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刘克俭:战海河

 岚山诗话 2021-12-16


 
刘克俭

历史以来,河北省境内的子牙河、潮白河等五条海河主要支流,雨季洪水泛滥时,威胁着天津市、京山和津浦铁路的安全。曾一度被人们称为害河。河北省政府落实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指示,下大力量,把历史海河调直、加宽、加高、加厚河堤,让历史害河为人类造福。1970年春天农业学大寨时,解放战争老连长、刘金贵大叔我们爷俩带领西密坞村韩永增、张建中等24名青年民兵参加了第二批“根治海河”战斗,去天津修海河。

临走前,商庄子公社李义社长和刘风才书记在大队办公室,说:“老刘你带过兵,打过了仗,有组织领导生产能力。刘克俭是县整建党工作队出身,笔杆子硬,能做政工。公社党委研究,任命你为二排长,小刘任三排政工。你们俩看有啥困难?”

刘金贵大叔说:“坚决执行公社党委的决定,当好海河排长,克俭我们爷俩尽心尽力,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村党支部刘书记说:“这两个人放到哪儿,我们大队都放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他们俩也能完成任务。”

于是我们参加了迁安县商庄子人民公社根治海河民工连。全公社十一个生产大队混合编成三个排。白羊峪村陈起良任三排长,我任三排政工员。还有几个人分到了一排。迁安县海河民工团,大崔庄(区)营的工地在潮白河天津茶淀段。

出发那天,我们海河民工两个人一辆小双轮车,拉着行李、铁锨、水靴等工具,统一从公社出发。前边的小车上插着“迁安团大崔庄营商庄子海河民工连”的大红旗。马玉林连长和马占魁指导员背着挎包,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队伍的前边。一个排一杆排旗,排长插着红旗的小车走在排前,政工员的小拉车跟在排后。副指导员和连长压在队尾。真有点民兵野营拉练那个架势。

一个人拉车,另一个人坐在小车的行李上,每走十里路,全连统一换防。全连民工一边走一边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靶归来》等歌曲。傍晚时分,终于赶到了八十华里外的杨店子区车辕寨大队。大队为大崔庄营(五个连)的海河民工准备了晚饭,安排了住房。特地为我们演出了评剧《沙家浜》。第二天早上,在石钢(首钢)大石河火车站装上车皮,客货混装,踏上了去海河工地的征程。到茶淀刚下火车,海河民工卸车时,擂鼓台公社王古庄村一民工就出了伤亡事故。所以把安全工作放到了首位。我们连排干部天天提心吊胆地讲安全生产。

那个年代的海河工地没有挖掘机、装载机和推土机等机器化设备,全凭人海战术、愚公移山、拼体力,人拉肩抬和铁锨挖。团旗、营旗、连旗和排旗迎风招展,百里海河工地一片红海洋。呈现出“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战斗场面。我们迁安团8个营---43个连队,还有团机关全是“干打垒简易房”,一个排一个“大人库”宿舍,通天大床铺,铺着稻草。一个人翻身,附近几个人都感到“地震”。只有团部首长的办公室是单间。

海河民工的“别墅”,星罗棋布地座落在古潮白河两岸的稻田里。临时电灯杆、电话和有线广播大喇叭杆子密密麻麻,象小树林,还象蜘蛛网。宿舍和工地都安装了县团的有线高音大喇叭,统一作息时间,广播好人好事。

我们海河民工全是二三十岁的、生龙活虎的壮小伙子,干起活来不怕苦、不怕累,领导指到哪儿,我们就打到哪儿,为抢“流动红旗”拼搏着。老连长刘金贵大叔虽然年过四十岁,总是带领全排民工干在前边。

装小车除了有笨劲靠力气、还得讲技巧。我们两个人一辆车小双轮车,把小车装得满满的,再加上半米高的泥土尖,一个人驾辕,另一个人在旁边拉帮套。马不停蹄地往返在海河工地上。

每天“包工计件”,我们的饭量也真惊人,一天二斤八两粮食一点也剩不下。累得连封家信都顾不上写。我们民工享受天津市民百分之三十细粮食的待遇。很少尝到肉,吃一顿油炸饼,就算是改善生活了。还想从嘴上省点,再加班加点超土方,给家里寄点超产钱。

晚饭后,各排有时还悄悄地去搞夜战,一天才休息八、九个小时。我们往床上一躺,三五分钟就打呼噜。夜里民工们“打呼噜”的大合唱震耳欲聋,老鼠和小鸟都不敢在大人库附近停留。第二天早晨大喇叭“起床号”经常听不见,连长指导员进宿舍揭我们的被子。

刘大叔我们爷俩除了带头拉小车外,还要做好民工的政治思想工作。白天拉一天的小车,晚上还要到连里去开会和汇报,有时忙到深夜,比民工还累。

刘大叔我们爷俩每天还要过问在一排(没有在我们排)的西密坞村民工的身体情况、思想情况等。

有一次,一排有两个民工偷偷地跑到茶淀火车站,乘车去天津市里买“塑料鞋底”(当时迁安县农村买不到)。被刘大叔发现,他立刻和我商量,当天晚上悄悄地给西密坞村的民工开会,咱们村民工不要瞎跑,人生地不熟的,住地附近是“五棵农场”,情况复杂,不安全。

后来有一天下大雨,上不了工地干活,大叔叫我悄悄地统计全村民工的需要,他特地去天津给买了一次“白塑料鞋底”八毛钱一双,又从天津直接、统一给邮寄到西密坞家里去了,写清楚谁几双和号码。连里和外村民工都不知道。

在我们爷俩的督导下,我们村24名民工一年没有工伤事故。我们经常给大队写信汇报工作情况。大队对我们24名民工很放心。

那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代表党中央毛主席,乘直升飞机视察了天津地区海河工地,给了我们海河民工很大的鼓舞。我们激动地高呼:“听毛主席的话:一定要根治海河!

——作者生活照

作者简介:刘克俭,男,汉族,1950年生人。河北省迁安市大崔庄镇西密坞村人。初中毕业。首钢退休工人。多年来,曾经在《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迁安报》、《唐山广播电视周报》、《中国乡村杂志》、《迁安电视报》、《首都文学》、《湖南写作》、《湛江科技报》、《金秋》、《七月读写》、《燕山》、《远望诗刊》、《老兵网》、《唐山老年》、《中红网》、《岚山诗话》、《散文万象》、《迁安冀东抗战》等20多家报刊刊和网站发表过作文。追根溯源,讲实中国好故事《冀热辽抗战史》编委。《首都文学》编委。迁安市和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人才库2020年认证作家。《唐山老年》杂志2020年优秀通讯员。
提示:向上滑动页面即可浏览

岚山诗话编辑部:

主   编:恍若流年  顾   问:王声春、林泽祥

编   审:秋雨芬、邢小锋、郑香丽  主播团长:叶子晴

执行编辑:天涯一支剑  推   广:蔷薇下的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