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野李子 2021-12-16

1、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古人从病机方面认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不通是造成疼痛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时就要疏通经络、调和脏腑达到气血通调疼痛可止。这就提出了以下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气血不通?是那个脏腑、那条经络气血不通?这对治痛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总结针灸治痛十法的根源。

2、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

经络病而致的疼痛,应当选取与疼痛部位相交叉、相贯穿的经络穴位来治疗。也就是说要想治好疼痛,一定要熟悉掌握经络的循行与分布,这很重要的。古人也有进一步的具体指教,如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也就是由于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疼痛时,可取相交、相贯经络的原穴、络穴、交位、会穴来治疗。这是由于经络病而引起的疼痛的治疗原则。

3、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

脏腑气血不调时,用带门字(如期门、章门)或海字(如气海、血海)的穴位及五脏六腑的俞穴、募穴来治疗,通过这些穴位来调和脏腑气血,达到治疗因脏腑病而引起的疼痛的目的。

疼痛常常影响到人的精神,病人烦躁、坐卧不安、失眠等。这就是疼痛影响到人的神明,影响到心。也有一些疮疡疼痛,兼有红肿,而又烦躁,是疼痛影响到血脉,而心主血脉、主神明,也同时影响到心的表现,因此病机十九条中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依据此理,在治痛时不论因脏腑还是是经络,只要病人出现坐卧不安,精神烦躁,脉数尿黄,均配以清心之法(穴如:大陵、间使、心俞。药如:生地、木通、竹叶、生甘草、连翘、黄连),均能取得满意效果。

二、针灸治痛十个立法:简称“十法”

1、疏风止痛法

风为阳邪,性主疏散、伤人肌表,荣卫失调,以致疼痛,治用疏散风邪、调和荣卫。穴用风池、风府、风市。风池可袪风解表,风府袪风清神,风市袪风通络。此法以治外风为主,疼痛可遍及全身各处,不是固定一点疼痛为特点。有汗、脉缓、头痛、腰痛、四肢痛因外风者都可以应用。

2、散寒止痛法

寒为阴邪,性主收引,伤人皮毛,腠理收缩,经络失畅,以致疼痛,治用散寒通络,行气止痛。穴用:大椎、后溪、昆仑。大椎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能助阳以散寒。后溪是八脉交会穴,能通督脉,昆仑经足太阳膀胱经由上向下夹脊循背,寒邪伤人,首犯太阳。三穴共奏宜散寒邪,行气止痛之效。

3、袪湿止痛法

湿邪粘腻,易阻气机,滞在上常见头晕,头沉,滞在躯干常胸闷、腹胀。湿流四肢则胀痛,治疗均应袪湿消肿止痛。穴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中脘、三阴交可袪湿健脾,足三里升清降浊,消肿袪湿。三穴共奏健脾、行气、袪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4、行气止痛法

气滞则痛,古有形伤肿,气伤痛之说,此处气滞,一指肝气郁结,二指思则气结,治当疏肝行气止痛。穴用:肝俞、期门、阳陵泉。肝俞、期门为肝的俞募配穴,可疏肝理气止痛。阳陵泉是胆经合穴,可舒肝利胆。以上配合可治胸助疼痛、胃气痛、四肢走注疼痛。

5、活血止痛法

跌打损伤、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发为疼痛,多为剌痛,其痛有定处,昼轻夜重,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穴用:尺泽、委中、膈俞。上肢及上半身瘀阻,常用尺泽放血,下肢及下半身瘀阻,常用委中放血,膈俞为血之会穴。三穴能活血化瘀,何处瘀阻,再配合局部取穴。

6、温中止痛法

寒邪直中,或从内生,常致脘腹疼痛,治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如胃脘痛、腹痛、痛经因寒者,均可使用。穴用:中脘、气海、脾俞。灸中脘、气海,可温中下二焦,散寒行气;脾俞针灸并用,温运脾阳,散寒行气止痛。

