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哲学源流史》德国古典哲学之二:康德1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12-17

德国古典哲学之二:康德1


1.成就与生平  

康德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哲学巨人。你可能不知道哲学,但不能不知道康德;你可能不关心人类思想的发展进程,但不能不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表示朦胧的敬意。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不凭借任何外部的原因,例如不凭借政治原因,也不凭借任何一种运动,康德没有运动。康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巨人地位,全凭他的哲学著作和思想成就。  
康德的巨人地位,经受住了250 余年的风风雨雨的考验。大约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有他特别受欢迎的时代,也有受人冷落的时代,有被人高度重视的时代,也有被人轻忽贬损的时代。但无论那个时代,康德作为一名极其重要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都不曾在质点上改变自己的这种地位。康德哲学的拥戴者,毫不犹豫地称其为西方近代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而他的反对者,也没有办法无视他的存在。他们尽可以写出成千上万篇文章去分析他,批判他,却不能闭着眼睛不去管他——你不管他,他也存在。那些重要的哲学史家,更是毫无例外,总要给康德开辟专门章节,对他的思想详加评述。即使其中一些并不很赞赏康德的哲学史家,如罗素,也不能不承认他在哲学史上确实非常重要。  
康德哲学在他的重要著作发表后的两个半世纪以来,确实招来数不清的争论与批评。然而历史作证,那些不能引起批评和争议的著作,必定是些平庸之作,而永远都不能引起批评和争议的著作,其价值几等于零。康德哲学不但引来剧烈的批评和争议,而且他的思想经受住了这些批评和争议,人言物议,无损于公。你喜欢争论,尽管争论,但争来争去,却很难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论。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争议的双方并没有完全弄懂康德。你喜欢批评,也尽管批评,但再多的批评只能加深对康德的认识,却不能动摇他的地位。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康德哲学大于或高于这些批评。你尽可以在一个又一个的具体问题上指出康德的错误,这一点错了,那一点也错了,还有一点又大错特错了。然而,他尽管有100 个错误,他依然是一个伟人,他仿佛打了败仗的拿破仑,又仿佛被割去首级的关夫子。他虽败犹荣,虽死犹荣。为什么?因为康德大于错误,其中有些错误正是伟大人格的证明。  
作为一代思想伟人,康德是幸运的。他的好处是没有浪费这种幸运,而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历史幸运。他在人类思想发展到一个需要重新构建和综合的历史关头,便当仁不让,承担起了这一光荣而独特的历史责任——他是他的时代思想的伟大综合者和新的历史纪元的开拓者。  
康德之前,西方近代哲学经过3 个多世纪的努力,已经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历史性成就。但这些成就却是分道而来,分标共进的。17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西方哲学家,已然兵分4 路,且各自开辟一块前人未曾企及的新天地,在历史发展的时空范围内,他们确实也取得了无愧于时代的历史成就。  
4 " 人马" 是:  
以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  
以苗卡尔为主要代表的法国哲学思想;  
以卢梭为主要标志的法国启蒙思想——虽然卢梭并非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正宗代表,但他的思想却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  
以莱布尼茨及沃尔夫为代表的德国哲学传统。  
其中尤以笛卡尔和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对其影响更大。  
毫不夸张地说,这4 " 人马" 的代表人物,个个都是身手不凡且对人类思想史作出巨大贡献的豪杰之士。但他们各成一系,很难通融。到了康德时代,这些思想——就其现实意义而言,仿佛个个成了强弩之末,一个一个进入死胡同。于是康德出来,他要对这些巨人的思想予以总结与综合。他要把他们的最根本最有影响的思想,予以批评、分析,然后给他们一个新的历史位置。而他自己的哲学,便在这基础上构建起来。实在说,能在伟人之后创造出无愧于伟人的业绩,已经极不寻常,况且在一群伟人之后,创造出一个能够吸收、筛选、容纳他们思想的哲学体系,显然更不寻常。仿佛梁山泊108 位英雄好汉聚义,正因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想坐第一把金交椅,没点" 绝话" 怎么行?  康德是笛卡尔哲学、经验主义哲学、莱布尼茨哲学和法国启蒙思想的总结者。而且他的总结,并非如写哲学史一样,只管以史为本,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的独到之处,是打碎前人的体系,确立新的体系,找出他们的不足,予以新的阐释。以此而言,康德既是17世纪以来欧洲哲学的伟大综合者,他的思想又远远超出综合者的范畴——他是在新的基础上新的哲学纪元的奠基人。  
康德是新的哲学体系的确立者,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拓者。虽然开拓者还不等于完成者,然而他的成就并不低于那些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哲学的人。因为他提出了前人所未能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对科学而言,在很多情况下,提出问题往往比回答问题更有价值,何况对康德提出的问题,虽然后来人成百上千次地宣告说:已经解决了,但过不了多大时间,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或者有人对其答案又提出新的问题,或者有人又提出了新的答案。比如康德哲学中的" 自在之物" ,那些自认为比康德更出色的哲学家,他们解决了吗?我们这些生活在2021世纪之交的大智大慧的现代人解决了吗?虽然康德对" 自在之物" 也没有能做出令人人满意的解释。但" 自在之物" 之为物,究竟如何,却不是任何一个智者可以轻松予以阐释的。  
不要说" 自在之物" ,即使比这个问题更小的问题,例如现代物理学遇到的" 黑洞" 问题,物质的属性问题,生命的奥秘问题以及令许多人感兴趣的外星人问题,都不是用经典力学式的方式可以解答的。又如康德提出的" 二律背反" 定律。" 二律背反" 即悖论。中国禅宗中也有许多悖论,因为它有这许多" 悖论" ,所以禅学才具有那么大的文化和思辩魅力。而康德的" 二律背反" ,显然是比禅学悖论更具哲学品位的理论命题。这个且不细论,即使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认识,即康德批判哲学中的理性批判,现代人类同样没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
人类的认识能力究竟有多大潜力,它到底有没有极限,人类能否达到它的认识极限?相应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开发有没有一定的限度,而客观世界的范畴是否同样有一个极限的边缘?如果说人的认识不能达到极限,那么,人类对自己能力的把握就永远处在不完善的地步。如果说人的认识可以达到极限,那么人的认识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开发限度,换句话说,它在达到一定程度上就不可能再发展了。达到极限的认识,显然是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吾所不取;不能发展的观点显然又是违背进化论的,违背进化论的观点亦为吾所不取,那么,这问题究竟有没有答案呢?这其实是一个久议而未决之题。正因为它是一个久议而未决之题,所以诸如对人体的研究,对人的智能的研究,对人的情感的研究,以及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才有那样的魔力。我们不能说这些魔力全然出于迷信,也不能说对这些具有非凡魅力的课题,已经有了完全自觉的认识。这些迄今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康德夫子自然也未能解决。但哥德巴赫提出了猜想,尽管他未能证明它,这猜想本身已经具备了超凡的价值。


