病高于一般人群,多数调查没有提示种族差异,持续疲劳病人中绝
大多数有因可寻,而又不具CFS诊断,因此,CFS发病率实际上较低,目前尚难解释这些现象。至于CFS的地域分布、发病季节以及流行性,目前还未见有效的文献报道。Grufferman等认为,CFS人对癌症的易感性增加,但迄今还没有重复研究成功的报道。成年人中有疲劳体验者占21%一41%,肯定存在有病理性疲劳症状者大多数为30--50岁中年妇女。她们常以疲劳、低热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前往内、妇科就诊,而常有忽略此病的诊断,故本书列入本病并作较详细的介绍,以便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中医辨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CFS病因至今不明。病因假说多从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神经心理紊乱等3方面进行研究。目前倾向于认为CFS发病可能是多因素所致,某种单一因素难以完全解释CFS的发生。
  一、感染
  很多研究认为CFS发病可能与Epstein—Barr病毒(EBV)有关。EBV属于疱疹病毒类,婴儿在母体保护性抗体消失后,对EBV开始具有易感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曾经有过EBV感染,在美国80%一95%的35--40岁的成年人具有EBV抗体。新近感染EBV一般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病,主要侵袭咽喉部细胞,症状常在1—2个月内消失,而EBV可长期潜伏于B淋巴细胞小结,呈周期性活跃,有时可导致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病毒混含在唾液中,因此儿科无法防止病毒的传播。CFS患者起病前常有呼吸道和胃肠道急性病毒感染症状,血清中有抗EBV抗体,主要为抗EBV衣壳抗原的IgG的抗体滴度升高,有时还检出抗原的IgM抗体,因而推测CFS发病与体内EBV再次被激活有密切关系。但有些现象与此不符:①有许多CFS病人不具有既往感染过EBV的证据,EBV抗体阴性;②EBV感染时具有T淋巴细胞激活现象,而CFS病人缺如;③吨人的EBV抗体滴度也会升高;CFS血清中不但有EBV抗体增高,同时还有抗其他病毒抗生素抗体滴度增高现象,如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因此。EBV与CFS之间相关关系未能确立。
  1986年Salahuddi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特别是B淋巴细胞瘤病人中,分离出一种新病毒:人B细胞病毒(邢LV),其形态是一疱疹病毒,但与已知人疱疹病毒完全不同,称为人疮疹病毒一6型(HHC一6)。有的研究认为CFS是一种与已知机体和心理疾病完全不同的疾病,可能与NW一6有关,应用特异试剂、免疫学及分子病毒学检测方法,从CFS病人中检出HHV一6,将有助于确立阳性率为60%一90%,而CFS病人达80%一100%。此外60%--81%的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有活动性HHV-6增值,对照人群只有20%。但关于HHV-6在CFS发病中的作用,究竟是mW一6引起CFS,或CFS本身激活mW一6及其抗体反应,抑或HHV一6抗体升高是非特异性反应所致,尚须继续研究。
  对慢性病毒感染的多因素分析,是当前病毒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趋向,除了EBV和HHV一6外,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T淋巴细胞病毒Ⅱ型、泡沫病毒、巨细胞病毒、甲肝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和水痘病毒等感染后发生CFS者均有报道。为了检查一些病毒在CFS中的作用,Levy用已知病毒检验了大量CFS患者的血清。结果除EBV和mW一6外,其他病毒都没有明显的血清反应,尤其是逆转录病毒缺乏抗体。这是第一次用同一血清试验多种病毒结果的报道,提示这可能是CFS的基础免疫紊乱带来的反应。除病毒外还有继布氏杆菌、莱姆螺旋体、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肺炎支原体、溶血性链球菌、弓形虫和梨形鞭毛虫等感染后发生可CFS病程,提示.CFS可能与多种感染有关。但这些研究很少有重复性。CFS是否由于微生物感染所致,至今仍无肯定结论。CFS的许多症状表现为全身性免疫系统轻度失衡,特别与某些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在这些条件下往往可以刺激体内持续存在病毒,表现出继发性的免疫紊乱现象。内源性病毒激活后,就可以出现由这些病毒引起的某些症状。是什么原因激活了这些内源性病毒呢?如从免疫控制推敲,它的实质又是什么?是应激反应?环境毒素?外源性病毒感染?或是所有这些因素的总和?总之不像是单因素所引起。