7、消导止痛法

食滞中焦,或停肠胃,常致便秘、腹胀、脘腹疼痛,嗳腐吞酸,故须消导食积,通肠导滞,腑气通畅,胀痛可止。穴用:中脘、天枢、足三里。中脘调胃,天枢通肠,足三里能升能降,通腑以下行,增胃肠之蠕动,饮食积滞可下行,脘腹疼痛可以消除。

8、养血止痛法

外伤手术出血,或产后失血过多,常致筯脉失养而疼痛,有时疼痛游走无定处,治要养血荣筯止痛。穴用:肝俞、脾俞、阳陵泉。肝藏血,脾统血。肝俞调肝血以养筯,脾俞益脾而增饮食生血。阳陵泉为筯会,可舒筯利节止痛。何部痛甚再局部配合选穴。

9、清热止痛法

诸痛痒疮,皆属心火。火邪热盛,肌肤肿胀,血行不畅,则易疼痛,诸如炎症的红、肿、热、痛。穴用:十宣、大陵、丰隆。十宣宜放血泻脏腑热,丰隆从阳明以泻六腑热。热去肿消,经通止痛。

10、补肾止痛法

肾主骨,肝主筯。肝肾亏损,则筋骨疼痛。外受寒邪,则疼痛加重。治应补肝肾,强筋骨,肾气充实则筋骨不痛。穴用:肝俞、肾俞、太溪、大杼。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亏损,筋骨失养,常致腰膝疼痛。若兼见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脉沉细弦,则可用此法。

以上的“三则”、“十法”为高立山前辈从医30余年,经治疗大量病人所总结出来的临床针灸治疗经验,不是针灸治痛的全部。现摘录以供针灸爱好者学习、参考。

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歌赋,而且都只是选一两个穴位哦。

1.腕痛太溪肘阴陵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


2.肩刺条口中渚颈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颈部疼痛,针刺中渚

3.背痛内环腰印上

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无从考究,故不解释。若本文阅读者有知者,可留言告知。


4.手麻后溪透劳宫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外劳宫在手背侧,又称落枕穴,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

5.颞颌关节手三里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

6.髋求合谷跟大陵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虎口,合谷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

7.肋间丘墟膝曲池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

8.踝痛合谷泻无踪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上下交叉取穴。

9.头痛前针中脘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前额头痛,针刺中脘穴

10.后寻至阴偏太冲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后脑头痛,针刺至阴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偏头痛,针刺太冲穴

11.胃痛中脘胆胆囊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胃痛,针刺中脘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

12.急腹三里肾精灵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腹痛,针刺足三里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肾绞痛,针刺精灵穴

13.上牙下关下合谷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上牙痛,针刺下关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下牙痛,针刺合谷穴

14.咽痛廉泉目光明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眼睛痛,针刺光明穴

15.臀针奇穴向腋窝

奇穴,一般指经外奇穴,此句不知所指,故不解释。

16.网球肘泻冲阳轻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网球肘痛,刺冲阳穴

17.痛经十七椎下刺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痛经,针刺第五腰椎下

18.口疮玉枕不留情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口疮,针刺玉枕穴

19.乳痛肩井痔支沟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乳房痛,针刺肩井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痔疮痛,针刺支沟穴

20.休厥失语刺人中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

21.扁桃体炎二商血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少商穴,在前面日志提过,在这不解释。

22.心胸内关加膻中
取穴一般健侧刺
疾重双痛双穴攻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内关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胸部疼痛,取穴内左右交叉取穴,双侧疼痛取两侧穴。

疼痛是人体接受体内外的刺激后而产生的一种感觉反应。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气血运行障碍是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共同病理结果,是疼痛发生的病理基础。《素问·举痛论》中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贺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在阐明气血运行障碍为什么会引起疼痛上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疼痛是一种感觉功能,按照中医的理论,感觉属于神的活动,神由心所主,《灵枢·本神》中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所以疼痛也是气血运行传导至心而产生的感觉。

