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耀明|奔驰在家乡的公路上

 文乡枞阳 2021-12-16


二0二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上午,我自驾回老家看望年迈母亲。从县城到开发区上G347,立即右转到黄华桥的岔路口时,面前的二车道沥青路指向回家的方向。白、黄线和实、虚线错落有序,一览无余,心潮澎湃。
第一次奔驰在家乡这条蜿蜒曲折的沥青路面上,有种放飞自我、潇洒走一回的感觉。通过这条公路,我看到了家乡五十多年的巨变。
小时候站在家门口,眼前这条公路上,汽车来往,尘土飞扬。听长辈们讲,当年渡江战役时,这是解放军到县城江边集结的必经之路。也是枞阳县城到省会合肥的必经之路,更是到龙桥附近返乡过节和探亲访友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上经常能看到开往省城合肥的三四十座长途小客车,到临近县域车站和县内车站发出的载人客车,都是解放牌敞篷车和篷布大车。
我亲眼所见,站在车身尾巴的乘客们满身灰尘,而且还比较危险,稍有不慎,恐从车身后部落下。还有一辆辆载满稻谷麻包的车子,从区、社粮站开往县城粮库,络绎不绝。因稻谷麻包堆得太高,上坡时动力不够,猛一刹车,有时还能掉下几包,我们这些小孩看到后,立即飞奔过去,占为已有。
偶尔看到吉普车、小轿车(乡下称为小豹车)一溜而过,欣喜若狂,心想必定是县里、省里大官坐的车,便梦想着长大后,一定也要当个“大官”,坐上小车,风光一下。如今不但有了自己的小车,还能经常开车回家,四处旅游,到处兜风,真是今非昔比,梦想成真……

黄华道班坐落在我的家乡——原黄华大队洪庄小队,是县、乡公路的养护单位。道班职工是国家正式职工,都是商品粮户口,住的是红砖瓦房,让我们庄上人羡慕不已。道班职工与庄上人打成一片,凡是节假日和春节,职工放假回家,庄上人轮流帮助他们看管房子和养护工具。庄上人做屋盖新房都要借用道班的工具,如平板车、铁锹、镐头等,他们也是满口答应,倾囊相助。
道班负责人,我们小时候都以“班长”相称,他和我家担任大队干部的父亲关系密切,也是我们家的座上宾。凡逢年过节或家中喜事,都邀请班长来我们家喝上几杯,交流情感。
我外祖父是道班长期聘用的养护工,干了好多年,后年龄渐大,也就没干了。老人家每天一上班,拖上板车,带齐工具,首先来到公路上,挖好取土区,和道班工人一起,给路基培土,路面填坑,保障公路畅通无阻。特别是雨后,路基受到雨水冲刷,破坏程度深,养护起来难度加大。
在我的记忆中,黄华道班管辖是在老枞合路官埠桥区域范围内,由于该路基多处在山洪暴发低洼段,常常被洪水冲毁,影响交通行车安全,路基养护任务更加繁重。外祖父是责任心非常强的人,工作任劳任怨,凡在公路上行驶的客车、汽车、拖拉机师傅们,经常与他打招呼,时间长了司机们都非常熟悉这位老同志。记得小时候要去县城玩耍,只要我外祖父往路边一站,不管什么车都能坐上去,特别是坐在驾驶室内,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享受到了莫高的待遇,心情异常激动。如能坐在大车上扶着拦杆,迎着强风更是趾高气扬。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上初中时,家中有辆上海产永久牌自行车,在那个年代,有部自行车是一件了不得的大物件。我经常骑行在这条公路上,放假时到县城购买学习用品,顺便给县里领导送去家里农产品,留宿一晚看场电影或黄梅戏。
记得从苗圃处下坡,不费力气,一路可滑行到黄华桥前面山头拐弯处。一次上官埠桥街早市,购买小鱼、猪肉和豆腐等回家时,不小心骑到路边厚沙层里,车子随即倒下,摔倒在路边,半天爬不起来,衣服擦破了,腿上还有伤疤。上高中时,上学放学都步行在这条公路上,有时偶遇道班同志在路上养护,能和他们一起搭个顺便车回家,真是高兴至极。从部队探亲回来时,坐上合肥至枞阳的客车,也经过此路线,路上大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家,真正体会了“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上跳,心在身上跳”的回家旅程。在麻园公路旁边下车,可直接到家。一九八三年夏季大洪水,由于黄华桥公路路面高程低于连城湖洪水位,公路被大洪水淹没,我和爱人回家时,路遇一位熟人,扛着自行车,小心翼翼手牵手蹚水而过,记忆犹新。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枞合路改建拉直,重新规划线路,柏油路面应运而生。昔日的老公路上,一下子车辆少了,人员流动也少了,昔日繁华地段终于落下帷幕,路边店铺商品生意也逐渐冷清,公路两旁空地渐被村民盖房所占用。

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也逐渐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强,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随着交通部门实施的“村村通公路”工程,过去的砂石路变成水泥路,极大改善了农村道路交通状况,以及农民行车难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过去水泥路的窄路基,道路质量过低,现在拓宽成双车道沥青路面,还开通了公交车,极大方便了百姓出行,大家交口称赞。
这条路见证了我的成长记忆,也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变化,更见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谨以此篇,献给几十年来的交通筑路和公路养护工人们,他们用双手为这条路洒下辛勤汗水,值得后人铭记。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