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12-17
原创2021-12-15 20:00·酒肉池林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清·康熙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从来不缺“大家”,我们比较熟悉的肯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代,那个时候出现的文化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的一个时代,有儒家代表的孔子和孟子,墨家代表的墨子,法家代表的韩非子,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等,可以说,“百家争鸣”时代的文化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阶级。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后世的另一个“大家”,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等,是“程朱学派”的代表人物,更是继孔子之后,儒学思想又一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

一提起朱熹,我想学过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这个人,他的理学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以及后世影响非常巨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而且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由此可见,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何等高。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熹的思想符合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所以得到后世帝王的强烈推崇。但是,跟他的理学思想一样出名的还有他的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很多人认为他“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那么,朱熹为什么从一个满腹经纶的理学大家沦落到人设崩塌?他又干了一些什么让大家接受不了的事情呢?

有人说,朱熹崇尚孝道,号召人们孝顺父母,可他自己却让老母亲吃残羹剩饭,艰难度日。

有人说,朱熹跟自己的儿媳妇勾搭成奸,甚至搞大了儿媳妇的肚子,简直就是禽兽行径。

更有人说,朱熹一边宣扬“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一边自己和尼姑私通甚至娶尼姑为妾,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那么,真实的朱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真的干了那些事情吗?这些罪名又是从何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位理学大家在他71年的人生生涯中,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事,导致他晚节不保,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伪君子的。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少年大志,承袭正统

朱熹(1130年-120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朱熹的出生跟历史上很多的名人一样,都有一些比较传奇的说法,相传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了7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朱熹出生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也是当代大儒,五岁的时候,朱熹就开始上小学了,并且能够读懂《孝经》,不仅如此,他还能在书额上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由此可见,朱熹从小就有着大志向,他跟同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他更加成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朱熹从小聪明伶俐,想象力丰富,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朱松指着天上的太阳说:“此日也。”朱熹曰:“日所何附?”朱松答曰:“附于天。”朱熹又继续追问:“天所何附?”这一番对话,把朱松惊得目瞪口呆,才六岁的孩童,就有此等疑问。

《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由此可见,朱熹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并且他六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易经》了,还亲自编著了《周易本义》,可以说,朱熹从小就是一个神童,因此,他也得到了家人无比的重视;

10岁的时候,朱熹就励志圣贤之学,每天痴迷于《大学》、《中庸》、《论语》等著作,他在往年回忆说:“某十岁时,读《孟子》,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从此,便立志要做圣人。以后他又教育学生说:“凡人须以圣人为己任”。

在朱熹1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朱松去世,把他托付给了好朋友刘子羽,又请了两个大儒好友专门教育朱熹,他们视朱熹为己出。

朱熹18岁的时候,在乡试中就考取了贡生;19岁的时候入科举,中进士,他的老师刘勉之还把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了朱熹。

公元1158年,朱熹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

可以说,从此刻开始,就奠定了一代文学大儒日后的流芳千古。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仕途顺利,著述游学

公元1147年,朱熹18岁的时候,考取贡生,1148年,入都科举,进士出身。从此以后,朱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曾就任福建漳州知府,江西南康知府,浙东巡抚。

公元1163年,朱熹应宋孝宗诏令,入宫面圣,他向宋孝宗提出三点政策:一是推行格物致知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是对外用兵复仇之计,反对和议;三是对内发展之计,反对宠信佞臣;但是,在当时的朝廷之中,大多数人都是主张议和的,所以朱熹的建议没有得到采纳。

朱熹为官清廉,他在任期间,做了很多有利于民生的事情。

公元1168年,崇安发生水灾,朱熹亲身前线,劝谏有钱人家发放粮食赈灾,并且还向官府请求贷出600石粮食,发放给百姓,让百姓不至于挨饿。

公元1178年,朱熹任南康知府,他刚一到任,就遭遇了大旱,灾害严重,朱熹着手主持救灾活动,兴修水利,为民请命。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仅如此,朱熹在教育上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他主持新建了白鹿洞书院,他就任洞主,到处请名师,请皇上赐匾额等,并且置办学田,供养贫困学子,并且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