  二、免疫功能异常
  研究最多的是NK细胞和细胞毒/抑制T细胞(CD8、细胞)。包括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T细胞亚群、在体外用刺激分裂因子评价T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用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来评价宿主的免疫回忆反应能力等。多数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对照,CFS病人的NK细胞绝对数目与百分数下降,活性降低,T淋巴细胞CD4、/Cm、比例升高,病人对多种抗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明显减弱,T细胞在体外对促有丝分裂原刺激的反应能力减低,自发抑制活性细胞增加。也有人发现T细胞表面CD3明显减少。由于CD3可与抗原相互作用,在传递T细胞活化信息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提示CFS患者存在T细胞功能障碍。
  免疫球蛋白测试的结果在各个研究中很不一样。有报道31%CFS患者的血清IgG、IgA、IgM、IgD数量减少,尤其IgGl和IgG3缺乏,Read认为进一步研究可能会发现一系列IgG亚型异常。有些研究则发现11%一40%的患者Iga水平升高。CFS患者的血清中IL一2合成降低的也各有报道。17%一7工%的CPS病人丫球蛋白水平很低。30%一50%的CFS患者中发现有循环免疫复合物,Lloyd用IgG治疗CFS,病人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获改善,体能和精神症状好转,支持免疫学障碍是CFS的一个重要病因。有报道CFS患者普遍存在变态反应,Matsumoto调查日本CFS患者变态反应情况,发现78%的患者在发病前后有变态反应,主要是皮肤的反应,2乃见IgE升高。在变态反应期间,患者临床表现更为严重。
  总之,研究已发现CFS存在多方面免疫功能异常,但这些研究多存在着难以重复或未进行重复实验的缺陷,而且各个实验所用的试验方法及资料分析都不同,标准不均匀,检测结果差异很大。CFS的免疫学测试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另外,还应考虑多种因素(如用药、饮酒、抽烟及情绪不佳等)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三、神经心理紊乱
  近年来CFO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报道明显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CFS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学症状。有报道CFS患者有忧郁症的占40%一70%,焦虑症占32%,躯体化障碍症占15%,同时符合一个或多个精神疾病诊断者占70%。有人分析CFS患者在发病前和发病时患有精神病的机率较高,认为精神因素对CFS起了一种病因学的作用。CFS患者出现的情绪波动和失眠紊乱,而又缺乏疾病的明确实验室证据,也使研究者们感到CFS首先是精神方面的紊乱。另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CFS是心理症状躯体化的结果,当患者压抑时,诉说躯体症状如疲劳、肌肉疼痛,而代替了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征象。
  在CFS患者的各种神经精神学症状中,抑郁症状出现最多而且较早。7aerk等调查发现CFS患者产生抑郁的频率比对照组高得多,约50%的病例在CFS发生之前至少出现一种主要抑郁症状。其他几项CFS病例较多的研究报告也表明,CFS患者的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为高,约半数病人的抑郁症状较其他症状出现得早。这个事实提示,潜在抑郁等心理障碍可能使患者具有发生CFS的倾向,而及早改善认知一行为方式,解除心理障碍,可能有利于CFS的预防和康复。
