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薇

 黎荔专辑 2021-12-17
采薇
黎荔

黄品源有首歌叫《小薇》,“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作小薇”。无端端就觉得女孩的名字好动听呀!小薇小薇。薇是什么呢?古老的《诗经》中一篇横绝千年的名诗《采薇》,是《诗经》里一首描述战争的史诗,为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之歌。在艺术上,《采薇》结尾部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贯穿全篇的“薇”,其实是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所以,沿汉语之河逆流溯源,一个叫小薇的女孩子,就是一个叫小豆苗的女孩子,小豆苗啊小豆苗,你在哪里?!画面太美不敢看。



很多土爆了的植物也有文艺的叫法,在《诗经》之中,植物都有一个极其诗意的名字。“野豌豆”唤作“薇”——在那首著名的诗歌《采薇》里,多次反复吟唱着“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正在发芽;回家乡呀回家乡,已盼到年终岁尾。”从“薇亦作止”、“柔止”到“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从初春的薇菜发芽到寒冬的雨雪霏霏,形容出征的将士,长路漫漫无归期。《采薇》极言远离家乡驻守边防的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以及踏上归途时的悲伤与疲惫,诗里描述了四季转换中薇菜的不同形态而使整篇诗歌更为动人。



我记得童年时采摘过的野豌豆花,像小小的紫色蝴蝶,纤细的脖颈摇曳在风中,一丛丛开得那样热闹。这儿一丛,那儿一堆,绿油油的藤蔓儿牵扯在树上、或者铺在田野里,飘着星星点点的小叶儿,淡紫的小花朵儿怯生生地开着,悄悄结出小小的绿色果荚。


《诗经》中还有好多可爱的植物,《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卷耳》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芣苡》中的“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苓》中的“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芄兰》中的“芄兰之支,童子佩觿”,《木瓜》中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采葛》中的“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溱洧》中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园有桃》中的“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诗经》里说到黄花菜(金针菜),有一个文艺范的名字叫萱草。出自《卫风 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萱草又称“忘忧草”,那是古代的雅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因此北堂(正屋)又称“萱堂”,代指母亲。周华健有首歌叫《忘忧草》,若说的是黄花菜,把歌词中的忘忧草换成黄花菜,感觉就碉堡了,原来的歌词“忘忧草,忘了就好”,就得换成“黄花菜,黄了就好”!款款情歌秒变一枚吃货如数家珍的口水歌。  


读《诗经》,最适宜在春天。田野上开遍了鲜艳的花,河里流淌着清亮的水,蒹葭翠绿,不时在河面深处传来清脆的悠扬的鸟鸣。这时际,《诗经》里的篇章就活了,就和天地融为一体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河水清且涟漪”……每每抚摸这些《诗经》句子,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是人类生活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人与自然最相爱的蜜月时光,采薇采葛,采桑采蘩,轻拢慢捻,雅人深致。有时感觉到,温暖的情感,只属于细小。譬如诗经,风极好看,雅有不少好看,一到颂就恼火了,因为庙堂总是冰冷的,宏大总是遥远的,普通个体能享受的温暖,只能是具体而微的,一花一叶,心旌摇动。



《诗经》里的春天是原生态的,拥有最原始的美感。在这部边缘泛黄的籍典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余温尚存。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昨夜,我又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片小洲,风中曳荡着嫩如黄金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蚱蜢像酒徒那样吮吸朝露,蝴蝶莫非还在童年么,它们二三结伴,忽东忽西,戏耍正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