在朱熹52岁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合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书”;且“四书”被定义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而且《四书》构成了朱熹完整的理学理念,自元至明清时期,《四书》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流传于世。

朱熹对于教育思想的论述影响深远,他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8-15岁为小学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学习初步的文学知识,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跟今天我们从小教育孩子的理论是比较相像的;15岁以后为“大学”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之间本该有的因果关系;可以说,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和科学的。

可以说,朱熹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他的理学思想,还有他的做官清廉,为人方正,以及为教育事业和文学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这在后世中是无法被抹除的。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理学大成,成就非凡

朱熹是宋朝儒学中的集大成者,更是宋朝的理学家,他是“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曾经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文人无疑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朝理学之集大成者,他的思想被尊称为官学,而他本人则直接与先贤孔子比肩,被后人称之为:“朱子”

朱熹的理学理论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理气论、动静观、格物致知论以及人性二元论

他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且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人性的准则高于一切。

他认为“动”和“静”是一阴一阳,相辅相成的存在,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

在格物致知论中,他认为人,只有达到“格物致知”,方可进入圣贤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熹讲“格物致知”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圣贤的高度。这就是朱熹自己所说的:“凡人须以圣人为己任”。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理学思想深邃而清澈,直指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简单来说,他的理学思想就六个字:“存天理,灭人欲。”

他认为人都是被自己的欲望所蒙蔽,所以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因此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去除人的欲望。

这就是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在今天看来,人是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的欲望的,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等都是人的欲望的一种体现;但在当时,朱熹提出的要想治国平天下, 首先得修身,连自己日常的欲望都控制不了,更遑论治国平天下了,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要不然他的思想也不会被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所延续。

朱熹在儒学众多地位非常之高,他从小善于思考,善于提问,长大之后又一直任职于基层,离百姓最近;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几十年的著书立说,使他最后孕育出一套跨时代的理学体系,成为那个时代最闪耀的文学大家。

可以说,朱熹理学理论的诞生,是一种跨越时代的思想体系,他本人也受到了朝堂乃至于民间百姓的爱戴和尊崇,地位崇高。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庆元党禁,丑闻不断

朱熹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闪耀的一颗“明星”,受万人膜拜。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文学大家,半生都被人捧得高高在上,却在自己晚年的时候被爆出了“不堪入目”的丑闻,直接被打入尘埃,让他的那些崇拜者们,粉丝们心灵崩溃,无法接受。

这场“丑闻”来自于当时监察御史沈继祖的爆料:“不孝其亲”、“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辱朝廷”、“为害风教”、“侵吞人财”等。

意思是说朱熹此人对父母不够孝顺,对皇帝不够尊重,对国家不忠诚,并且带坏朝廷风气,危害青少年而且侵吞他人财产等。

沈继祖一共爆料了朱熹“十大罪状”,但是最为致命的有两条,“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以及“家妇不夫而孕”,这两条涉及到道德犯罪。

朱熹作为当时时代的思想大家,文人典范,学术地位极高,而他自己更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而沈继祖的爆料正好跟朱熹的思想是相悖的,朱熹在道德方面“作奸犯科”;

由此可见,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自己都做不到控制自己的欲望,又怎么能够指导别人呢。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是这两条罪证,将朱熹直接打落神坛,一时之间,朝中官员纷纷指责朱熹,民间更是议论纷纷,不亚于一场8级大地震,人们纷纷抨击朱熹衣冠禽兽,表里不一;而此时的朱熹,已经是一位6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而在这个年纪,爆出这样的惊天大料,无异于一场大爆炸,炸得当时的文学界惨不忍睹;整个京城,一夜之间,传遍着朱熹这位“精神领袖”的风言风语。

作为一个60多岁高龄的文学家大拿,在他晚年的时候,爆出这样的事情,确实让人意外和惊叹;但是,为什么朱熹高风亮节了一辈子,却在晚年的时候遭遇这样的事情呢?当时的社会又是怎样的?为什么沈继祖要这样对待朱熹,直接把他打落神坛,他的爆料是真实的吗?这中间又有哪些故事呢?