 关于抑郁是CFS的病因、或是CFS的结果、或是伴随症状,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认为CFS可能是由于抑郁,或长期潜在的抑郁性格所致。warC等认为疾病有一个社会过程,某些心身症状可伴随各地区的社会事件或可减轻。我国的神经衰弱调查和美国的CFS调查证实了抑郁症状可随环境改善而减轻。有人用人类学的观点研究家庭、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对CFS的影响,认为CPS概念应当与生活环境对精神影响所引起的躯体感觉变化联系起来。关于抑郁可能是CFS的结果和CFS可能是大多数抑郁症发作不典型表现的观点都各有人提出。也有人发现患有不同于以往的持续头痛的病人、Alzheimer病人(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的护理者以及离婚或独身妇女都有明显增高的抗EBV抗体,认为应激和抑郁状态可能使EBV再活化引起CFS,亦可能直接引起CFS。近来有研究认为CFS与基因有关,但离成功尚有距离。
  Masuda等Montogomery评分估计疲劳程度、设计主观症状调查表和实验室免疫检查等方法,研究比较了CFS病人、非CFS成年慢性疲劳者、有慢性疲劳6个月但每次活动正常和对照组无主诉健康者的疲劳、失眠和工作压力程度都比对照组高,心理行为反应比对照组低,NK细胞活性降低,CDl6、、CD56、细胞的比例减少,而且绝对值也减少,提出伴有NK细胞数减少和免疫功能下降及轻度抑郁倾向的慢性疲劳者可能正由健康人向CFS过渡,应加强对慢性疲劳者的监测,分析其病因,预防其发展成为CFS。虽然有神经心理学研究支持精神因素在CFS的作用,但对于精神神经官能症如何解释CFS病人的物理和免疫学异常?病人感到疲劳是因为他们已有原发性情绪疾病,抑或情绪病是慢性器质性疾病产生的一个继发现象?病人是因为抑郁而感觉患病,抑或因为他们患病而感到抑郁等问题还须继续研究才能解答。实际上,对慢性疲劳发作前已有明显情绪疾病者作出CFS的诊断是困难的。神经精神病体质可以造成病人急性感染,延长恢复,而在诸多神经病问题之后产生的慢性疲劳,可被看作系前者的生化反应造成了该综合征许多躯体特点的延长。
  中医学无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名,但根据中医学疲劳为病的认识,可以从中医历代文献中查寻到相关的可借鉴的资料。
  中医学的预防疾病理论中,有大量关于疲劳为病的记载。从《内经》始,防病养身主张“不妄作劳”,提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证治要诀》称之“五劳者,五脏之劳也”。《诸病源候论》载有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瘦劳5种与情志相关的过劳病态。“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过劳、情志过极均可伤脏致病,故又有肺劳、肝劳、脾劳、心劳、肾劳的提法。均指劳逸失度或情志过极引起的疲劳病证。可见中医学的疲劳不仅指体力过劳,沉重的心理、精神负担亦是致疲劳的重要因素。劳则伤气血、肌肉、筋骨,故症见少气无力、肌肉筋骨疼痛、眼翳等症,情志过极劳损于脏可见烦躁、易怒、抑郁、焦虑、头晕、失眠,咽喉疼痛、虚热、咳嗽、眼干、盗汗等症。
  “劳则气耗”,正气易虚。《内经》称:“阳气者,烦劳作张”(烦同繁解,多也,烦劳即过度劳作,张即鸱张,阳气亢盛外张),意即身体作劳过度时阳气浮越于外,抗御能力下降,易感染外邪,故疲劳者多易感染温热病毒。亦有素体不足,外邪经常入侵,正气虚邪气实,“精气夺则虚”自然疲惫成病。这些记载,与今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与症状有吻合之处,可供中医临床认病辨证论治的参考。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研究仅有为数不多的临床报道,有认为属脾虚肝郁的,或为阴虚气弱的,或气虚夹郁的,也有分为邪实型(表热证、表实证、表湿证)、正虚型(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气虚夹郁证)等的,一般多按患者的临床现证辨其病机,从而立法施治。
  本节从临床出发,参考西医对本综合征的论述,结合中医学疲劳(劳力、劳神过度)致病的有关论述,作中医病因病机论述,概括为体劳过度,神劳过极,房劳过频,久之伤正气,伤气血,伤五脏,感邪气;也有因禀赋素弱,反复受外邪入侵,损伤正气,受损有在表、在气、在血、在脏之不同,因而出现的证象各异。其与他病机理所不同者,表邪反复为病或情志失调是其诱发疲劳的主要因素,继而伤脾或及肾,或伤肾、
伤肝、伤心等。可见本病原因多端,机理复杂,症状三两成群、轻重不一,病程漫长。
  [诊断与鉴别]
  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CFS发病一般在青春期之后,青春期以前的病毒感染多呈一过性和亚临床表现。发病率男女之比约为1:4。起病形式可急可缓,85%的病人追寻不到任何起病的诱因,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性疾病,但未发现任何传染性。