中医还认为心主血脉,心与脉相通,心气将血液灌注到脉,周流全身后又将血液流回至心,故当气血运行障碍时,心必然会有所感受,心感受到了这种病理变化,则有疼痛的证候产生。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针灸治疗疼痛可以通过3个途径来实现,阻断恶性循环。①病因治疗:纠正和消除使气血瘀滞,运行障碍的因素。②病机治疗:通经络、调气血,改善气血运行障碍。③症状治疗:移神宁心,阻断恶性循环。其中通经络、调气血是最关键的。

中医对疼痛早有认识,在《内经》时期,就已对疼痛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抓住了疼痛的病机在于气血运行障碍。对疼痛病因的认识偏重于寒邪,强调邪从外来,客于体内。到了明清时代,医家们对《内经》的片面性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和补充,对疼痛的病因提出了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跌打损伤皆可致痛,并且对疼痛病机以虚实为纲,结合阴阳、气血进行分析。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认为痛有虚实,应从多方面的症状和体征来鉴别虚实。

1.痛症的病因

(1)外感六淫

风邪伤人常可引起疼痛。如外感风邪除恶风、恶寒、鼻塞、流涕等症状外,常伴有头痛、项背强痛、骨节酸痛。《素问·骨空论》载有:“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指出了风邪袭表可出现疼痛症状。

寒邪是引起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如临床上常见的胃脘痛,大多是由寒邪直入中焦引起的胃肠气机阻滞而引起,当施艾灸、火针以温中散寒的治疗后,其痛缓解。再如,少腹痛引睾丸之疝气痛,也是由寒邪客于肝经之脉所致。《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暑邪有阴暑、阳暑之分,无论阴暑阳暑,都有疼痛的症状。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阴暑者……病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酸疼等症”。“阳暑者……病为头痛烦躁,肌体大热……”

湿邪亦是致痛的因素,如李东垣《脾胃论》云:“如身有疼痛者,湿。”《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湿气盛者为着痹。”

燥邪伤人也可引起疼痛,如外感燥邪,除见口鼻干燥、咳嗽、少痰或无痰等症状外,还可有咽痛、头痛、胸痛等症状。

火邪致痛也是极多见的,如外感热邪客于上焦,出现咽喉肿痛。

(2)内伤七情

《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异常的情绪变化导致气机紊乱和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疼痛的病理表现。如:喜笑不休可出现胸痛和上腹痛;大怒后常引起头胀痛、胸胁满痛;思虑日久可出现纳少、脘腹胀痛。

(3)不内外因

饮食致病因素:暴饮暴食,导致食滞中焦,可出现胃脘疼痛;过食生冷,寒伤中阳,可出现脘腹冷痛;饮食不洁,腐败食物聚于胃肠之中可致腹痛。

劳倦致病因素:主要指体劳、心劳、房劳的过度。过劳则气血精微消耗,导致虚性疼痛发生。

外伤虫咬:创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伤及虫兽咬伤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肌肤或筋骨,造成损伤而引起疼痛。

2.疼痛的病机

气血运行障碍是疼痛的变化基础。气血运行障碍为什么会引起疼痛呢?疼痛是一种感觉功能,按照中医理论,感觉属于神的活动,神由心所主,《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主血脉,心与脉相通,当气血运行障碍发生时,心必然会有所感受,心感受到了这种病理变化,则有疼痛的证候产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临床上在治疗疼痛时,往往辅以移神宁心通调血脉之法,可以提高治痛效果。

