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产车的质量稳定性,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合资质量稳定的品牌>一线自主汽车品牌>其他合资品牌>三四线国产品牌。记住这个结论,也就是说,一股脑说国产车的质量不如合资车是不准确的,其实一线自主品牌的质量,已经要强于很多质量稳定性较差的合资品牌。 国产车有很多品牌,不仅有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奇瑞这样的一线品牌,也有陆风众泰野马华晨这样的四线品牌,而合资车更是品牌众多,日系德系美系法系韩系等等,怎么能一概而论。而质量差和质量差的车型,往往在3年6万公里的质保期内,就开始凸显出差距,到了10万公里之后,稳定性更是天壤之别。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当初为了所谓的性价比,不顾我的劝阻买了众泰的T700,当时说起来是一脸骄傲,一副捡了大便宜的样子,什么超2米8轴距,配置爆棚,电吸门,全景影像,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都有,还嘲笑我们买的车都是高价低配,但是没开半年就发现吃胎严重,再后来,电吸门吸不上了,变速箱顿挫,车身异响,故障是五花八门,最后不得不低价转手,当时16万落地的车,最后只卖了5万块钱。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别买小众品牌的车型,特别是国产车,因为你要知道,这些品牌小众肯定是有原因的,很多国产汽车品牌,拿着电吸门、车内K歌等所谓的高配置当作噱头,使用着三菱淘汰的发动机和采购来的双离合变速箱,连基础的防锈工艺都做不好,没几年就生锈,品控垃圾,动力调教一塌糊涂,这样的国产车大大拉低了很多人对于国产车的印象。而目前一二线的国产汽车品牌的中高端车型,其实质量稳定性是比较出色的,这几年,主流自主品牌的防锈工艺进步很大,再加上生产设备和造车技术的不断提高,质量稳定性已经不需要太过担心了。反倒是这些年的合资品牌频频翻车,本田的机油增多、失速门,大众的双离合过热、烧机油,丰田的机油增多问题,福特的断轴门、异味门等等,其实在很多时候,国产车在造车方面是更有诚意的,或者说更有底线,反而是合资车型,为了节约成本,在一些材料上减配,导致质量丑闻频发。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出在三大件上面,都是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一线自主品牌的故障率虽然还赶不上质量最稳定的合资品牌,但是问题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多是一些小问题,谁的影响更严重显而易见。因此,我们给出的建议就是,在买车的时候,如果买国产车,要选购一线自主品牌,这样的情况下,故障率不应该是你放弃国产车选择合资车的理由,你更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样的车型更适合你,弄清楚自己的用车需求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