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祠堂外匾额命名方式分析

 谱祠文化研究院 2021-12-16

祠堂是一座座巍峨的建筑,以庄重肃穆示人,而祠堂匾额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匾额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现象,悬于宅门则端庄文雅,挂在厅堂则蓬荜生辉,装点名胜则古色古香,描绘江山则江山增色。虽片辞数语着墨不多,望之却巍然大观,令人肃然起敬。就祠堂匾额来说赋予祠堂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一个家族的不同时期的见证,是一个家族的文化积淀。祠堂匾额一般又分为外边和内匾之分。

祠堂外匾,有祠堂称号匾与功名匾。称号匾主要是祠堂的命名标识,是一座建筑物的称号,匾额多以庄重、肃穆,榜以浑厚的字体书写,其中功名、奖赠、世誉等匾额,还有铭记祖先荣耀,标榜家族门第、激励子孙积极进取的需要。祠堂外边多以以下几种方式命名:

以姓氏命名类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绝大部分祠堂都是以姓氏命名,比如“包氏宗祠”、“朱氏祠堂”、“张氏大宗祠”、“潘氏祠”、“范氏先祠”、“晏氏家庙”、“唐氏享堂”、“闵氏十姑桥祖堂”等等,以姓氏命名的祠堂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建筑物的属性和供奉的姓氏。

但是也有部分祠堂虽然以姓氏+祠堂的姓氏命名,但却让人看到之后产生疑惑,比如福建泉州西街旧馆驿巷里的董杨大宗祠,祠内正殿奉祀董仲舒公、杨震公、董杨道宾公,东龛供奉太一真人,西龛供奉杨延昭元帅。是董姓和杨姓两家的祠堂。

董杨大宗祠明显就是违背“传统”一姓一祠的民俗,根据清光绪年间的《重修旧馆杨氏宗祠记》记载:泉州旧馆驿杨姓入闽始于南宋,始祖为董世兴,后英年早逝。他的儿子董君选由好友杨梦龄抚养长大,并以“杨”姓入仕,后来,子孙杨道会、杨道宾连登进士、榜眼,并入朝为官。杨道宾的儿子上奏朝廷,要求恢复董姓,明神宗御批:“既承久代,不准复姓,钦赐董杨公,仍以杨传嗣。”因此,便有了“董杨氏”之称。

像董杨大宗祠这种情况也非个例,比如在江西婺源江湾的江氏宗祠,祠堂匾额为:“萧江宗祠”,江姓的宗祠,但是带着“萧”字,原因就是在北宋元丰二年,萧遘因“朱温篡唐”事件的牵连,其子萧祯为避祸隐居歙县,为不忘先祖从北渡江而来,遂易萧为江,便有“萧江”一说。

以功名命名

祠堂外面之功名匾,悬挂于大门横额上方,比如我们常见祠堂正门上方的匾额“大夫第”、“司马第”、“骑尉第”、“进士第”、“翰林第”、“通奉第”、“太史第”、“司寇第”、“外翰第”等,此类匾额多悬挂于本姓氏的祖宅、老屋等,部分见于悬挂于本姓氏的祠堂大门之上,功名匾主要用于记录先祖的荣耀,激励后世奋发图强,同时为了抬高在本地的宗族地位和声望,通俗的说就是证明“我们不是一般人,祖上当过官,是名人之后”。

如:位于诏安县西潭镇山河村沈氏祠堂大门悬挂的匾额是“大夫第”,对于外地人很难通过“大夫第”来解读本座建筑的属性,祠堂大门悬挂“大夫第”匾额而不是“沈氏祠堂”,原因是道光二年,族人沈宝善忠君爱民、政绩斐然,道光帝特旨嘉奖,封奉政大夫,追封沈宝善曾祖父沈雍穆为中宪大夫、祖父沈启源为昭武大夫、父亲沈之骁为中宪大夫,并赐赠沈宝善建造“大夫第”祠堂一座,用于光宗耀祖,显赫乡邻。

以名望表奖命名

此类门匾意在表彰宗族之声望、世德、荣耀等。一般在匾额上边悬挂“恩荣”、“恩赐”等竖匾,与祠堂名并列悬挂。也有为突出家族在本地的名望,以专有的方式命名祠堂。

如:湖南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渔溪王氏宗祠,祠堂大门上方悬挂的匾额为“衡阳第一家”极为高调,渔溪王氏宗祠原名“楚南第一家”,明永乐十二年衡州知府史中,奉旨将其改为“衡阳第一家”。