  症状体征:CFS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是非特异性的。多数以流感样症状起病,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肌痛和疲劳;其次以胃肠道作为初发症状,表现为发热、腹泻、恶心、肌痛和疲劳;少数以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起病。无论如何起病,以后均转为慢性,病情时好时坏。最突出的问题是慢性疲劳和活动后疲劳加重,而且经长时间休息后也不能完全恢复,约1/4的病人因而丧失工作能力,1/3的病人需减少工作时间。
  Komaroff等总结了510例CFS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及其出现频率(见表8—2和表8—3),有一定参考价值。大多数病人还有记忆力下降以及与纤维织炎和纤维肌痛综合征类似的肌肉骨骼压痛点。这些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其严重性足以影响正常功能,有些在病前可能会出现,但影响不大,在病后则变得更多更重。发病后即使是有节制的体力活动亦可使病人许多症状迅速加重。大部分病呈迁延性,病情缠绵数月至连续数年不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烦恼和痛苦。
  表8—2 CFS临床症状及发生率
┏━━┳━━━━┳━━━━━━━┳━━━━━━━┳━━┳━━━━┳━━━━┳━━┳━━━━━━┓
┃   ┃症状  ┃发生率    ┃症状      ┃   ┃发生率 ┃症状   ┃  ┃发生率   ┃
┣━━┻━━━━╋━━━━━━━╋━━━━━━━╋━━┻━━━━╋━━━━┻━━╋━━━━━━┫
┃ 疲劳感    ┃ 100     ┃ 运动后疲劳  ┃ 50一60    ┃ 眼干燥    ┃ 30—40   ┃
┣━━━━━━━╋━━━━━━━╋━━━━━━━╋━━━━━━━╋━━━━━━━╋━━━━━━┫
┃ 低热     ┃ 60—95    ┃ 月经前加重  ┃ 50—60   ┃ 口腔干燥   ┃ 30—40   ┃
┣━━━━━━━╋━━━━━━━╋━━━━━━━╋━━━━━━━╋━━━━━━━╋━━━━━━┫
┃ 肌肉酸    ┃ 20—95    ┃ 晨僵     ┃ 50一60    ┃ 腹泻     ┃ 30—40  ┃
┣━━━━━━━╋━━━━━━━╋━━━━━━━╋━━━━━━━╋━━━━━━━╋━━━━━━┫
┃ 睡眠障碍   ┃ 15—90    ┃ 眼翳     ┃ 50—60    ┃ 食欲不振  ┃ 30—40   ┃
┣━━━━━━━╋━━━━━━━╋━━━━━━━╋━━━━━━━╋━━━━━━━╋━━━━━━┫
┃ 注意力涣散  ┃ 50一85    ┃ 夜间尿频   ┃ 50一60   ┃ 咳嗽     ┃ 30—40   ┃
┣━━━━━━━╋━━━━━━━╋━━━━━━━╋━━━━━━━╋━━━━━━━╋━━━━━━┫
┃ 抑郁     ┃ 70一85    ┃ 恶心     ┃ 50一60    ┃ 手指肿胀  ┃ 30—40   ┃
┣━━━━━━━╋━━━━━━━╋━━━━━━━╋━━━━━━━╋━━━━━━━╋━━━━━━┫
┃ 头痛     ┃ 35—85    ┃ 眩晕     ┃ 30一50   ┃ 盗汗     ┃ 30一40   ┃
┣━━━━━━━╋━━━━━━━╋━━━━━━━╋━━━━━━━╋━━━━━━━╋━━━━━━┫
┃ 咽喉痛    ┃ 50—75    ┃ 关节疼痛   ┃ 40—50   ┃ 淋巴结肿痛  ┃ 30一40   ┃
┣━━━━━━━╋━━━━━━━╋━━━━━━━╋━━━━━━━╋━━━━━━━╋━━━━━━┫
┃ 焦虑不安   ┃ 50—70    ┃ 心悸     ┃ 40—50    ┃ 皮疹    ┃ 30—40   ┃
┣━━━━━━━╋━━━━━━━╋━━━━━━━╋━━━━━━━╋━━━━━━━╋━━━━━━┫
┃ 肌力下降   ┃ 40一一70   ┃ 感觉异常   ┃ 30一50   ┃        ┃      ┃
┗━━━━━━━┻━━━━━━━┻━━━━━━━┻━━━━━━━┻━━━━━━━┻━━━━━━┛
表8—3 CFS体征及发生率
┏━━━━━━━┳━━━━┳━━━━━━┳━━━┳━┳━━━━━━━━┳━━━━┳━━┓
┃体征     ┃     ┃发生率   ┃   ┃  ┃体征      ┃发生率 ┃   ┃
┣━━━━━━━┻━━━━╋━━━━━━╋━━━┻━┻━━━━━━━━╋━━━━┻━━┫
┃ 咽炎          ┃ 40—60   ┃ 发热            ┃ 10一20    ┃
