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悉又陌生的景德镇之旅——中国陶瓷博物馆之唐宋元明清

 火车侠 2021-12-16

行走时间:2020.7

行走方式:自驾

D1:御窑景巷

D2:陶溪川艺术街区

D3:玉田水库

D4:进坑村,景德镇鱼山荷塘旅游生态园

D5:中国陶瓷博物馆

D6:都昌鄱阳湖畔

D5:

中国陶瓷博物馆

地址;江西景德镇昌江区紫晶北路1号

门票:免费,凭身份证预约入内

唐代展区里一位年轻人,手持相机,一边拍摄一边讲解,好像是在做自己的直播节目。年轻人真会玩。

唐代的河南巩县窑三彩双峰骆驼和青釉双耳瓶。

早在唐代,浮梁便是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白居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描绘出这一地区茶叶贸易盛况。斗茶是宋代社会的一种时尚,在士大夫阶层广为风行。景德镇青白瓷茶具晶莹剔透,素有“饶玉”之称,是上等的斗茶器具之一,也是当时社会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宋代是景德镇瓷兴旺发达的年代。到了宋朝,这里产的“影青瓷”独步天下,得到了皇帝宋真宗的赏识,于是将他的年号“景德”送给了这个小镇,所以把昌南镇改成景德镇,一直延用到了今天。

宋代,景德镇瓷以精湛的青白瓷生产工艺异军突起,引领天下,成为中国宋代青白瓷窑的最杰出代表。

展厅通过精美的实物展示和图片,文字的说明让参观者对景德镇瓷器的赞叹油然而生。

各种形状的壶,碗

北宋时期的青白釉瓜棱执壶

南宋时期的素胎刻花堆塑四灵盖罐,不大的器物上雕刻花样繁多,精美,感叹匠人们高超的技艺。

北宋的青白釉四系盘口罐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洁白圣洁。

中式风格的屏风构造出一个画中画的视觉效果。

这个面积不小的玻璃罩中展示了形态各异的宋代陶瓷俑。

陶瓷俑是古代墓葬中出土的陪葬明器。宋代陶瓷俑种类繁多,制作精美,主要有十二生肖俑,伎乐俑,四位神,文官俑,武士俑,镇墓兽,堆塑瓶以及各种生活模型等。他们反映了宋代的社会葬俗文化以及景德镇陶瓷雕塑工艺水平。

这些小陶俑形状各异,惟妙惟肖。它们憨态可掬的模样看得我满心欢喜。他们的姿态逼真形象,有的收腰提臀,有的耸肩摆胯,有的左手挎小鼓,右手持棍子击打,抬起一只脚,眉弯眼眯嘴角上翘,仿佛正在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地说唱着什么。

元代,将陶瓷纳入了国家管理,设置“浮梁瓷局”,开创了景德镇官窑机构的先河。在这个时期“二元配方法”的发明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是景德镇陶瓷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另外青花、釉里红、霁蓝及红绿彩的成功烧制,开创了世界彩瓷时代的新纪元。

元代陶瓷中最受瞩目的是卵白釉。这件就是卵白釉的堆塑人物魂瓶。

元代的青白釉十二生肖魂瓶,瓶上十二生肖精美细致。

这件器物上层层叠叠的雕塑堪称精美。

元代陶瓷中最惹人关注的是元青花。元青花代表着元代陶瓷最杰出的成就。这件小口,丰肩,收腹的青花牡丹纹梅瓶就是馆藏宝贝。整件器物层次多,纹饰饱满,釉色青白,青花发色浓郁。

元代青花连座蒜头瓶

青花狮纽香炉

釉里红花卉纹盘

元代之后景德镇瓷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明代开始景德镇官民并进奏响了瓷都绚丽的华章,景德镇陶瓷生产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峰,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明王朝设立的御器厂不惜工本烧造了大量的瓷器,精益求精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其中以青花,五彩和颜色釉为主流,把陶瓷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地。

明代在“浮梁瓷局”的基础上设立了御器厂,清代改为御窑厂,先后为皇室服务了600余年。二楼明代展厅陈列着明代的青花瓷、青花釉里红瓷、五彩瓷、颜色釉瓷以及郎窑红、钧红、裂纹釉、彩粉、青花等名贵陶瓷品种。

橱窗里悬挂着明代官窑的瓷片。景德镇博物馆还有一个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明代官窑中当时被砸碎的残次品后来被修复。

经过修补复原的青花大龙缸。古代的青花大龙缸为御用之器,多为皇帝使用。它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作为冥器,陪葬时作为长明灯使用,另一个作用是储水防火。由于工艺的时代局限性,完整的传世明早期大龙缸极其罕见,由此可知这件经修复的明代正统年间烧制的青花大龙缸如凤毛麟角般珍贵。

红釉碗明朝宣德年间的红釉钵。青花烧段的成功是一项技术的飞跃,但比起高温红釉在技术上来说略显逊色。高温红釉的成功烧制标志着整个陶瓷史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件珍贵瓷器叫明三彩鸭形香熏。香熏上半部为盖,下半部用来装香料,以子口相合。鸭头、腹、尾施用墨绿色低温铅釉,吻、足采用黄色低温铅釉,颈、腹侧涂黄釉,翅及背羽锥刻处填孔雀绿釉。鸭足与中空方形底座相连。