事情要从南宋历史上一起著名的政治事件说起,这起著名的政治事件就是“庆元党禁”

公元1194年,宋孝宗逝世,继位的宋光宗因为生病不能主持葬礼,而就在这时候,枢密院赵汝愚发起了一场宫廷政变,拥立宋光宗的孩子赵扩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宋宁宗,而这场事变,历史上称之为:绍熙内禅

当时宫廷内臣韩侂胄也参与其中;事变成功之后,有从龙之功的大臣肯定要论功行赏,韩侂胄希望能够做节度使,而这个事前就已经商议好的职位被赵汝愚给驳斥了;韩侂胄只能做一个枢密都承旨,而赵汝愚却被升为右相;因此,韩侂胄开始嫉恨赵汝愚。

而朱熹的倒台,也是由此开始的。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朝廷之中,以赵汝愚为首的“道学派”和以韩侂胄为首的“实干派”开始了权力争斗,继而酿成了南宋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大规模禁锢道学的运动:庆元党禁。

而韩侂胄要想推倒赵汝愚,就必须先从朱熹下手,因为朱熹是赵汝愚推荐入朝为官的,他们算是“道学派”的领袖人物;赵汝愚是当时的宰相,位高权重,不好直接动手,只能先剪除他的羽翼;所以,韩侂胄决定先对朱熹动手。

于是,公元1196年,发生了上面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的事件。

虽然沈继祖的指控没有实际的证据,古代的监察御史在弹劾官员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靠一张嘴把人说死,真要去追根溯源的找证据,大多数是很难找到的,只看你的指控是不是符合当权者的利益和心理。

而这次实干派的反扑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宋宁宗看道学派的那些人不顺眼,赵汝愚以及朱熹这些“道学派”的人整天在他耳边嗡嗡的叫唤,说一些大道理,这是对皇权的束缚。

而作为古代的帝王,都不希望自己的皇权遭遇束缚,所以宋宁宗很讨厌朱熹那一帮人,他才不会关心沈继祖的指控真实性有多少,只要能够把这些苍蝇从他身边赶走就行了。

再加上实干派一直在推波助澜,诬陷赵汝愚要拥立光宗复辟;这个时候,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皇帝要的不是正义,而是自由。

而在“庆元党禁”运动中,赵汝愚也被罢官流放,第二年,被流放的赵汝愚就直接暴毙在路上了;

赵汝愚的死对道学派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道学派已经没有了领头人,成为一片散沙,直接被皇权摁上了“伪学”的帽子,道学也被列为了“禁党”。

而针对朱熹的一系列动作,也是实干派蓄谋已久的,毕竟像朱熹这样的当代大儒,都是很有风骨的,他们是宁死不弯的性格;因此在精神上摧毁他比摧毁他的肉体更有效果。

朱熹没有如沈继祖上书的那样被斩首示众,只是被罢官。但是,由于朱熹是一代“大家”,他的门徒遍布天下;他自己虽然被罢官了,但他的门徒却跟着倒霉了,大量的门徒被逮捕入狱,或者被流放;而此时的朱熹已经被罢官,没有任何的权利,所谓树倒猢狲散,也没人在这个时候去解救他的那些门徒;因此,“庆元党禁”事件,朱熹不仅自己被免职,他的门徒也被一网打尽。