3.对疼痛症状表现的认识

(1)疼痛的时间

有猝痛、缓痛、时痛、乍痛、持续痛等。

(2)疼痛的范围

搐痛、偏痛、皆痛、尽痛、窜痛等。

(3)疼痛的性质

1)酸痛:酸痛多发生于四肢、躯干,是一种痛不剧烈,而伴有痛处发酸,感觉无力的疼痛表现,多见于虚性病理变化。

2)重痛:重痛的特点是疼痛兼有沉重感,多出现在头部和四肢。重痛多由脾运失职、湿邪阻滞所致。

3)满痛和胀痛:这是一种兼有胀满感的疼痛,多见于胸、胁、腹等部位。主要责于气机受阻,是气机不畅而致痛。

4)绞痛:绞痛一般由寒邪内袭,或有形寒邪内停,如瘀血、痰浊所致。

5)纽痛:纽痛是一种与经筋有关的疼痛。

6)痞痛:即感觉心下有痞块堵塞作痛。此痛多由有形之邪停于心下胃脘之处,影响气机升降所致。

7)支痛:支痛是感觉似有物横撑其中的胀痛,多见于胁部。此种疼痛多责于肝胆疾患及胃部疾患。

8)切痛:切痛是指肠中病变之疼痛。其剧烈如刀切之状,故称为“切痛”。多发生于肠道,是肠中气机不通所致。

9)引痛:是指两个以上的部位互相牵引作痛。

10)跳痛:多见于痈肿疮疡成脓肿及肝阳上亢之征。

11)刺痛:多发生于瘀血出现的局部,痛处固定不移,伴有瘀血或缺血表现,如真心痛。

12)掣痛:病变多发生于筋脉。

4.针灸治痛

针灸治痛的疗效好是众所周知的。针灸几乎可以治疗各种性质的疼痛,而且其治痛效应可达到“立竿见影”的程度。

针灸治痛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①病因治疗:纠正和消除使气血瘀滞,运行障碍的因素。②病机治疗:通经络、调气血,以改善气血运行障碍的状态。③症状治疗:移神宁心,阻断恶性循环。但“通经络、调气血”是关键一环,也是针灸治疗的共同机制,在针灸治疗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病因的治疗

外邪引起的气血运行障碍:①外感风邪,客于肌表,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利,通过针刺风池、曲池、合谷等穴,疏散风邪,从而使营卫调和,气血运行归于正常,消除疼痛。②寒邪内客,损伤阳气,使脉道蜷缩、拘急,气血凝滞,用灸法可以助阳散寒,舒缓筋脉,促进气血运行。③火热伤人,胁迫气血,使气血紊乱、壅塞脉道,通过施以放血疗法,可以起到疏泄阳热,改善气血运行障碍的作用而治痛。④湿邪内蕴,阻遏气机,脉道不畅,取中脘、天枢等穴,可以蠲除湿邪、通利脉道而治痛。⑤燥邪伤人,使脉道干涩,气血运行不利,通过针刺然谷、列缺等穴,可以养阴润燥,滑利脉道,使气血流畅,从而治痛。

对于内伤七情引起的气血运行障碍,针刺可以通过调和脏腑功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改善气血运行障碍,从而治痛。①针灸可以通过疏肝解郁,调理气机,而改善气血运行,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胁肋疼痛。②针灸可以补益心气,温通心阳,增加心脉灌注功能而治疗心气不足,心阳闭阻所致的心胸痛。③针灸有温肾阳,填精髓,促进气血运行的功能,治疗肾阳不足,腰膝冷痛。④针灸可以健脾燥湿,通利脉道,改善气血运行障碍的状况,治疗脾湿不运,湿滞内阻所致的脘腹痛。⑤针刺可以通过益肺养阴,增强肺气的洒布以及宗气的推动功能,用以治疗胸膺痛。

此外,针刺具有消食导滞,通调胃肠的功能,故可以对饮食不节,食积内停引起的气血运行障碍有改善作用,故而治痛。针刺还有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的作用,并可改善脾胃虚弱,营养不良引起的气血运行不利,故可治疗虚性疼痛。

综上所述,针刺可以通过消除病因,阻断病因对气血运行的干扰,起到治痛的作用。

(2)病机的治疗

《灵枢·刺节真邪》云:“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可见针灸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痛则不通”,“通”即指气血运行流畅正常无阻滞现象。针灸可以行气行血,起到通的作用,故可以取得治痛的效果。当动力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时,针灸可以起到鼓舞气血运行加速的作用。当脉道不滑利,气血运行受阻时,针灸可以通调脉道,促进气血运行滑利。当气血瘀滞不行时,针灸可以活血化瘀,恢复气血运行。总之,针灸可以通过使气血达到“通”的状态,改善致痛的病理条件,而起到治痛的作用。