在福建上杭稔田镇的“李氏大宗祠”,玉成于道光十九年,清道光皇帝念火德公为人敦厚善良,家族兴旺,德善之行有口皆碑而特加御赐金字“恩荣”。

以郡望命名

祠堂以郡望堂号命名,是为表明此宗族源远流长,时刻铭记家族历史,不忘本源,同时标示本族血统正宗,士族之后、门第高贵,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祖上显赫过”。

比如:位于福建省建瓯市霞抱村张氏祠堂,门口上三块牌匾,最上边是扇形匾书写“清河郡”,中间是竖行匾“百忍堂”,下边是横行匾上书“张氏宗祠”四个鎏金大字。

另外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岗埔村祠堂大门上方悬挂的“颍川堂”牌匾,揭示家族姓陈,祖上源自颍川。

以地望命名

祠堂以地望命名,或为勉励族人积极进取,或为表彰家族之世德与声望。


以祖先名号命名

祠堂以祖先名号命名,一般是始迁祖或者是名人或者是各房始祖命名,也有一代先祖一祠,像一代先祖一祠堂的现象不多见,有也多分布在广东福建两省,毕竟修祠堂非常考验一个家族的财力,甚至对于大部分家族来说积攒几十年也难修的起一座像样的祠堂,所以才有了明末清初同姓合修族谱合建宗祠的联宗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分摊成本。以先祖名命名为表明不忘本源,感激祖恩,分明支派等。

如:于都禾丰下堡刘姓伯求祠堂,据记载始祖刘伯求,平生积德行善,在清康熙年间禾丰遇到特大自然灾害,伯求慷慨捐献三十余担稻谷,其族人为铭记其功德,建祠祭祀。

江西省赣县白鹭乡白鹭村“王太夫人祠”,也是以人名命名,而且是全国罕见的以女性的名字命名的祠堂,王太夫人是原嘉兴知府钟崇俨生母,王太夫人凭借儿子的功勋受封大慕人,诰赠太淑人。王太夫人一生乐善好施,为本地白姓传颂,临终前王太夫人还念念不忘敦促儿子修建义仓,并嘱咐义仓的规模每年不少于一千担,至此当地有“白鹭无叫花子”之说,白鹭人感其恩,王太夫人祠的门楼也比白鹭的其他门楼更宽阔恢弘。

以源流命名

祠堂以祖居地为名,是为表明其历史渊源与声望及世德。如“XX衍庆”、“XX衍派”等,此种祠堂匾额,多在南方常见,特别是在祠堂被称之为“祖堂”、“祖厝”的地方。

如:福建泉州凤栖杜氏祠堂“瀛洲衍派”。福建泉州凤栖杜氏属于杜姓的主流派系京兆杜陵派,是荣登灜州十八学士之首的名宰相杜如晦之后。

以支系命名

支系祠堂也常见于广东福建地区,产生这一文化现象与远离中原地区有关,在封建社会时候,中原颇受战乱及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建村时间都不是很久,家族相对也不是很大,在南方山水相隔,宗族相对稳定,村史相对比较久远,繁衍的族群相对较多,为了满足族人祭祀的需求,有宗祠,各支或者各房有支祠或者房祠,甚至在家中供奉神龛。

如: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寮东郭氏“积伦堂”祠堂,位于寮东社中央,大门上悬“湖东小宗”匾额,始建于清代,奉祀锦湖郭氏二世长房、二房、三房、四房先祖神牌。

以感恩祖德命名

感恩祖德,不忘本源,有很多方式,如以上介绍的以先祖名字命名或者以先祖的功名命名外,还有比较特殊的命名方式,如:烟台海阳市小纪镇大孟格庄“祖德长辉”,牌匾歌颂祖先的功德,饮水思源。

以府、庙命命名

府:旧时指有一定级别的官宦、贵族的住宅;庙:旧时供祖宗神位的处所,如:宗庙、家庙,以府命名祠堂名字,一般都是家族比较显赫。

如:福建福州新洲金氏祠堂重修之后挂的牌匾是“将军庙”,在2013年新洲金氏祠堂失火前匾额是“将军府”。

将军庙所供奉的金履丰将军,是宋末元初的抗金名将。史料记载,宋末,金履丰因征伐有功,曾官至驾前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后于元朝初年归隐福州。后建新洲将军庙成为新洲村金姓族人的家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