唯一的希望就是朱熹自己站出来澄清事实的真相,跟实干派抗争。

可是,就在大家满怀希望的等待朱熹站出来一鸣惊人的时候,迎接大家的,却是新一轮的绝望,因为朱熹承认了这些事情。

朱熹写给宋宁宗的谢表上只有一句话:“谅皆考覆以非诬,政使窜投而奚憾”。

意思是什么呢?是说你既然说的有模有样,想必不是在诬陷我,是有证据的,那应该是真的。

这句话看似是在调侃,是在提醒皇帝,但“非诬”两个字也就意味着朱熹承认了这些事,坐实了自己的这些“黑料”。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熹的发声就如同现在的明星被曝光丑闻一样,社会反响巨大,粉丝直线下降,信仰倒塌者无数;而朱熹,也被淹没在一片声讨的浪潮中。

这件事情之后,紧接着,民间又传出了朱熹的一条劲爆绯闻:说是朱熹在台州做官的时候,因为一个娼女,跟同僚争风吃醋,甚至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

最后,朱熹更是接连上书六份,弹劾同僚唐仲友跟娼女严蕊之间行为不检点,有伤风俗。

传言朱熹因此把娼女严蕊抓起来严刑拷打,逼迫其承认跟唐仲友之间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但是严蕊虽是娼女出生,却性格刚烈,抵死不从,最后连皇帝宋孝宗都看不下去了,派人调查此事经过;

这件事是真是假也不知道,但在当时传得很传神,对于朱熹的打击更是严重至极,民间声望更是一跌再跌。

庆元四年,朱熹已经快70岁了,他正式向宋宁宗提出辞呈,致仕回家,在朝堂一片鄙夷的目光中以及民间的一片声讨声中,朱熹黯然推出政治舞台。

那么,沈继祖的“爆料”是真的吗?朱熹真的曾经娶了两个尼姑为妾吗?还带着她们到处晃悠;他儿子去世之后,他真的“扒灰儿媳”致使儿媳怀孕吗?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万念俱灰,黯然离世

朱熹辞官隐退之后,就开始了隐居生活;但是晚年的朱熹是比较惨的,他被各种疾病困扰。

公元1199年,朱熹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在他病情恶化,生命垂危之际,他加紧时间整理著述,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将自己生平的理念整理成稿,传承下去。此时的朱熹,左眼已经完全失明,右眼也已经快要看不见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想的依然是把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

公元1200年的一天,朱熹正襟危坐,整理衣冠,安静的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朱熹是被骂死的。

公元1200年3月,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永远都闭上了眼睛,安静的离开了这个人世间。

关于朱熹的那些“黑料”是真是假,一直到朱熹溘然长逝的那一刻,都是一个谜团,但人们更愿意相信那是真的,因为朱熹自己是承认的。

对于古代像朱熹这样的儒学大家来说,成为圣人,恐怕是他们一生追求的目标;如果朱熹没有在晚年遭遇这一场风波,我想他一定是能够和孔子比肩的一代儒圣;可惜,他在晚年遭遇的这一切,直接把他打落尘埃,不仅与圣人失之交臂,还因此直接跌落凡尘,成为一个制定道德标准的人,却不遵守人伦道德的典型代表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理学大家朱熹为何沦落到人设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朱熹的那些“爆料”是真的吗?他是被冤枉的还是确有其事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事件来源分析;朱熹睡儿媳,娶尼姑的事情是记录在哪里呢?很多人没有关注这个事情,其实朱熹的这个事件是被诗人叶绍翁记载在他的《四朝见闻录》中,也就是说,这个事件最开始是被叶绍翁记载下来的,纵观全书,我们能够发现,叶绍翁只是记载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并没有过多发表自己的意见,没事说朱熹这件事是被冤枉的,也没有落井下石泼脏水,那么叶绍翁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诗人,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见解,是不是觉得很奇怪。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叶绍翁记载这件事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日后能够真相大白,还朱熹一个公道,之所以不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不想有倾向性,让后人觉得叶绍翁厌恶或者喜好朱熹,所以才会这样说,目的是方便后人为朱熹洗白。