康德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的哲学巨人,另一重大贡献,是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哲学体系,何时不有,何人不能。但至少在他的时代,他的哲学体系是最有概括力,也是内涵最为丰富的。康德有幸,上承西方近代哲学的几乎所有主要流派;康德有智,他使自己的体系可以吸收容纳这些流派的主要思想,至少可以用他的方法对这些流派作出言之成理的分析的批评。

在他之前,实在没有哪一位哲学人物可以创造出他那样的思想体系。与他的哲学体系相比,笛卡尔的体系是分裂的,一半属于形而上学范畴,一半属于物理学范畴。" 我思故我在" 固然是具有重大哲学价值的思维方式,但其处在神学与科学的对立之间,有些处境尴尬,又有些无能为力。洛克哲学只是他全部学说的一个分支,他并非不重视哲学,而是没有大陆哲学那样的最高层次上的体系追求。贝克莱哲学虽有体系,但无法将他的体系贯彻到底——因为他不但是一位哲学家,而且是一位教士。卢梭则干脆对本体论和方法论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兴趣。莱布尼茨的哲学堪称博大精深,但他没有来得及或没有力求将他的全部理念整合到一个严谨的理论体系之内。而他对世界本体得出的原子论或先验论式的结论,又不免失之武断。唯有休谟,将远自培根或可以说自洛克以来的经验主义哲学推向了极致。然而,推向极致又近乎进了死胡同。他固然是英国经验主义的极端发展者,却又没有能力使他的哲学在新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认识自由或获得更大的涵容能力或概括能力。

从总体上看,康德以前的近代哲学体系——如果他们有一个自觉的体系的话,这个体系也显得身单力薄,弱不禁风,甚或有些神秘气息。唯有康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以新的思维方式,对这一些予以整合、重建。他一心把这些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对抗的内容,涵容在他的庞大缜密的哲学体系之内。虽然他的这些努力,在后来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家看来不免有些白费气力,而从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逻辑来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顺理成章而又无可逾越的必然环节。康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不把这个环节看成一个结局,而是在应该留有余地的地方便留下了余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康德所以取得这样的哲学成就,有主、客观方面的诸多原因。  

从客观方面看,有他的时代为他准备的必要历史条件,有前人经过数百年努力取得的哲学成绩,又有德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他活动的历史舞台。  

照理说,彼时德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并不比英国或法国优越。但这要看在什么意义上理解这件事。英国固然先进,但产业革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哲学家的抽象思考已失去成为社会热点的条件,甚至不能引起人们的理论兴趣。法国革命在即,人们的情绪不免激昂,人们的追求不免更多现实考虑,它更喜欢以直观的方式,用辛辣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中的腐败和落后作出强烈反映,而无暇对这些问题作更抽象的思考和深刻的理性分析。德国人则正处在专制性的繁荣与开放之中。专制使他们深沉,开放使他们活跃,繁荣使他们虽对现实很不满意但又不愿也不好作出全盘否定。于是,他们便在更深的层次上,作出更为深入、细致、抽象和全面的思考,在这个意义上讲,最严谨的哲学不是参天大树,而是绕树的青藤。参天大树,高固高矣,大固大矣,但不免显得直露无遗,不能对复杂的局面作出相应复杂的反映,而绕树的青藤,虽不轰轰烈烈,也不显山露水,却对复杂的客观环境,能够身体力行,曲尽其幽。  

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康德具有优越的智能结构,同样优越的职业选择和心理品质。  

康德博学。他虽然以哲学家著称于世,但他学识渊博,气象远大。他既是一位文理兼精的大师级人物,而且还以一个哲学家的身份对天文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他从1755年执教开始,讲授过数学、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地理学、人类学和自然神学等多门课程。一个讲师,要讲这许多课程,而且从数学到逻辑学,从物理学到形而上学,从哲学到神学,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这样的通才,在18世纪之后的世界上,确属少见,即令人们热衷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20世纪,也绝不多见。中国虽是文明之邦,美国虽科学发达,但一个讲师,且不论他是北京大学还是哈佛大学的讲师,能一个人讲这么许多门类课程的人,纵然有些,也一定不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