┣━━━━━━━━━━━━╋━━━━━━╋━━━━━━━━━━━━━━╋━━━━━━━┫
┃ 颈后淋巴结肿大     ┃ 20—40   ┃ 低体温          ┃ 20一30    ┃
┣━━━━━━━━━━━━╋━━━━━━╋━━━━━━━━━━━━━━╋━━━━━━━┫
┃ 前后步态不协调     ┃ 15—25   ┃ 肝肿大(主要在疾病早期)   ┃ 5—20    ┃
┣━━━━━━━━━━━━╋━━━━━━╋━━━━━━━━━━━━━━╋━━━━━━━┫
┃ Romberg试验结果异常  ┃ 10—20   ┃ 脾肿大(主要在疾病早期)   ┃ 5—20    ┃
┣━━━━━━━━━━━━╋━━━━━━╋━━━━━━━━━━━━━━╋━━━━━━━┫
┃ 斑疹皮疹        ┃ 10—20   ┃ 腋窝淋巴结肿大       ┃ 58—75    ┃
┗━━━━━━━━━━━━┻━━━━━━┻━━━━━━━━━━━━━━┻━━━━━━━┛
  临床检验:一般血常规、生化、X线、超声波、脑电图、肌电图检查正常。部分患者可见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升高,血中乳酸脱氢酶呈轻度升高。
  以上临床表现可以看出慢性疲劳是很常见的症状,引起的原因很多,表现错综复杂,时轻时重,缺乏系统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为了有利于临床诊断治疗和推动更深入的研究,198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命名了“慢性疲劳综合征”,1991年国际健康学会进一步讨论了CFS的定义,认为CFS的诊断应用自我报告及至少一次医疗机构会诊的联合方式,对于临床资料的评估,必须依靠患者自我报告疲劳状况以及情绪、失眠、整体状态和疼痛的标准化方式。会议建议CDC关于CFS的定义标准应该修改,以除外心理疾病患者。1991年Sharp等发表了CDC修订后的CFS的诊断标准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诊断标准
  1.疲劳为主诉症状。

  2.有明确的发病时间(不是先天性)。
  3.体力精神重度疲劳(日常生活能力损失50%以上)。
  4.有肌痛、情绪障碍及睡眠障碍等多种症状。
  5.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
  6.应该排除:①有慢性疲劳的原发疾病;②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症、药物依赖性、器质性及障碍性疾病(抑郁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过度呼吸综合征等)等。
  (二)病毒感染后疲劳综合征(PVFS)诊断标准
  除具有上述诊断标准外还需具有以下条件:
  1.发病和初诊时有明显的感染症。
  2.从感染开始发病已有6个月以上。
  3.感染症已确定。
  由于诊断标准仍限于症状和体征两方面,缺少客观的诊断试验依据,使得CFS的确诊非常困难。但在无更好的“金标准”的情况下,目前最为详细的CDC的CFS诊断标准仍然值得推荐使用。很多研究正努力探索CFS的诊断性检测手段。有人提出对疲劳应有客观测量方法;还有人提出应对血液中某些与无力有关的物质进行测量。确诊本病不需作特殊的实验室和临床检查,但推荐检测:连续体重测定,在缺乏饮食的情况下体重增加10%以上提示为其他疾病;连续早上和下午体温测定;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血电解质、血糖、肌酐、血尿素氮、钙、磷、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或醛缩酶、尿常规、胸部前后位和侧位X线照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红细胞沉降率、抗核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详细询问个人和家庭精神病史。如有任何一项检查异常,必须对可引起此项异常的其他病进行检查,若未查出其他病,才符合此标准。
  应该注意慢性疲劳是一个很常见的症状,慢性疲劳不一定就是CFS。Manu等对135例发生疲劳至少6个月以上的病人按上述标准评估,符合CFS仅6例。Lane等报道200例主诉为慢性疲劳者,符合上述标准者仅为60例(30%)。
  CFS的抑郁表现与原发性抑郁症在性质上有所区别。前者有急性精神痴呆表现。也有认为最重要的鉴别要点是,前者经积极治疗,可以恢复活力,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后者表现为孤独、绝望、无能,可能出现反复的自杀倾向。当无法区别时,可请有.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医生协助诊断。