其次,沈继祖的证据;沈继祖是什么官职?他是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是言官,宋朝的监察御史就是一个靠嘴杀人的角色,这帮人不管事情的真假,不管原因,真相,什么都不管,就是上奏,反正说错了他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他也不用去收集证据什么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说证据,还真没有;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朱熹在写给宋宁宗的检讨书上说了一句:“既然你这样说,那一定是有证据的了。”这分明就是一句自嘲,目的是要告诉皇帝:“你去问问他证据是什么,没有证据就是冤枉啊。”

再次,后世人的评价;在后世之中,康熙皇帝对于朱熹给与了极高的评价:“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这句评语,直接让朱熹站在了“神”的位置上,足以跟历史上的圣人比肩了。

南宋诗人陆游也说:“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可见,他是不相信的。

甚至于传言明太祖朱元璋主动要做朱熹的孙子,因为他们都是“朱”姓,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熹的推崇程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朱熹真的做了哪些有损人伦道德的事情,他也不会得到后世这样高的评价,由此可以推断,对于朱熹的那些“黑料”,其实是无中生有的。

然后,宋宁宗的态度;朱熹最后得到的处罚是什么,只是被罢官而已;如果朱熹真如沈继祖爆料的那样不堪,引起了朝堂和民间那么大的声浪,作为一个思想道德败坏的“伪君子”,他的下场绝不会好,斩首示众都是轻的,很大的可能是被灭九族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欺君之罪。但是朱熹不仅自己没有被斩首,也没有祸及家人。

从宋宁宗的处置态度上可以看出,宋宁宗是知道朱熹是被冤枉的,所以他也没有去让人证实这件事的真伪,只不过他需要朱熹推出政治舞台,不要挡他的路,他的目的不是杀了朱熹,只是希望朱熹给自己让路。

最后,沉冤昭雪;朱熹的案件是9年后得到宋朝沉冤昭雪了;9年后,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并且提倡人们学习他的《四书》,公开声明朱熹的学说不是“伪学”,而且也为他的门生平反了。

除此之外,元朝修订了宋朝了历史,在《宋史》一书中,明确记载:“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由此可见,其实在后世中,作为统治者都知道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给朱熹洗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说到底,朱熹之所以被打落神坛,是由于政治斗争的结果,他如果不是政治家,只是民间一个大文豪,他也不会是这样的结局,只不过他作为政治家,正好又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所以这样的结果也是注定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熹在上表给皇帝的检讨书中压根没有为自己辩解,痛痛快快的承认了这件事情;因为他知道,他再辩解都是没有用的,这是大势,他根本无法抗衡,再继续跟皇权唱反调的话,他的结局只会更加凄惨。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皇帝烦透了他们这些道学派的人,正好借着实干派的手,把他们打落尘埃,你越反抗得厉害,打压就会越严重;而朱熹,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那些黑历史,都是凭空捏造,只是“庆元党禁”运动斗争中的一些手段罢了;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才发现,朱熹的名声,其实是完完全全的牺牲在这一场政治斗争中了,是那些别有用心的政敌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目的,对他进行的一场污蔑的言论。

而历史的真相,就这样被当权者所掩盖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记:

北宋朝代距离至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实际上当时发生的事情后人是不可能完全知道真相的;但是通过零星的史籍记载,我们能够分析得出一些事件大致的轮廓的和真相。但我相信,像朱熹这样的一代文学大家,他毕生的梦想想必是成为像孔子那样的圣人,所以他肯定是注重自己的名声的;至于当年的那些“黑料”,只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为了打击政敌,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朱熹被扣上了“道德败坏”的帽子。

但不管最终的真相是什么,作为后人的我们,研究历史,要用可观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人物,要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历史事件;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但我们也要知道他们为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

如果最终要给朱熹这样一代文豪作最终的盖棺定论,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想钱穆先生的评语是比较合适的:“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