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需要有仪式感”狐狸对小王子说,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是一种经常被人忽视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We all needrituals","What is aritual?" said the little prince."Somethingelse that is frequently neglected," said the fox. "It's what makes one day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days, one hour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hours." )。 从狐狸的视角里,它发现了猎人的日常生活里,也有他们每天仪式般的生活,于是小狐狸把学到了交给了想和它做朋友的小王子。 看完狐狸与小王子的对话,再从《小王子》回到现实世界里,人类的生活当然需要要有仪式感。什么是生活的仪式感呢?在《蒂凡尼的早餐》里奥黛丽·赫本用她的早餐,告诉了观众,她对生活的尊重和热情。 在比港渡轮上的旅者(2019.5.18) 仪式感而言,茶道当属其中,洗礼(Baptism)、婚礼、不同的节庆活动、纪念活动、宗教活动或者祭祀活动,都是充满着浓浓的仪式感。 仪式感里透露着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它可以由我们来定义,它可以是平淡生活的每一天,我们的某个事情或者某些生活载体的如复一日如同第一次见到那样的精心准备和对待,是对生活的敬畏和热爱的一个显现的亮丽符号。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1939年伦敦学术论坛上说过 “人类是非常需要某种符号式的生活”(C.G. Jung: "Man is in need of a symbolic life — badly in need.")。 用一日三餐的日常,在吃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各自对仪式感理解和认识。 Evia土地上采摘的水果(2018.5) 在日常中,我们有多少人,因为上班或者各种 “忙“的借口,借口没有条件准备一份给自己或者家人的早餐而手捏着包子、煎饼果子等食物在马路上穿梭,在各种公交上穿梭呢?没时间,因为,忙?!谁都又不是被生活所赶着向前奔呢? 什么是生活的仪式感? 每天可以好好的吃早饭,这也算是一种吧。 村上春树在他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曾感慨过“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这些小确幸,也会时不时地真真切切的每天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感带来的欣喜中。 更重要的他洁白整齐的衬衣、袖口,左手耀眼闪光的金手表,右手的镯子,还有笔挺笔挺的裤子,光亮的皮鞋。而我们其他同桌的人,根本就是工作场所的衣服,都没再更换衣服。当时自己一边吃饭,一边还想:一顿晚饭,搞得这么大阵仗,给谁看呢,又没有客人。 即使现在想来,依旧汗颜,因为我们眼中的那些所谓生活环境和条件,都是借口,自己对自己的生活都是那样的漫不经心的懒散,对生活的热情或者真正的热爱,也多少是虚张声势的表象。 当年那位叙利亚船长在一边担心国内家人的出境,亲朋的病情的同时,依然可以在大家面前保持满满的生活仪式感。 在塞内加尔的日常生活,两点一线,貌似乏味,下班后,自己买菜做饭,A同事都一样可以过出一种温馨的味道。即便只是一个30欧分的面包,赋予它一种仪式感,一个人,一样可以吃出满满的喜悦和快乐。 自己其他的所有理由,也都是自欺欺人的借口了。现在想起来,人家的仪式感,对于餐食的仪式感,不是矫情的做作,而是发自内心自动的习惯,无论是谁的一餐饭,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对待生活的热情、对待自己、对待周围的心态和修养吧。 伊德拉(Hydra)岛上某冰激凌店(2018.9) 因为那么一点点的“仪式感”,每天的散步,在这里遇见的人,也是迥然不同,不是因为肤色,而是因为神态就可以区分他们是我们的同胞还是久居当地的人。 当地人,居家、散步的衣服一点也不华丽,但是整洁清爽,某些天遇到的中国人面孔的散步者,虽然衣服不破烂,给人感觉一副邋遢的外形,走路都没有一个形姿,耷拉个肩膀,耸肩驼背的样子,看见了让人不是很舒服,虽然面容不算丑。 无论是早饭、着装、鲜花、茶饮等各种生活的符号,它们都赋予仪式感最真切的内涵,使我们在各自的生活里,有了自己每天相同又有些不同的”小确幸”,最终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一种幸福习惯,这样即使生活平淡如水也不会乏味无趣。 在《寻梦环游记》主角曾说道:“人生再艰难,我还有我的吉他”(Life is hard, and I have myguitar.), 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条件下的生存,愿我们时刻都在心中拥有一个自己的”吉他”, 它焕发我们的生活热情,去更加热爱生命,也让我们在艰难或者幸福的时光里,拥有一个更加趣意盎然的生活。 Life is a non-return journey... 有趣的灵魂,有趣的风景 图片、文字:吴冰-JuneH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