  有的学者认为本综合征在症状上与海湾战争综合征也极近似,其症状为疲劳感、抑郁倾向,同时还有关节痛、皮疹、气喘、胸痛、失眠、昏迷、腹泻、恶梦、脱发、盗汗、恶寒、齿龈出血,但病因也未澄清,最后尚无结论。
  综上所述西医学认为CFS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虽倾向于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和神经心理功能紊乱等多因素所致,但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仍存在较大困难。发挥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优势,正可弥补不明原因疾病临床治疗的不足。本节对中医治疗作如下论述。
  [辨病论治]
  一、辨病要点

  1.按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合CFS临床症状发生率(见前表),再根据中医学对本病的病机,辨病论治。
  2.必须具有长期无原因可查的疲劳史,常兼有低热、咽干。
  3.具有症状三两成群,轻重不等,病程较长的特点。
  4.时有外感症状,如恶寒、发热、咽痛等症。
  5。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肌力下降,咽炎,体温37.5℃一38*(3,颈后淋巴结或有肿大,Romberg试验结果可有异常。本病无特殊实验室检查,但需作鉴别诊断的相关检查(见前该项),若症状难以鉴别而不便确诊为本病,只要不属器质性病变,可按中医辨病施治。
  二、治疗原则
  以补脾滋肾养阴为主,兼以调肝、养心、益肺、防邪为治。
  本病主症为长期疲劳,按中医理论,虽五脏受损均可致疲劳,主要应责之于脾,故本病证虽各有所属,治法应有所侧重,重点当着眼于脾,补脾能培元,实脾可疏肝。扶脾以济心,益脾可健肺,使五脏均得受益,故有杂病治“中州(脾)”的经验之谈,适合本病症状多端,病机复杂的特点,临证时可参考之。此外,由于本病属慢性,病程久,疗程长,长期服汤药难以坚持,可经服汤药数剂后,若疗效明显,改用相同疗效的中成药或改为丸、散剂服用以巩固疗效。可选用以下方药:        使用方法:先按下面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三勒浆(三勒浆药业集团)
  功效抗疲劳,滋养肝肾,扶正固本,调养脏腑。用于肝肾阴虚所引起的神疲乏力,形体虚弱,失眠多梦,咽干声嘶等证。用法,口服,每次30ml,每日1—2次,1个月为一疗程。
  三勒浆经药效学研究证明有明显抗疲劳作用,具有方便服用、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首选中成药。
  2.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加山药、藿香
  组成:人参、沙参、麦冬、玄参、玉竹、五味子、熟地、山茱萸、车前子、牛膝、山药、藿香。
  原方主治“血崩之前口舌燥裂不能饮食者……精涸则津亦涸……使口舌之干者重润,必须使精血之竭者重生。补精之方,六味丸最妙,然而六味丸单补肾中之精而不能上补口舌之津也。虽补肾于下,亦能通津于上,然终觉缓不济急。我今定一奇方上下兼补,名上下相资汤……此方补肾为君,而佐之补肺之药,子母相资,上下兼润,精生而液亦生,血生而津亦生矣”。原方加山药、藿香补脾醒脾。笔者多年来,或取此方之意.或借其全方,或酌以加减,用于妇科病证之属五脏阴虚或气阴两虚者,屡见补气滋阴养血之功。今用于CFS,以扶正滋阴,主治原因不明微热、重度疲劳感、口舌干燥、咽喉疼痛、失眠等证。
  口糜舌烂加石斛、知母。汗出加浮小麦、牡蛎。健忘加核桃仁。长期低热,加青蒿、鳖甲,薄荷少许。心烦易怒加栀子、丹皮。抑郁不舒加郁金、柴胡。有外感证者加防风、板蓝根。脱发加首乌。肌肉酸痛加葛根,并酌情减去原方不需之品。
  3.金水济生丹(《医醇剩义》)

  组成:人参、沙参、天冬、麦冬、玉竹、石斛、龟甲、生地、山药、瓜蒌皮、贝母、杏仁、茜草根。
  原方用于肺虚燥咳,借用于此以其能滋肾养阴、生津润肺,用于本病兼有久咳(无痰)、低热咽痛者甚是恰切。气虚不甚者去人参,重用沙参,茜草根可不用。
  4.生精饮(《中成药》1990(3):12)
  组成:制首乌、制黄精、仙灵脾、枸杞子等。
  功效补肾益肝,滋阴壮阳,生精养血。用于周身乏力,头晕目眩,耳鸣眼花等证。经研究具有抗疲劳耐缺氧作用。