青花矾红海马纹三足香炉

明代宣德年间的孔雀绿釉梨形壶小巧精致,孔雀蓝的料色淡雅,别具一格。

嘉靖时期是御器厂烧造时间最长,任务最繁重的一朝。

黄地青花茶花纹碗

青花,五彩,人物,花卉一应俱全。

青花人物香炉与珐华彩童子观音瓷雕

万历年间青花竹菊图的花瓶

青花五彩仕女纹坛

这个五彩的青花五彩七格果盒,盒中心以圆形四散的弧线间隔,五彩绘杂宝,圈边以青花,红彩绘回纹,料色艳丽,让人一看就食欲倍增。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景德镇陶瓷生产工艺的记载,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记录。

清三代是陶瓷史上最辉煌的一个阶段。

康熙年间,清王朝先后派出督陶官藏应选,郎廷极赴景德镇督陶。整个康熙时期结合了官窑民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生产出很多的佳作,将景德镇制瓷业推向高峰。

康熙时期主要品种有青花,五彩及颜色釉,而且青花瓷呈现出“料分五色”的艺术效果。

左侧的青花开光海兽图胆瓶,右侧的青花松鹿鹤图凤尾尊,纯净的白瓷上青色的图案显得高贵典雅。

这尊漂亮的青花山水图凤尾尊,形似喇叭,圆筒长颈,弧肩鼓腹,胫内收,底外撇。颈与腹部分别采用中国山水图。青花料色浓艳,康熙青花独特的"料分五色"分水技法使画上青色浓淡相宜,增添更多韵味。

青花龙纹碗。青花龙纹图案的碗在我童年时期的景德镇是普通百姓家常用的餐具。

清康熙天青釉刻如意耳梅瓶。

康熙时期的五彩由明代五彩继续发展而来,鲜艳夺目。古彩团龙纹坛,颜色丰富,花样繁多。

看看这个黄地三彩龙纹盘,全器素三彩装饰,外壁及内壁折边盘分别有四、六条五爪赶珠龙,内壁均衡立置折枝碧桃、牡丹、石榴、荷莲、芙蓉、菊花、茶花、梅花,盘心双龙戏珠,色彩浓重华富,造型博大,是宫廷祭器佳具。

敝口的三彩斗笠碗,斜壁、矮圈足、涩胎内外均以艳丽的黄、绿、紫、白色釉相间混杂点于器上,略有晕散,釉面光亮坚致,变幻光泽,有自然垂流状。

郎红釉盘。康熙时期颜色釉以红釉著称,发展多品种,还创烧了乌金釉。

青花蓝地黄云龙纹盘。从这些精美的盘子就可以看出清代的作品整体风格典雅,细节精致。

雍正时期仿古创新工艺达57项,其中大多是颜色釉。其产品主要有仿古官窑青釉的粉青、梅子青、月白等,还创烧了炉钧、天蓝和窑变等名贵品种,低温红釉中的"胭脂红"、"珊瑚红"均为一代名品。

清代雍正年间的茶叶末釉花浇

这个色彩层次丰富的窑变花釉双耳瓶,有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热烈奔放,是雍正御窑难得的色釉佳品。

这个漂亮奇特的颜色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准确的定位这个色彩,看了它的身份证“鳝鱼黄釉刻菊瓣纹花浇”才恍然,鳝鱼黄,不得不佩服这些记忆高超的匠人。

釉里红三鱼纹碗,纯净的白瓷上一条红尾鱼逼真的摆动。

斗彩花果纹寿字图。在雍正时期,斗彩瓷器最突出的成就,不仅仅是将青花与粉彩合绘于一身,而所渲染的色彩泾渭分明,清秀隽永,使彩瓷进一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青花折枝花果纹天球瓶,大腹便便的样子满满的富贵样。

纯净的白瓷高雅,纯洁,耐看。

雍正九年,御窑厂督陶官唐英为风火仙卿庙亲笔书写了青花瓷扁“佑陶灵祠”,以纪念刚正不阿的景德镇窑业英雄风火神童宾。

乾隆官窑在制瓷技巧上达到空前水平,造型上以瓶,尊等陈设观赏瓷为主。彩粉瓷装饰多用开光画面和锦上添花的手法,增添了乾隆瓷的富贵气息。清代乾隆的粉彩瓷在装饰上以粉彩绘画为主,加上料彩,金彩,黑彩,或者与青花,五彩,斗彩相结合尽显奢华,富丽的特征。

乾隆年间的黄地青花九桃纹盘

从这个粉彩镂空蟠螭福寿字双耳瓶中就可以看出清乾隆时期的瓷器制作工艺复杂,镂空瓶装饰很多都比较富丽繁复,色彩繁多且艳丽。

绿地粉彩八宝纹贲巴瓶是藏传佛教用器。长颈,上部细,渐渐收小,然后渐渐扩大,圆腹,外撇高圈足。整体如塔状,腹部饰“八吉祥”纹。

金地粉彩莲纹葫芦瓶,金灿灿,富贵满满

茶叶末釉如意耳尊。茶叶末釉这个品种是乾隆时期的一个著名品种。

青花福禄纹葫芦瓶

青花缠枝莲锦纹盖罐

乾隆时期的白底绿龙纹盘

乾隆年间的瓷器上的各种印章图案。

嘉庆,道光时期瓷业发展的介绍

嘉庆年间的红彩双龙纹天鸡钮高足盖碗

光绪官窑品种和数量位居晚清各期首位,创烧了水墨五彩、浅绛彩等品种。清代光绪年间的黄釉五彩堆雕莲纹竹节帽筒。

宣统时期的珊瑚红地白竹纹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