(3)痛症的治疗

针刺穴位,可以作用于心,阻断和转移心对疼痛性病理变化的感知。针刺对疼痛反应的抑制,不单是缓解症状,它可以直接影响病理变化,帮助改善气血运行。将疼痛的病理过程引向良性循环。可见针刺可以通过“以移其神”,使“神归其室”来达到“住痛移疼”的目的。对于针刺治痛这个机制的探讨,提示在治疗痛证时,要注意配以宁心安神的经穴,对临床治疗颇有意义。

贺老在针灸治痛方面有独到之处,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第一是病因治疗,这是贺老常用的临床思路之一,也是治本之法,寒证多用温通法——火针、艾灸,瘀血多用强通法——放血,气滞则用行气,从而使邪去脉通痛止。第二是病机治疗,疼痛的病机是不通,贺老灵活运用三通法使脉道通调,促进气血运行,使其达到“通”的状态,改善致痛的病理条件,起到治痛的作用。第三是对痛症的治疗,在针后较短时间内将病因和病理变化消除是不容易的,而取得的即刻效应只能是对痛觉反应的阻断,以达到“住痛移疼”的目的。

针灸治疗痛症七字歌诀:

  ●颞颌关节手三里 ●腕痛太溪肘阴陵

  ●肩刺条口中渚颈 ●手麻后溪透劳宫

  ●背痛内环腰印上 ●髋求合谷跟大陵

  ●肋间丘墟膝曲池 ●踝痛合谷泻无踪

  ●头痛前针中脘穴 ●后寻至阴偏太冲

  ●胃痛中脘胆胆囊 ●急腹三里肾精灵

  ●上牙下关下合谷 ●咽痛廉泉目光明

  ●臀针奇穴向腋窝 ●网球肘泻冲阳轻

  ●痛经十七椎下刺 ●口疮玉枕不留情

  ●乳痛肩井痔支沟 ●休厥失语刺人中

  ●扁桃体炎二商血 ●心胸内关加膻中

  1.颞颌关节手三里

  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2.腕痛太溪肘阴陵

  (1)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2)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3.肩刺条口中渚颈

  (1)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2)颈部疼痛,针刺中渚: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4.手麻后溪透劳宫

  (1)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2)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5.背痛内环腰印上

  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无从考究,故不解释。

  6.髋求合谷跟大陵

  (1)虎口,合谷穴:

  (2)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7.肋间丘墟膝曲池

  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8.踝痛合谷泻无踪

  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和第一条同,上下交叉取穴。

  9.头痛前针中脘穴

  前额头痛,针刺中脘穴:

  10.后寻至阴偏太冲

  (1)后脑头痛,针刺至阴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2)偏头痛,针刺太冲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11.胃痛中脘胆胆囊

  (1)胃痛,针刺中脘:

  (2)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12.急腹三里肾精灵

  (1)腹痛,针刺足三里: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2)肾绞痛,针刺精灵穴

  13.上牙下关下合谷

  (1)上牙痛,针刺下关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2)下牙痛,针刺合谷穴:

  14.咽痛廉泉目光明

  (1)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2)眼睛痛,针刺光明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15.臀针奇穴向腋窝

  奇穴,一般指经外奇穴,此句不知所指,故不解释。

  16.网球肘泻冲阳轻

  网球肘痛,刺冲阳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17.痛经十七椎下刺

  痛经,针刺第五腰椎下: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18.口疮玉枕不留情

  口疮,针刺玉枕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19.乳痛肩井痔支沟

  (1)乳房痛,针刺肩井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2)痔疮痛,针刺支沟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20.休厥失语刺人中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

  21.扁桃体炎二商血

 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22.心胸内关加膻中(取穴一般健侧刺疾重双痛双穴攻)

  (1)内关:

  (2)胸部疼痛,取穴内关、膻中,左右交叉取穴,双侧疼痛取两侧穴

针灸治痛的三则十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