  5.生脉口服液合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或用扶正固本丸(《中西结合杂志》1989{11))、补中益气片等。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患者均有长期无原因可寻的疲劳史。其中,肌肉酸痛,运动后疲乏尤甚,月经前加重,手指肿胀,晨寝不欲动弹、或腹泻、恶心、食欲不振,多属脾;素体不足,或有房事不节史、多次流产史,腰膝酸软,咽痛,低热,夜尿多,口眼干燥,骨节疼痛,低热,盗汗,病多在肾;若有情志不畅史,眩晕,头痛,焦虑,抑郁或易怒,口眼干燥,感觉异常,多属肝;睡眠易醒或失眠、多梦,注意力涣散,心悸,多属心;咳嗽,恶
寒,微热,头痛,汗出,或有皮疹,咽喉不利,病在肺。根据病机认识,可分为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肝郁证、气虚外感证。
  根据证之虚实寒热应有其相应的舌脉证,但亦有舌脉不相符者,当细辨其兼杂证候。
  二、治疗原则
  以补气养阴、扶正祛邪为治。
  三、分证论治
  1.脾肾气虚证
  (1).临床见证:疲劳日久不恢复,劳作或运动后加重,肌肉酸痛,腰膝酸软,手指肿胀,食欲不佳或恶心,或腹泻,晨寝难动弹(有称晨僵),夜间尿频,关节不利或疼痛,咽痛,时有低烧或恶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少力。
  素体肾气不足或脾气虚弱,复伤于过劳,故长期疲劳不解,并伴见某些脾肾气虚之证,脾主四肢肌肉,肾主骨脊,脾肾气虚,阳气不足,故晨寝难动,关节不利或疼痛。阳气不足,腠理不固,营卫不调可见恶寒、低热。
  (2)辨证依据:
  ①素体因素支持。
  ②无明显原因的疲乏数月不解及脾肾气虚证。
  ③脾肾气虚之舌、脉、苔象。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中气,益肾气。
  ①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见月经过多、胎动不安)

  举元煎为补中气之有效方,寿胎丸原为肾气虚胎元不固之用,两方合用于此证,使中气得升,肾气得固,正气恢复,则疲劳可除,他证亦解。方中可重用黄芪(30g),人参改用西洋参,其他药物宜用小剂量,每日1剂,分3次服完,待症状缓解后可继服1周,两日l剂,每日2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低热者加知母、银柴胡。咽痛者加葛根、连翘。
  ②补肾益脾方(《中国医药学报》1986(2):1)
  组成:党参、白术、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补骨脂。
  原方以“补.肾生精,益脾强壮”用于某些较严重疾病的恢复期,根据其药物组成,用于本证甚是恰切。加入葛根更具解肌退低热的功效。
  ③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白芍、当归、陈皮、黄芪、桂心、人参、白术、熟地、五味子、茯苓、远志、甘草。
  本方主治劳积虚损,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对本病亦有疗效,现已制成中成药。
  2.肝肾阴虚证
  (1)临床见证:经常性疲劳感,月经前加重,低烧或潮热,五心烦热,眼干涩,咽干口渴,或咽痛,眩晕,头痛,易怒,心悸,失眠,注意力涣散,小便黄,大便结燥,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或弦。
  素体阴虚或有情志过极史,阴津暗耗,阴虚阳旺,劳倦曰久耗气伤阴,故见疲劳及阴虚诸证;肾水阴虚,肝失所养,心肾失交,故见易怒、失眠、头痛、眩晕、神情涣散、心悸等证。
  (2)辨证依据:
  ①素体阴虚或有伤阴血史或性格急躁。
  ②无剧烈劳作史,或其他慢性病史而有经常性的疲劳感。
  ③具有阴虚或阴虚阳亢,心肾失交的症状及舌、脉征。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滋养肝肾,佐以实脾。
  ①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柴胡、白芍、栀子、大枣、当归。
  此方寓六味地黄丸与丹栀逍遥散,具有滋肾养阴、清肝养血、兼以实脾的功效。用于此证甚宜。
  ②麦味地黄丸(《医级》)
  组成: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原方以敛肺纳肾,主治肺肾阴虚。实际亦具滋水涵木之功,五味子又能酸甘化阴人肝,对有潮热、盗汗、咽喉痛者尤佳。用于此证效亦好。
  ③一贯煎(《柳州医话》)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
   本方滋阴柔肝,用于肝肾阴虚,血燥气郁证,并有抗疲劳之效。

  ④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组成:秦艽、鳖甲、柴胡、地骨皮、知母、青蒿叶、乌梅、当归。
  原方用于治骨蒸劳热,以滋阴养血,清热除蒸。今有用于肺结核(肺痨)的对症治疗,似有病重药轻之感,借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阴虚发热、长期不明原因低烧者药证甚是相宜。
  3.脾虚肝郁证
  (1)临床见证:疲倦无力,食欲不振,时有恶心,腹脐、肌肉疼痛,焦虑不安,抑郁,头痛,胁痛,苔白或微黄腻,脉弦或平。
  脾虚肝侮,脾气更虚,中气不足而见疲惫及其他脾虚之象。肝气郁结而有抑郁、焦虑、头痛等证。
  (2)辨证依据:
  ①长期乏力少气,兼其他脾虚或肝郁之候。
  ②或有伤于脾或情志抑郁史,近期五明显原因而见焦虑、抑郁、多疑或感觉异常等。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脾疏肝解郁。
  ①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组成: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
   本方疏肝、实脾、除烦、清热,正合此证。
  ②四磨汤(《济生方》)
  组成:人参、槟榔、沉香、乌药。
  原方用于七情所伤,肝气郁结,用于此证以人参大补中气,沉香、乌药疏肝解郁,槟榔驱积通腑,对本证兼情志失常者常有改善。
  ③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小麦、大枣。
  原方用于脏躁,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症。用于本证以安神缓急,实脾益肝,于本病善后有效。
  4.气虚外感证
  (1).临床见证:长期疲劳感,精神不济,常兼见轻微外感症状,偶有感受温热病邪症状,如高热,微恶寒,时或自汗恶风,咽痛,咳嗽,声音嘶哑,脉、舌、苔象难定。
  (2)辨证依据:
  ①长期疲劳,少气无力。
  ②某些外感表证或温热病邪发热证。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扶正固表祛邪。
  ①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苏叶、枳壳、前胡、半夏(姜汁炒)、茯苓、陈皮、桔梗、枳壳、木香、生姜、大枣。
  本方治虚人感冒,具有扶正解表作用,用于虚人风寒表证。本证表证较轻,用量不宜过重,疗程不宜过长,待表证解后可予三勒浆善后。
  ②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
  组成:生葳蕤(玉竹)、白薇、豆豉、桔梗、生葱白、薄荷、炙甘草、红枣。
  原方用于素体阴虚,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恶寒或自汗,咳嗽,心烦,口渴,咽干等证。用于疲劳体虚有外感者甚为相宜。
  若见高热感染诸证,又当按温病学处理,待感染病除,可用生脉散气阴双补善后。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一)体针
  针刺大椎、膏盲、命门、气海、足三里。
  (二)耳针
  取穴:皮质下、交感、缘中、内分泌、肾上腺。可针刺激加磁贴。
  二、西医治疗
  目前西医认为本病原因不明,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一些抗病毒药如无环鸟苷等也无肯定的临床效果,抗抑郁药仅对抑郁和焦虑有效,而对其他症状无作用,有人认为
   5.羟色胺血清素可能对本病有潜在作用,镁对CFS症状的改善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某些生物反应调节剂,可使NK细胞活性恢复,从而对CFS产生临床效果。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许多病人虽患病多年,仍在继续工作,但工作能力和效率有明显下降。因此。预防本病证具有保持健康的重要意义。对有慢性病患者,应认真治疗,对本病患者治愈后应在较长时期内接受增强体质,抗疲劳的训练、保健和药物治疗。
  二、调护
  调护是本病预防和巩固疗效的重要手段。注意生活工作的劳逸适度,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锻炼身体,预防感冒。
  [预后]
  CFS病程颇不一致,有突然得病,也有逐渐发现的。关于其预后,有在3年内完全恢复的,也有复发的,长期调查报告尚少见。但一般预后良好,无严重恶化倾向。
  [疗效判定]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3个月以上未复发者。
  好转:疲劳消失,其他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未消失,甚至有所加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